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1
- 声望
- 38
近现代巴蜀中医药名家(二)011[font=隶书]胡光慈(1910~1975)又名胡永恭,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中医教育家。1933年拜湖北中医冷再兴为师。1936年,到南京中医特别研究班学习,学成返武汉,悬壶应诊。1938年举家迁川,居重庆中营街开业行医。1938年任中国医学教育社理事、教育部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1943年,受聘为陪都中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1945年,以汇通中医为宗旨,创办《新中华医药月刊》,任主编。同年4月,被聘为陪都中医院副院长。1950年,被推选为重庆市医协会学术部中医药研究组组长。1951年3月,参加筹建西南卫生部重庆中医进修学校,9月受聘为该校副校长。1956年任校长。历任重庆市中医学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卫生部学术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1960年,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他对中医理论有精深的研究,主张务实求用,持论平正,中西医汇通;主张中医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他通晓中医经典理论,研究现代医学,临床经验丰富。
[font=隶书]临
床:专长于中医内、儿科疾病治疗。既精于运用“经方”,又善于化裁运用时方。提出中医诊治有三大特点:1、整体疗法;2、辩证治疗;3、原因疗法与机能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实用中国小儿科学》《中国医学精华》、《实用中医药理学》、《杂病证治新义》。
[font=隶书]索书号:14.12.7/4798;14.12.《3》05/4798;14.12.9/4798;14.12.33/4294
012[font=隶书]郑怀贤(1897-1981)河北省安新县人,师从魏昌义、魏金山、孙禄堂习艺,尤得其接骨之能。1936年,郑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其所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节目之一。回国后,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1938年随国术馆内迁成都,并兼任华西坝燕京大学武术教师。1946年,郑担任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教师,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他的八卦拳活步推手、快摔、擒拿为西南武林中的三样技击绝技。而他一生最珍爱的三大绝艺则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正骨。1956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1958年,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亲自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为第三届全国武协主席。
[font=隶书]临
床:他对中医骨伤科造诣很深,人称“骨伤圣手”,疗效如神。对治疗急性腰损伤患者,片刻功夫,就可立杆见影。对难治之症痛风,经其辩证施治,运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内服三妙丸,患者恢复很快。他还创制了“指针经穴按摩”,并摸索出55个新穴位。[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伤科按摩术》、《伤科治疗》、《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运动创伤学》
[font=隶书]索书号:14.12.5249/8797B;14.12.5249/8797B(1);14.12.58/8792;14.12.58/8792;14(10)688/8797
013[font=隶书]冉雪峰(1879-1962年)原名敬典,安剑虹,别号恨生,著名中医医学家,有“南冉北张(张锡纯)”之誉。四川奉节县人。早年攻读文史诗词,因受家庭影响而习医,弱冠之年即开始行医。后移居武汉,任武昌医馆馆长之职。适值武昌起义,冉氏亦参与其事,并任湖北省新闻社社长。1949年以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于1955年应聘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总会常务理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font=隶书]临
床:擅长治疗流行病、糖尿病、妇女不孕症等。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善用经方,认为经方为群方之祖。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医著全集》、《中风临证效方选注》、《冉注伤寒论》。
[font=隶书]索书号:14.12.8/5012;R2-53/5012; 14.12.33346/5012;14.12.3126/5012
014[font=隶书]杜自明(1878—1961)满族,中医正骨专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正骨世家,随父临症,学习骨伤病的诊疗技术。曾多次外出寻师访友,在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拳师或民间正骨医生的门下虚心求教,对不同流派的正骨技法,做到兼收并蓄,丰富和提高了自身医学理论和理伤正骨技术。1955年,卫生部组建中医研究院时,曾广泛邀聘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参加中医的整理研究工作。杜自明作为四川著名正骨专家被正式聘请到京,出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虽然年迈八旬,依然壮心不已,对中医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骨临床工作,连续数年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正骨经验传给下一代,培养多名正骨人才。先后被选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市人民代表。并担任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font=隶书]临
