-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几乎每本养生书都会强调寒凉的害处,这是很有道理的。著名的中医李可老先生曾提到过:有一次他在南方某城市诊治了1000多个病人,结果发现十之八九都是寒湿体质,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空调和冷饮。《人体使用手册》也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述寒气的害处。寒凉的祸害可见一斑,这里,我从最突出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伤害心脏。
《黄帝内经》说: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也就是说,在夏天却反着夏天的自然规律生活,就会出现“心气内洞”。反观猛吹空调和贪食冷饮,其实就是严重的“逆夏气”行为。吴清忠先生说过,夏天炎热,心脏卖力的工作,把血液泵向体表散热,强烈的寒凉刺激会给心脏发出错误信号,使其忽然停止散热,减慢工作。
大家都知道变速跑步比匀速跑要累很多,忽凉忽热的结果就是逼迫心脏进行变速跑,总是如此,心脏能不累么?心脏累了,正气必虚,且出现漏洞,邪气当然就容易进入了,这就是“心气内洞”的原因。《人体使用手册》里提到的心包积液,其实就是邪气进入心脏的产物。
现在心脑血管病是排前一两位的死因,患者非常多。这固然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思虑重,运动少有关(忧愁思虑则伤心;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内经》),但寒凉之害实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里老师在讲心包经时,用了《救命的心包经:自生自长的灵丹妙药》的题目,真是大有深意;吴清忠老师也非常强调按摩心包经的重要性,此英雄所见略同之故也。
心脏有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反复参阅中里的文章《再也不怕风烛残年》,该文针对性强,行云流水,对预防心脏病大有裨益。
2.伤害脾脏。
先讲个故事。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都江堰时,工程快结束了却遇到了难题:一道坚硬的岩石山挡住了水渠的去路。工匠们斧砍锤砸,怎奈岩石太硬,进展十分缓慢。眼看工期就要耽误,李冰非常着急。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先用火烘烤岩石,再用冰冷的江水冲击,经不住热胀冷缩,岩石脆了很多,工匠们再凿,就容易多了工程也终于如期完成。
如今,我们的脾脏也像都江堰的岩石一样,经受着冰与火的历练!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体温是37度左右,可我们却常常灌一肚子冰水下去。尤其是夏天,血液大都在体表散热,内脏是比较空虚的。这时还要紧急调用大量血气去平衡体温,对抗冰水的冲击,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从中医的角度看,五脏比六腑更重要,而脾与胃之间仅隔一层肉膜,冰水之害当然首当其冲了。经常如此,用冰镇饮料来“冰镇”脾脏,脾如何不虚?
前些天看见报纸说这些年儿童糖尿病出现激增的现象(无论I型II型糖尿病,均与中医之脾密切相关),比如沈阳20年增20倍,英国情况也类似,“联合国糖尿病日”,07年的主题是“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问题”。
西医认为这是肥胖导致的,报纸上也说“糖尿病对小胖墩情有独钟”。可是如果以《人体使用手册》的中医理念看,这种说法似乎因果颠倒了。肥胖其实是心脏和脾脏机能下降,体内垃圾堆积的结果。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空调和冷饮伤害最大的脏器就是心和脾。
后来又看到另一条消息,说是小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喜欢快餐,很多更是不喝水只喝饮料(当然是冰镇的啦)唉,小小年纪,脾脏和心脏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并不反对大家喝饮料,只是为了健康,冰块就别加了吧~
3.耗损血气。人是恒温动物,面对寒凉刺激,人体需要不断的调动气血以平衡体温。现在的女士痛经很普遍,爱美的女生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原因:超短裙,露脐装(腹部最该保暖),吊带衫,毫无节制的雪糕冷饮寒气内外相逼,收引凝涩,身体要消耗了大量的血气去对抗之,温化寒凝之物。当血气下降,不足以对抗时,寒凝之物就会逐渐堆积,淤塞经脉,不通则痛,于是痛经出现。痛经其实是身体给你的信号,女人们常常扮演倾听(男人)的角色,为什么就不听听身体的抱怨呢?况且您一时的美丽性感,却要以未来的面有菜色作代价,这桩生意划算么?
