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3/22
- 帖子
- 766
- 获得点赞
- 6
- 声望
- 0
凡治病之药,皆谓之毒药。
临床上要掌握和运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則,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杂合之治,各得其所宜。
得病之情,知冶之大体。
故治之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者,末也。本者,原也。一般主要用于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主与从,因与果,本质和現象等关系。
必别阴阳,一切治法都必须分辨阴阳。
一种疾病,往往有许多种临床表覒,这就要求医生善于在复杂病证候中,认真辨别,抓住关键和要害,首先解决主要矛盾。这样,次要矛盾也就不难解决了。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一者,本也。百病,标也。
反佐,包括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及服药上的反佐法。
保证真气内守,肾气充沛,必顺四时而适寒湿,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顺自然,调情志,养精神,保正气,是内经养生学说的主要特点。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是指远古时代,即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年代。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
原元来源于先天,所以称之为天真。
法于阴阳,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四时等养生原則。
术数,所该甚广。
古人提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起居不节,则神气外浮,无复中存,邪乃易入矣。
用力谓之作,过作谓之劳
金匮,乃珍贵保慎之意,谓需藏于金匮。要略,指节略本,或握要之韬略。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部分,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杂病学专著,
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它属于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赅括内、妇、外各科的杂病学专著,对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与深远影响。
前人有病不辨则无从治,治不辨则无以痊之说。
土旺可以荣木。
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
肝虚之症,不仅要补肝之本虚,且要从相生方面来养肝体。
既病防传。
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则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
虛虛实实,补不足,损有余,仲景举此十字告诫后人,临床诊治,辨别虚实极为重要。
不受邪,即勿补之。
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人稟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末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迟。
人当养慎。
气藏于心肺,声音能彰。
色由气生,色者气之华池,藏于内为气,露于外为色,故气色二字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人体呈现于面的气血好坏,都直接取决于内在脏腑之安危,气血盛衰的情况。如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则表现于面部气色润泽有华色。如人体脏腑虚,气血不足,则表现于面部气血枯夭无华色。
有诸内必形诸外。
赤为心之色,又为火热之色,但微赤,即非心之色与火热之色可比,而是阴虚血少,虚火不敛而上浮所致,故仲景更举出非时者三字,以作为辨证的关键,因为非时者,既说明非炎热季节,又不是远行急走或酒后饭后,以及属于严重的病变反应,故曰死。在临床上常有一些危重患者,殊不知实为虚阳上浮之危兆,若不及时救治,将有阳脱之变。伤寒论中之戴阳,后世之桃花痨,美人痨,皆与此有近似之处。
四时各随其气。
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在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由于卒病易治,痼疾难拔,故一般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痼疾多病情沉重,证候复杂,非旦夕可图。
痼疾势缓,变化较少
五邪是指雾、湿、风、寒、宿食五种致病邪气,又分别称为浊、大、小、槃饪之邪。五邪伤害人体,各有一定規律。
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伤于上而犯皮腠,湿邪重浊居下,伤于下而流关市。。风为阳邪,虽大而力散,多中于午前而犯肌表,令脉浮缓。寒为阴邪,紧敛而气锐,多中于日暮而伤经络,令脉紧急。宿食即漀饪之邪,从口而入,主要损伤脾胃。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現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規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之词。
五劳,包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
七伤,巢源有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外,本书虚岌篇內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等七伤,亦应参考。
六极,极者,有极度虚衰之意,分为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等。
直行为经,橫行为络,络浅而经深。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寒气归阴,热气归阳。
水流湿,火化燥。
后世在此启发下,进一步阐述病邪侵袭人体更当禀体素质有关,而提出。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居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之说,更切合临床实际。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远其所恶,近其所喜。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得者,合也。
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脑血栓形成,其病变部位在脑,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因虚致痰致瘀。阻塞脑络,气血不通,筋脉失养所致。而阻塞是其关键所在。