床:近60年的医疗实践,强调手法治疗与自我锻炼相结合;理伤手法与按摩相结合;用辨证思想指导临床。把数十年中医正骨方面所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为十个方面,称之为“十要”,即:认识结合思想为要,大胆结合细心为要,诊察结合按摩为要,治疗以辨证为要,脱臼以合榫为要,骨折以对合为要,敷药以对症为要,包扎以有效为要,固定以多考虑为要,服药以配合为要。这些观点是杜自明理伤正骨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为众多患者解除伤痛。他的理伤正骨技术也逐渐为医林所推崇,并誉满祖国的大西南地区。因其理伤正骨技术高明,不论对骨伤常见病还是疑难病的诊治,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font=隶书]索书号:14.12.529/4426
015[font=隶书]张君斗[font=隶书](1903-1970[font=隶书])四川泸州市人,伤寒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张善之,川南名医,医术精良,有“药王”之称。张君斗10余岁,即随父学习岐黄之术,得其真传。博采众家之长,而以仲景的经方为核心,善用伤寒中六经主方,尤擅伤寒三阴经主治之“经方”及与金匮相应病症或相应病机的"经方"以加减,于经方中加以僻药,重用“经方”君臣之药,超古方剂量的数倍,平中出奇,临床疗效之佳,令人惊叹,为人称奇,名以“怪医”。
[font=隶书]临
床:
1、用“经方”加减治疗白喉、乙脑炎、浸润性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脑溢血、消化性溃疡及伴出血等疑难症,多能出人意料,得好效。此法曾获得四川中药成果奖。
2、创见性的经方运用:他从治肝病中,发现了肝气与许多病的关系,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急慢性阑尾炎、胆囊炎、蛔虫病及伴感染、急性胰腺炎。病毒性肝炎、溃疡病及伴出血,坏死性肠炎、睾丸炎、急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疼痛等25种疾病,曾得四川中药银奖。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百病百方》
[font=隶书]索书号:
016[font=隶书]郑钦安(1824-1906)
名寿全,以字行,出生于蜀南邛州东路白马庙(今四川省邛崃县前进乡虎墩村白马庙),近代著名中医学家。5岁即从父读,稍长则博览群书,穷读四书五经。他16岁时,随父由邛崃迁居成都,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芷唐(四川省双流县人)。遵其教导,熟读深思《内经》、《周易》、《伤寒》诸书。尤其对《伤寒论》有独到见解。郑氏的学术思想甚为独特:
1、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学术思想的核心即是对中医扶正治疗方法的提倡和发扬。更是对仲景六经学说中三阴病理法方药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
2、他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咸尊为“火神派”之鼻祖,尊称为“郑火神”,誉及云、贵、川数省。
3、重视于治病先分辨阴阳;其中心论点以谓人身以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本,而以阳为主导;同时阳虚、阴虚各列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重于阳虚症治,亦不能以偏概全;不泥于前人陈说,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发明仲景原文,详释方义,析微阐奥,质疑辨误,以独特见解立于医林,诚为可贵;处方用药不偏执,是一位善于辩证论治的中医大师。
5、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治学严谨,又在历代中医名著中下过不少由博反约的功夫,所以医技精湛,踵门求治者应接不暇,屡起沉疴,活人无数,医誉冠于一时。
[font=隶书]临
[font=隶书]床:
1、善用四逆汤辈补命门衰火,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味逐阴翳浊寒,用量大而准,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急症。
2、善用热药著称,同时也善于补阴。
4、
善于圆通运用成方,一方即可多用,如四逆汤一方善用之,即可治愈20多种疾病。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font=隶书]:《医法圆通》、《http://lib1.cdutcm.edu.cn/gdweb/Sea...理学》等书。 [b][font=隶书]索书号:[/b]14.12.11./2642(1)
他对中医理论有精深的研究,主张务实求用,持论平正,中西医汇通;主张中医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他通晓中医经典理论,研究现代医学,临床经验丰富。
[font=隶书]临
床:专长于中医内、儿科疾病治疗。既精于运用“经方”,又善于化裁运用时方。提出中医诊治有三大特点:1、整体疗法;2、辩证治疗;3、原因疗法与机能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实用中国小儿科学》《中国医学精华》、《实用中医药理学》、《杂病证治新义》。
[font=隶书]索书号:14.12.7/4798;14.12.《3》05/4798;14.12.9/4798;14.12.33/4294
