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含石
【别名】蛇黄
【来源】为褐铁矿的结核。除去泥土。
【性状】略呈圆球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铁矿)。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镇惊,止痛。用于惊风,癫痫,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1~3钱。
【备注】(1)少数地区将无名异(土子)伪充蛇含石,二者外洗虽相似,但蛇含石质重,不易砸碎,而无名异较轻,质脆,易砸碎,二者不应混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蛇含石
【蛇含石的功效介绍】:
蛇含石 (《纲目》)
【异名】蛇黄(《唐本草》)。
【来源】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
【采集】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药材】呈卵圆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7~3厘米。
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手染之成黄棕色。
质坚硬,较难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极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铁矿)。
气微,味淡。
以铁黄色、形圆、体质坚重者为佳。
产浙江、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为含水的三氧化二铁。
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粘土、锰、磷、钙、钒等。
【炮制】洗净泥土,砸成小块。
《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
【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毒。
③《中药志》:甘,寒。
④《药材学》:性平,味辛。
【归经】《本经逢匾》: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用主治-蛇含石的功效】安神镇惊,止血定痛。 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心痛,骨节酸痛。
①《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②《日华子本草》:镇心。
③《纲目》:磨汁涂肿毒。
④《中药志》:镇惊止痛。
治惊痫、骨节酸痛。
⑤《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心悸火动:蛇黄(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
三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
(《本草衍义》) 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风痰攻心所为: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火煅令通赤,取出,于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当吐出恶痰涎。
(《圣惠方》)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蛇黄三个(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处为末),麝香一字。
上为末,饭丸桐子大。
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
(《小儿药证直诀》蛇黄丸) ④治肠风下血:蛇黄二颗,煅,醋淬七遍,捣研如面。
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之。
(《圣济总录》蛇黄散)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之重剂,脾风泄泻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