熟悉国学的人应该会了解,发端于《易经》的中国传统文化,从2500前的春秋时代开始,逐渐分流为两支巨脉:儒家和道家。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规矩方圆,象山一样坚实厚重,故曰:仁者乐山;
道家则天马行空,顺势而为,道法自然,象水一样柔顺变通,有云:上善若水。
两家分合互补,刚柔并济,在随后2000多年的历史洪流中,渗透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大部分角落。
《人体使用手册》开篇名义的告诉读者,什么好,什么不好,反复强调养血气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一式三招的调养方法。如果您能稳扎稳打,持之以恒的坚持早睡早起养血气,坚持一式三招,身体的改善是意料中的事。
如果说吴清忠先生的方式更像一个儒家,坚实而明确,那么中里则象道家一样灵动飘逸,应机而变,出奇制胜。
我们看到,中里其实很少正面去阻挡什么东西,而是先用优美的文笔将读者带入温和安适的心理状态,然后把中医的各种宝贝做成你最容易接受的美味,读者们饕餮大餐了一顿,各取所需,满载而归。
经过实践中里的健身方法,相当多的人有惊喜和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会深入学习,不断实践,身体自然逐步改善。
我们书接上回,为什么中里对寒凉之祸提得少呢?因为在炎热的夏天,对于燥热难当的人来说,空调和冰水的诱惑实在太大了,直接劝阻几乎是无效的。可是如果您的身体不断改善,到了某一程度,身体自然就会排斥那些东西,避之唯恐不及!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原来我也是个冰镇啤酒爱好者,后来自我调养,身体改善了,再喝冰镇的就会立即觉得很不舒服,从此敬而远之。
中里的路子就是启发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至于孰好孰坏,你到了某种程度,自然就悟到了。而且这种亲身体悟的东西是不会忘记的,将终身受益。“送人几条鱼,不如教人打渔的方法”,中里这么概括,算是点题了!
那么,外有炎炎烈日,旁有空调冷饮的诱惑,如果我们的身体还没能发出主动排斥寒凉的信号,这时该怎么办呢?先看一首诗吧: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诗的意思是说:别人热得快发狂了,可是禅师却因为内心清静并不感到烦热。可见,除了温度因素外,心不静是让我们觉得烦热的主要内因,“心静自然凉”确有其事。
举反例来说:
1.有些人吃了发汗解表的热药也不出汗,可是如果他着急上火,情绪激动,即使外面天不热,也可能满头大汗,热得找扇子扇;
2.给一位男士看血脉喷张的性感图片和色情电影,就算是在冬天,他也可能浑身燥热难当,出一身粘汗。
由此再次证明:心旌摇动,神思激荡是我们烦热的主要内因。中医认为心属火,直接将心(神)和火(热)归为一类,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同时也提示我们:如果能够静心安神,我们将有望回归清凉世界。
有朋友说,你总提静心,可是社会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五光十色的诱惑这么多,我想静也静不下来啊。外面的风那么大,树枝想停止摆动,可能吗?你不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吗?
是不容易,不过当初我们不是也觉得中医很难吗?什么阴虚阳虚,什么手少阳三焦经之类的,听了跟天书一样,可是看了《求医不如求己》,《人体使用手册》等书,我们不也能说出一二三了吗?
有朋友会问,心静自然凉,就是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么?如果是,这算不算是自我压抑呢?
我想说的是:心灵宁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何来压抑呢?以一颗清澈之心看世界,往往更容易发现美好。在济公和尚眼里,一个平凡的黄昏,也可以那么充满韵味,他写道:
几度西湖独上船,
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
正是山横落照边。
而寒山子在描述宁静之美时,也写得相当传神,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更与何人说?
