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理论体系与社会政治伦理【曲黎敏 】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中医理论的一大特色便是它在与原始巫术漫长的分手途中,它的人文因素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它已经不满足仅用人类的术语来解释自然和生命,社会政治伦理观也渗透进来。在中医药理论中,君(心为君)、臣(脾为臣)将、相,尊卑大小等社会术语无所不在,人体生命俨然一个完整的伦理社会。而这,正是道家与儒家对立冲突的要点:道家始终力图排除人类的价值判断,认为仁、礼等这些儒家的核心观点无非都是人类社会病态的表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性中真正重要的是生生不息的本能,它反对儒家发现的那些值得重视的人类的独有特征,而宣扬用宇宙的术语来认识人,来揭示生命。
政治伦理观不仅是古代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医学理论不仅以政治为出发点,而且为政治服务。
一、“阴平阳秘”与社会政治追求
实现建立一个阴平阳秘的理想社会。形象地说,它是以中国人特有有宇宙生命意识为轴心,以阴平阳秘的平衡心态为半径,以儒家的思想文化体系为运动轨迹的一种圆圈式周行不殆、无限循环的社会运动方式。由此中国封建社会便被禁锢在历史的怪圈中周而复始地来回往返达两千多年之久。
要达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社会,就必须要通过某种链结使两者真正结合在一起。但是,国与家本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如何使他们统一起来呢?一个有效的方法便是将两者的权力对等起来,达到内在的契合,这就是君权和父权的同构合一。
孔子学说中的“仁”就是联系二者的桥梁。孔子以人的欲望和情感为基础,认为,在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组织形态的家族中, 对家长的“孝”是“为仁之本”(《论语 . 学而》)。把这种道德推广到以君臣、君民关系为社会组织形态的国家中,就是对君王的“忠”。在古代中国忠孝二字历来就是做人的准则,而不忠不孝便成了十恶之首。在这种准则下,不仅皇帝被视为“父”,就是封建官僚们也被称作为民请命的“父母官”。
墨家、道家、法家都主张把上下贵贱的君臣关系和血缘亲疏的父子关系区分开来,只承认君权不承认父权。如墨家主张“兼以易别”,以平等无差别的兼爱去代替亲疏厚薄的亲亲之爱,从而建立一种“上同而不下比”的君主专制的集权国家。道家认为,“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坚决否定宗法关系,提倡建立一种实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法家甚至认为,君权与父权二者互不相容,为维护君权,必须反对父权。如韩非说:“夫君之有臣,父之暴子也。”“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唯独儒家主张以周礼为蓝本,建立一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使君权与父权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从而将表现为阳的国与作为阴的家通过君权与父权的同性合一而统一起来,并以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
宇宙天地的形成就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而血气男女亦是人的生命的一种阴阳形态,所以,整个社会也必定是合乎阴阳的国与家、君权和父权合力的产物。
既然天与人的生命是同构的,那么人的社会也应该是合乎天理并蕴含着生命律令的。于是,宇宙、生命、社会就成为一个具有相同的生命意蕴的同构体,而达到最终的和谐、平衡(阴平阳秘)就是这个同构体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以上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在组织结构作了合乎中医对人的生命律令(阴平阳秘)解析的认同。
二、从肺主到心主的政治倾向
顾颉刚曾有言曰:“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古史辨》五册下 P640 )五行观念由来以久,但五脏归属五行之法,在中医理论中却有过微妙的变化,战国末至西汉中期,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东汉许慎《五经异义》引古文《尚书》也是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西汉末扬雄《太玄经 ? 玄数》也云:“木,脏脾;火,脏肺;土,脏心;金,脏肝;水,脏肾”许翰注曰:“肺极上以覆,肾极下以潜,心居中央以象君德,而左脾右肝承之”。而上述诸说,除肾属水外,其余都与《内经》所奠定的,为后世尊奉至今的五脏归属法不同。《内经》的五脏归属是这样的:“肺金、心火、肝木、脾土、肾水”。东汉时期大都通行此说,变化如此之大,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点便是天人合一,但这首先是人与政治体制的合一。“故一人之身,一国之家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葛洪《抱朴子》内篇)。要想以政治论生理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二者“同一”,可是时代在变化,不变的只是我们的心和受命于天的高高在上的君王,于是五行配属五脏便以心为轴展开了一番重要的富于政治意义的重新定位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变迁。
古人认为,人的心脏最为重要,心之于身,犹君之于国。“心为体之君,九窍为官”,(《管子 . 心术上》)“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 .解蔽》)。《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春秋繁露》曰: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本。汉替秦以后,朝野依“五德终始”说力主汉改秦水德为土德,取土胜水之义,以求合汉胜秦之政体之变。“五行莫贵于土,五色莫贵于黄”(《春秋繁露 . 五行对》),于是心这个至圣至明五脏之主的君主之官,也应属土,古人作图:先以人体面向正南方,直立于大地再以人体立足为基准,使人体平展双臂俯伏于大地。从心属土到脾属土这样一来,恰是上为南、为肺、为火,右为西、为肝、为金,左为东、为脾、为木,下为北、为肾、为水,中央应心宫,正与原始配属相符。
但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大学者刘向却对此提出异议,他在《汉书 ? 郊祀志赞》中据易理而大倡:“帝出于震 …… 汉得火焉”,主张“汉为火德”。于是东汉光武颁令改制,更“汉为火德,色尚赤”。于是,这一政治行为使学术思想从重土转向重火。“火,阳君之象也”《白虎通》),并且出现新的五行配属法: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春秋纬 . 元命苞》。而这时结集而成的《黄帝内经》则是中华医学理论上的一个里程碑或终结,它确立的理性思维的主格调显然与趋于成熟的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其中的发展规律则是:“医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绝大多数情况下受掣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常是特定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着医学观念和医学理论,而医学家通常只是在某些具体认识上对前者有所充实或补足。阴阳说如此、五行说、运气说、气说何尝不是这样”(《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 P332 )。
三、脏腑的职官功能
在中医的命名学上我们常可发现有意思的同象:“心,君主之官”,(《素问 . 灵兰秘典论》)。高无上的特性使它主血脉与神志,“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同上)其职能近似于宰相,主宣发和肃降。“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相当于后勤部长。这乃“后天之本”是人生存的后续力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至于肾与命门,则是宋明理学,儒医们大谈特谈的强项。
四、君火相火论
君火,指心火为君主之官,相火有相傅之意。古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实际上是用政治伦理在论人体生理,在孔子的儒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试图以“仁政德治”来改变贵族统治和王权的实质,而“仁政德治”则由三部分人组成,上有国君,至圣至明,神圣不可侮“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礼记 . 表记》)。中有贤臣,这是社会体制中可以改善和培养的决定环节。如能作到事上以忠,事下以惠,则是太平盛世。下有良民,是,是施政的对象。儒医在潜意识当中,都有宰相的抱负和通才的自许。所以对“相火”的论述尤其精彩、到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甘于为君火之臣使,司其职守,推动全身机能活动。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生于虚无,守位禀命 …… 故谓之相 …… 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P56 )。相火于下位,只有与君火协调好关系,各守其位,才能统领大局,凡有过,皆相火之罪也。但渐渐地学者的自负显现出来,“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炎武)。“天非此火(相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朱丹溪《格致余论 . 相火论》),当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过高的抬高自己的作用或出现某种错位时,灾难便会降临。这就如同“相火为元气之贼”(李杲)。有时生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文得到张其成教授的指导,谨致谢谢意!)
 
曲教授真乃博学,旁证博引,精辟独到。谢谢!分享了!我经常看曲教授的中医视频,很不错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