认为阳瘘火衰者十居八九,其实本症由阴虚者十居八九。
多因平素过食肥甘,奉养太厚,或嗜烟好酒,恣欲无度,脾胃受损,水湿得不到正常运化,凝聚为痰,痰浊随气升降,流注下焦,痰火互结,壅踞精室,使气化不利,泌别功能失常清静之地被扰,真阴之地暗耗,铄灼日久則精热而厚,粘稠如胶。
前人论求子之法,女莫重于调经,男莫重于养精。
遗精之症,历代论述颇详,治法甚广。
久漏不止瘀作祟。
内外夹击,疗效更佳。
肝气条达,阳刚之势解除,经络畅通,诸症皆除。
肝肾精血亏損,骨髓失养是内因,而颈椎上連头项,下接躯干,为活动之枢机,最易損伤,且是处乃太阳。督脉所过之地,至虚之处,乃是容邪之所,极易为风寒湿邪所峉,久之则邪气遏阻,影响太阳经气之畅通,肾精之上达,气血之荣润,督阳之宣行,致使颈椎骨质失荣而发生退行性病变,成为骨痹一证。
肾阴虚损,精亏髓少,肾精不得上达,齿失濡界,引起骨质的萎软,兼之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濡养,兼以病邪乘虚入侵,客于齿间而发病。
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虚火则齿动。
肾阴虚损,久則牙齿疏豁。动摇,根落。
肾主骨髓,故补肾即是补肾潻髓,骨髓充盛,則造血功能得以恢复。
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能生髓,藏精,主骨,其发在发。肾气充沛,肾精盈满,则头发泽。肾氕不足。肾精亏损,则头发枯落。
无风不作痒。
风散血活疹消,
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治病求本。
病发而不足,治宜标而本之。
病盛不可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去,待其衰时,然后疗者,易得去之。
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其盛,可待衰而巳。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此彰之之法也,阳气衰微,則形不足,温之以气,则形渐复也,阴髓枯竭,则精不足,补之以味,则精神旺也。
阳性暖。故曰温。阴性静,故曰补。
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則,即顺应其病势,引导邪气而使之外出。
奇,谓之单方。
汗者,不以偶方,气不足以外发泄。
汗者,不以偶,阴沉不能达表也。
偶,谓古之复方。
下药不以奇制,药毒攻而致过。
下药不以奇,阳升不能降下也。
气味薄,则能上升也。
气味厚,则能下行也。
病在上焦,则应饭后服药。。病在下焦,则应饭前服药。
承气温服,姜附寒饮。
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重方,即奇偶并用,又称为复方。
不妄作劳,
起居者,动止之纲纪,故修养者谨而行之。
劳則气耗。
五劳所伤。
形者,骸体也。
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形神相离,行尸而巳。故惟知道者,方能形与神俱。
形神失调则病。形神相离,则标志着生命的终结。
所谓虚邪贼风,就是不与季节相应的风,如春天为西风,夏天为北风等,这种不应季节相应劰风,是致病的因素。
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虚邪贼风,能杀害万物,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致病因素。
只要能做到恬淡虚无,才能达到志闲少欲,只有做到精神內守,才能达到心安不惧。只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才能真气从之,病不得生。
临床上要掌握和运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則,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杂合之治,各得其所宜。
得病之情,知冶之大体。
故治之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者,末也。本者,原也。一般主要用于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主与从,因与果,本质和現象等关系。
必别阴阳,一切治法都必须分辨阴阳。
一种疾病,往往有许多种临床表覒,这就要求医生善于在复杂病证候中,认真辨别,抓住关键和要害,首先解决主要矛盾。这样,次要矛盾也就不难解决了。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一者,本也。百病,标也。
反佐,包括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及服药上的反佐法。
保证真气内守,肾气充沛,必顺四时而适寒湿,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顺自然,调情志,养精神,保正气,是内经养生学说的主要特点。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是指远古时代,即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年代。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
原元来源于先天,所以称之为天真。
法于阴阳,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四时等养生原則。
术数,所该甚广。
古人提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起居不节,则神气外浮,无复中存,邪乃易入矣。
用力谓之作,过作谓之劳
金匮,乃珍贵保慎之意,谓需藏于金匮。要略,指节略本,或握要之韬略。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部分,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杂病学专著,
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它属于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赅括内、妇、外各科的杂病学专著,对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与深远影响。
前人有病不辨则无从治,治不辨则无以痊之说。
土旺可以荣木。
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
肝虚之症,不仅要补肝之本虚,且要从相生方面来养肝体。
既病防传。
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则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
虛虛实实,补不足,损有余,仲景举此十字告诫后人,临床诊治,辨别虚实极为重要。
不受邪,即勿补之。
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人稟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末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迟。
人当养慎。