世间本就有两种快乐,一种来自感官刺激,一种来自心灵;一种是消耗式的,一种是生长式的。
《黄帝内经》开篇不谈疾病,不谈治病,而是将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病症迷阵中引出来,在健康的基点上看问题,道出了最为后世所推崇的十六字真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你如何不生病才是医者的最高境界,中里老师总是强调“养生胜于治病”,“上工治未病”,岂虚言哉?
我们看看这十六字真言,居然前面一半都是在讲心境的淡泊,精神的安定,心神静定了,才能使血气愈加精纯,少有干扰,顺着自然的纹理运行,去该去的地方,这就是“真气从之”的境界。
“真气从之”了,自然五脏安定,身体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正气内存,抵抗力很强,疾病哪里还会找上门来呢?故曰“病安从来?”。
通过调心来调身,故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
趁热打铁,在这里推荐两个比较快捷简单,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吧:
1.金鸡独立法。
这不是老生常谈,因为确实好用才反复强调的。金鸡独立为什么能静心,以及相比其他方法的优势,我在《妙处多多的金鸡独立》一文里已提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是不是有效,练过就知道。中里老师在《打坐与静心》里说道:“金鸡独立是最好的入静法门,而其补肾健脑之功,引血下行之力,不过是入静的副产品。如果您打坐不能安心,睡眠纷然乱梦,那都是心不静的症状,练习金鸡独立,真是一个接引的桥梁,因为在练习金鸡独立的时候,你是无法分神想事的,因为没有给您想事儿的时间和空间,你稍不集中精神,就站不住了。而当您能站到2分钟了,您的意念自然就容易专注了。这时,您再去打坐,很快就会入静。”――真是行家之言,一语点透,实在不需要我多啰嗦了!
2.古琴音乐。
有人问了,那是几千年前的老乐器吧,能有多大魔力?我们先来看看大诗人李白听琴的感受吧: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的意思说,有位峨眉山的和尚为李白弹(古)琴。清微淡远,似有还无的琴音让诗人感到心象被流水洗过一样清澈,仿佛松风习习,钟声清凉,不由得沉醉其中,忘记了时间,夕阳西下,秋云映山。
注意,一种让你感到“美”的音乐,它还是属于艺术范畴;但古琴可以让你接近“忘我”的空灵境界,这已经是哲学范畴了。也就是说,古琴淡化了“小我”,却让你和天地万物一体的“大我”更近了。此处指向的正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内核。
孔子曾在郊外被围困,断粮七天,命悬一线,弟子们都面有忧色。唯独孔子弹琴放歌,泰然自若。夫子爱琴如此,令人感怀。在古代,古琴被称为君子之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我的经验,静心效果最好的是《平沙落雁》曲,包括古琴版和琴箫合奏版,在此特别推荐。把两个版本下载到MP3,手机,或刻成碟听都可以。我常常用平沙落雁作背景音乐,练习金鸡独立,嗅玫瑰法,按摩太冲,热水泡脚,乃致读书学习,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您要是感觉着急上火,烦恼燥热,听会儿古琴曲,心海的万顷波涛能相当迅速的转为和风细雨。
一直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初遇古琴时的那份别样感受,十几年前,音质恶劣的老式磁带机,迷茫焦躁的我琴音清远,缥缈而出,胸中垒块渐消,波涛汹涌的心海竟趋平静,一时天高云淡,烟岚青翠,余音绕梁。。对于一个浮躁青年来说,再也没什么东西比这种声音更能抚慰心灵了。
火热喧闹的世界里,古琴真可算是一剂难得的清凉贴。
2000年前,越女在谈论剑术的最高境界时说:
凡手战(剑术)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即使是以动为用的武术技击,其最高原则依然是“内实精神”,虚静为保,如此才能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料敌于先机,虽后发而先至,静时如“好妇”,动时如猛虎,一击而中。
可见,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动静之妙,存乎一心,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庄子云:至人用心若镜。贤明的人心静如水,清澈透明,以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天地万物的整体。圣者之所以为圣,盖本乎此也。
1.伤害心脏。
《黄帝内经》说: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也就是说,在夏天却反着夏天的自然规律生活,就会出现“心气内洞”。反观猛吹空调和贪食冷饮,其实就是严重的“逆夏气”行为。吴清忠先生说过,夏天炎热,心脏卖力的工作,把血液泵向体表散热,强烈的寒凉刺激会给心脏发出错误信号,使其忽然停止散热,减慢工作。
大家都知道变速跑步比匀速跑要累很多,忽凉忽热的结果就是逼迫心脏进行变速跑,总是如此,心脏能不累么?心脏累了,正气必虚,且出现漏洞,邪气当然就容易进入了,这就是“心气内洞”的原因。《人体使用手册》里提到的心包积液,其实就是邪气进入心脏的产物。
现在心脑血管病是排前一两位的死因,患者非常多。这固然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思虑重,运动少有关(忧愁思虑则伤心;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内经》),但寒凉之害实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里老师在讲心包经时,用了《救命的心包经:自生自长的灵丹妙药》的题目,真是大有深意;吴清忠老师也非常强调按摩心包经的重要性,此英雄所见略同之故也。
心脏有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反复参阅中里的文章《再也不怕风烛残年》,该文针对性强,行云流水,对预防心脏病大有裨益。
2.伤害脾脏。
先讲个故事。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都江堰时,工程快结束了却遇到了难题:一道坚硬的岩石山挡住了水渠的去路。工匠们斧砍锤砸,怎奈岩石太硬,进展十分缓慢。眼看工期就要耽误,李冰非常着急。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先用火烘烤岩石,再用冰冷的江水冲击,经不住热胀冷缩,岩石脆了很多,工匠们再凿,就容易多了工程也终于如期完成。
如今,我们的脾脏也像都江堰的岩石一样,经受着冰与火的历练!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体温是37度左右,可我们却常常灌一肚子冰水下去。尤其是夏天,血液大都在体表散热,内脏是比较空虚的。这时还要紧急调用大量血气去平衡体温,对抗冰水的冲击,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从中医的角度看,五脏比六腑更重要,而脾与胃之间仅隔一层肉膜,冰水之害当然首当其冲了。经常如此,用冰镇饮料来“冰镇”脾脏,脾如何不虚?
前些天看见报纸说这些年儿童糖尿病出现激增的现象(无论I型II型糖尿病,均与中医之脾密切相关),比如沈阳20年增20倍,英国情况也类似,“联合国糖尿病日”,07年的主题是“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问题”。
西医认为这是肥胖导致的,报纸上也说“糖尿病对小胖墩情有独钟”。可是如果以《人体使用手册》的中医理念看,这种说法似乎因果颠倒了。肥胖其实是心脏和脾脏机能下降,体内垃圾堆积的结果。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空调和冷饮伤害最大的脏器就是心和脾。
后来又看到另一条消息,说是小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喜欢快餐,很多更是不喝水只喝饮料(当然是冰镇的啦)唉,小小年纪,脾脏和心脏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并不反对大家喝饮料,只是为了健康,冰块就别加了吧~
3.耗损血气。人是恒温动物,面对寒凉刺激,人体需要不断的调动气血以平衡体温。现在的女士痛经很普遍,爱美的女生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原因:超短裙,露脐装(腹部最该保暖),吊带衫,毫无节制的雪糕冷饮寒气内外相逼,收引凝涩,身体要消耗了大量的血气去对抗之,温化寒凝之物。当血气下降,不足以对抗时,寒凝之物就会逐渐堆积,淤塞经脉,不通则痛,于是痛经出现。痛经其实是身体给你的信号,女人们常常扮演倾听(男人)的角色,为什么就不听听身体的抱怨呢?况且您一时的美丽性感,却要以未来的面有菜色作代价,这桩生意划算么?