气藏于心肺,声音能彰。
色由气生,色者气之华池,藏于内为气,露于外为色,故气色二字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人体呈现于面的气血好坏,都直接取决于内在脏腑之安危,气血盛衰的情况。如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则表现于面部气色润泽有华色。如人体脏腑虚,气血不足,则表现于面部气血枯夭无华色。
有诸内必形诸外。
赤为心之色,又为火热之色,但微赤,即非心之色与火热之色可比,而是阴虚血少,虚火不敛而上浮所致,故仲景更举出非时者三字,以作为辨证的关键,因为非时者,既说明非炎热季节,又不是远行急走或酒后饭后,以及属于严重的病变反应,故曰死。在临床上常有一些危重患者,殊不知实为虚阳上浮之危兆,若不及时救治,将有阳脱之变。伤寒论中之戴阳,后世之桃花痨,美人痨,皆与此有近似之处。
四时各随其气。
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在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由于卒病易治,痼疾难拔,故一般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痼疾多病情沉重,证候复杂,非旦夕可图。
痼疾势缓,变化较少
五邪是指雾、湿、风、寒、宿食五种致病邪气,又分别称为浊、大、小、槃饪之邪。五邪伤害人体,各有一定規律。
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伤于上而犯皮腠,湿邪重浊居下,伤于下而流关市。。风为阳邪,虽大而力散,多中于午前而犯肌表,令脉浮缓。寒为阴邪,紧敛而气锐,多中于日暮而伤经络,令脉紧急。宿食即漀饪之邪,从口而入,主要损伤脾胃。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現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規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之词。
五劳,包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
七伤,巢源有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外,本书虚岌篇內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等七伤,亦应参考。
六极,极者,有极度虚衰之意,分为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等。
直行为经,橫行为络,络浅而经深。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寒气归阴,热气归阳。
水流湿,火化燥。
后世在此启发下,进一步阐述病邪侵袭人体更当禀体素质有关,而提出。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居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之说,更切合临床实际。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远其所恶,近其所喜。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得者,合也。
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脑血栓形成,其病变部位在脑,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因虚致痰致瘀。阻塞脑络,气血不通,筋脉失养所致。而阻塞是其关键所在。
认为阳瘘火衰者十居八九,其实本症由阴虚者十居八九。
多因平素过食肥甘,奉养太厚,或嗜烟好酒,恣欲无度,脾胃受损,水湿得不到正常运化,凝聚为痰,痰浊随气升降,流注下焦,痰火互结,壅踞精室,使气化不利,泌别功能失常清静之地被扰,真阴之地暗耗,铄灼日久則精热而厚,粘稠如胶。
前人论求子之法,女莫重于调经,男莫重于养精。
遗精之症,历代论述颇详,治法甚广。
久漏不止瘀作祟。
内外夹击,疗效更佳。
肝气条达,阳刚之势解除,经络畅通,诸症皆除。
肝肾精血亏損,骨髓失养是内因,而颈椎上連头项,下接躯干,为活动之枢机,最易損伤,且是处乃太阳。督脉所过之地,至虚之处,乃是容邪之所,极易为风寒湿邪所峉,久之则邪气遏阻,影响太阳经气之畅通,肾精之上达,气血之荣润,督阳之宣行,致使颈椎骨质失荣而发生退行性病变,成为骨痹一证。
肾阴虚损,精亏髓少,肾精不得上达,齿失濡界,引起骨质的萎软,兼之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濡养,兼以病邪乘虚入侵,客于齿间而发病。
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虚火则齿动。
肾阴虚损,久則牙齿疏豁。动摇,根落。
肾主骨髓,故补肾即是补肾潻髓,骨髓充盛,則造血功能得以恢复。
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能生髓,藏精,主骨,其发在发。肾气充沛,肾精盈满,则头发泽。肾氕不足。肾精亏损,则头发枯落。
无风不作痒。
风散血活疹消,
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治病求本。
病发而不足,治宜标而本之。
病盛不可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去,待其衰时,然后疗者,易得去之。
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其盛,可待衰而巳。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此彰之之法也,阳气衰微,則形不足,温之以气,则形渐复也,阴髓枯竭,则精不足,补之以味,则精神旺也。
阳性暖。故曰温。阴性静,故曰补。
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則,即顺应其病势,引导邪气而使之外出。
奇,谓之单方。
汗者,不以偶方,气不足以外发泄。
汗者,不以偶,阴沉不能达表也。
偶,谓古之复方。
下药不以奇制,药毒攻而致过。
下药不以奇,阳升不能降下也。
气味薄,则能上升也。
气味厚,则能下行也。
病在上焦,则应饭后服药。。病在下焦,则应饭前服药。
承气温服,姜附寒饮。
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重方,即奇偶并用,又称为复方。
不妄作劳,
起居者,动止之纲纪,故修养者谨而行之。
劳則气耗。
五劳所伤。
形者,骸体也。
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形神相离,行尸而巳。故惟知道者,方能形与神俱。
形神失调则病。形神相离,则标志着生命的终结。
所谓虚邪贼风,就是不与季节相应的风,如春天为西风,夏天为北风等,这种不应季节相应劰风,是致病的因素。
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虚邪贼风,能杀害万物,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致病因素。
只要能做到恬淡虚无,才能达到志闲少欲,只有做到精神內守,才能达到心安不惧。只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才能真气从之,病不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