熟悉国学的人应该会了解,发端于《易经》的中国传统文化,从2500前的春秋时代开始,逐渐分流为两支巨脉:儒家和道家。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规矩方圆,象山一样坚实厚重,故曰:仁者乐山;
道家则天马行空,顺势而为,道法自然,象水一样柔顺变通,有云:上善若水。
两家分合互补,刚柔并济,在随后2000多年的历史洪流中,渗透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大部分角落。
《人体使用手册》开篇名义的告诉读者,什么好,什么不好,反复强调养血气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一式三招的调养方法。如果您能稳扎稳打,持之以恒的坚持早睡早起养血气,坚持一式三招,身体的改善是意料中的事。
如果说吴清忠先生的方式更像一个儒家,坚实而明确,那么中里则象道家一样灵动飘逸,应机而变,出奇制胜。
我们看到,中里其实很少正面去阻挡什么东西,而是先用优美的文笔将读者带入温和安适的心理状态,然后把中医的各种宝贝做成你最容易接受的美味,读者们饕餮大餐了一顿,各取所需,满载而归。
经过实践中里的健身方法,相当多的人有惊喜和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会深入学习,不断实践,身体自然逐步改善。
我们书接上回,为什么中里对寒凉之祸提得少呢?因为在炎热的夏天,对于燥热难当的人来说,空调和冰水的诱惑实在太大了,直接劝阻几乎是无效的。可是如果您的身体不断改善,到了某一程度,身体自然就会排斥那些东西,避之唯恐不及!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原来我也是个冰镇啤酒爱好者,后来自我调养,身体改善了,再喝冰镇的就会立即觉得很不舒服,从此敬而远之。
中里的路子就是启发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至于孰好孰坏,你到了某种程度,自然就悟到了。而且这种亲身体悟的东西是不会忘记的,将终身受益。“送人几条鱼,不如教人打渔的方法”,中里这么概括,算是点题了!
那么,外有炎炎烈日,旁有空调冷饮的诱惑,如果我们的身体还没能发出主动排斥寒凉的信号,这时该怎么办呢?先看一首诗吧: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诗的意思是说:别人热得快发狂了,可是禅师却因为内心清静并不感到烦热。可见,除了温度因素外,心不静是让我们觉得烦热的主要内因,“心静自然凉”确有其事。
举反例来说:
1.有些人吃了发汗解表的热药也不出汗,可是如果他着急上火,情绪激动,即使外面天不热,也可能满头大汗,热得找扇子扇;
2.给一位男士看血脉喷张的性感图片和色情电影,就算是在冬天,他也可能浑身燥热难当,出一身粘汗。
由此再次证明:心旌摇动,神思激荡是我们烦热的主要内因。中医认为心属火,直接将心(神)和火(热)归为一类,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同时也提示我们:如果能够静心安神,我们将有望回归清凉世界。
有朋友说,你总提静心,可是社会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五光十色的诱惑这么多,我想静也静不下来啊。外面的风那么大,树枝想停止摆动,可能吗?你不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吗?
是不容易,不过当初我们不是也觉得中医很难吗?什么阴虚阳虚,什么手少阳三焦经之类的,听了跟天书一样,可是看了《求医不如求己》,《人体使用手册》等书,我们不也能说出一二三了吗?
有朋友会问,心静自然凉,就是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么?如果是,这算不算是自我压抑呢?
我想说的是:心灵宁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何来压抑呢?以一颗清澈之心看世界,往往更容易发现美好。在济公和尚眼里,一个平凡的黄昏,也可以那么充满韵味,他写道:
几度西湖独上船,
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
正是山横落照边。
而寒山子在描述宁静之美时,也写得相当传神,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更与何人说?
世间本就有两种快乐,一种来自感官刺激,一种来自心灵;一种是消耗式的,一种是生长式的。
《黄帝内经》开篇不谈疾病,不谈治病,而是将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病症迷阵中引出来,在健康的基点上看问题,道出了最为后世所推崇的十六字真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你如何不生病才是医者的最高境界,中里老师总是强调“养生胜于治病”,“上工治未病”,岂虚言哉?
我们看看这十六字真言,居然前面一半都是在讲心境的淡泊,精神的安定,心神静定了,才能使血气愈加精纯,少有干扰,顺着自然的纹理运行,去该去的地方,这就是“真气从之”的境界。
“真气从之”了,自然五脏安定,身体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正气内存,抵抗力很强,疾病哪里还会找上门来呢?故曰“病安从来?”。
通过调心来调身,故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
趁热打铁,在这里推荐两个比较快捷简单,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吧:
1.金鸡独立法。
这不是老生常谈,因为确实好用才反复强调的。金鸡独立为什么能静心,以及相比其他方法的优势,我在《妙处多多的金鸡独立》一文里已提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是不是有效,练过就知道。中里老师在《打坐与静心》里说道:“金鸡独立是最好的入静法门,而其补肾健脑之功,引血下行之力,不过是入静的副产品。如果您打坐不能安心,睡眠纷然乱梦,那都是心不静的症状,练习金鸡独立,真是一个接引的桥梁,因为在练习金鸡独立的时候,你是无法分神想事的,因为没有给您想事儿的时间和空间,你稍不集中精神,就站不住了。而当您能站到2分钟了,您的意念自然就容易专注了。这时,您再去打坐,很快就会入静。”――真是行家之言,一语点透,实在不需要我多啰嗦了!
2.古琴音乐。
有人问了,那是几千年前的老乐器吧,能有多大魔力?我们先来看看大诗人李白听琴的感受吧: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的意思说,有位峨眉山的和尚为李白弹(古)琴。清微淡远,似有还无的琴音让诗人感到心象被流水洗过一样清澈,仿佛松风习习,钟声清凉,不由得沉醉其中,忘记了时间,夕阳西下,秋云映山。
注意,一种让你感到“美”的音乐,它还是属于艺术范畴;但古琴可以让你接近“忘我”的空灵境界,这已经是哲学范畴了。也就是说,古琴淡化了“小我”,却让你和天地万物一体的“大我”更近了。此处指向的正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内核。
孔子曾在郊外被围困,断粮七天,命悬一线,弟子们都面有忧色。唯独孔子弹琴放歌,泰然自若。夫子爱琴如此,令人感怀。在古代,古琴被称为君子之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我的经验,静心效果最好的是《平沙落雁》曲,包括古琴版和琴箫合奏版,在此特别推荐。把两个版本下载到MP3,手机,或刻成碟听都可以。我常常用平沙落雁作背景音乐,练习金鸡独立,嗅玫瑰法,按摩太冲,热水泡脚,乃致读书学习,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您要是感觉着急上火,烦恼燥热,听会儿古琴曲,心海的万顷波涛能相当迅速的转为和风细雨。
一直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初遇古琴时的那份别样感受,十几年前,音质恶劣的老式磁带机,迷茫焦躁的我琴音清远,缥缈而出,胸中垒块渐消,波涛汹涌的心海竟趋平静,一时天高云淡,烟岚青翠,余音绕梁。。对于一个浮躁青年来说,再也没什么东西比这种声音更能抚慰心灵了。
火热喧闹的世界里,古琴真可算是一剂难得的清凉贴。
2000年前,越女在谈论剑术的最高境界时说:
凡手战(剑术)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即使是以动为用的武术技击,其最高原则依然是“内实精神”,虚静为保,如此才能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料敌于先机,虽后发而先至,静时如“好妇”,动时如猛虎,一击而中。
可见,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动静之妙,存乎一心,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庄子云:至人用心若镜。贤明的人心静如水,清澈透明,以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天地万物的整体。圣者之所以为圣,盖本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