012[font=隶书]郑怀贤(1897-1981)河北省安新县人,师从魏昌义、魏金山、孙禄堂习艺,尤得其接骨之能。1936年,郑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其所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节目之一。回国后,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1938年随国术馆内迁成都,并兼任华西坝燕京大学武术教师。1946年,郑担任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教师,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他的八卦拳活步推手、快摔、擒拿为西南武林中的三样技击绝技。而他一生最珍爱的三大绝艺则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正骨。1956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1958年,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亲自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为第三届全国武协主席。
[font=隶书]临
床:他对中医骨伤科造诣很深,人称“骨伤圣手”,疗效如神。对治疗急性腰损伤患者,片刻功夫,就可立杆见影。对难治之症痛风,经其辩证施治,运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内服三妙丸,患者恢复很快。他还创制了“指针经穴按摩”,并摸索出55个新穴位。[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伤科按摩术》、《伤科治疗》、《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运动创伤学》
[font=隶书]索书号:14.12.5249/8797B;14.12.5249/8797B(1);14.12.58/8792;14.12.58/8792;14(10)688/8797
013[font=隶书]冉雪峰(1879-1962年)原名敬典,安剑虹,别号恨生,著名中医医学家,有“南冉北张(张锡纯)”之誉。四川奉节县人。早年攻读文史诗词,因受家庭影响而习医,弱冠之年即开始行医。后移居武汉,任武昌医馆馆长之职。适值武昌起义,冉氏亦参与其事,并任湖北省新闻社社长。1949年以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于1955年应聘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总会常务理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font=隶书]临
床:擅长治疗流行病、糖尿病、妇女不孕症等。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善用经方,认为经方为群方之祖。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医著全集》、《中风临证效方选注》、《冉注伤寒论》。
[font=隶书]索书号:14.12.8/5012;R2-53/5012; 14.12.33346/5012;14.12.3126/5012
014[font=隶书]杜自明(1878—1961)满族,中医正骨专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正骨世家,随父临症,学习骨伤病的诊疗技术。曾多次外出寻师访友,在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拳师或民间正骨医生的门下虚心求教,对不同流派的正骨技法,做到兼收并蓄,丰富和提高了自身医学理论和理伤正骨技术。1955年,卫生部组建中医研究院时,曾广泛邀聘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参加中医的整理研究工作。杜自明作为四川著名正骨专家被正式聘请到京,出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虽然年迈八旬,依然壮心不已,对中医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骨临床工作,连续数年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正骨经验传给下一代,培养多名正骨人才。先后被选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市人民代表。并担任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font=隶书]临
床:近60年的医疗实践,强调手法治疗与自我锻炼相结合;理伤手法与按摩相结合;用辨证思想指导临床。把数十年中医正骨方面所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为十个方面,称之为“十要”,即:认识结合思想为要,大胆结合细心为要,诊察结合按摩为要,治疗以辨证为要,脱臼以合榫为要,骨折以对合为要,敷药以对症为要,包扎以有效为要,固定以多考虑为要,服药以配合为要。这些观点是杜自明理伤正骨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为众多患者解除伤痛。他的理伤正骨技术也逐渐为医林所推崇,并誉满祖国的大西南地区。因其理伤正骨技术高明,不论对骨伤常见病还是疑难病的诊治,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font=隶书]索书号:14.12.529/4426
015[font=隶书]张君斗[font=隶书](1903-1970[font=隶书])四川泸州市人,伤寒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张善之,川南名医,医术精良,有“药王”之称。张君斗10余岁,即随父学习岐黄之术,得其真传。博采众家之长,而以仲景的经方为核心,善用伤寒中六经主方,尤擅伤寒三阴经主治之“经方”及与金匮相应病症或相应病机的"经方"以加减,于经方中加以僻药,重用“经方”君臣之药,超古方剂量的数倍,平中出奇,临床疗效之佳,令人惊叹,为人称奇,名以“怪医”。
[font=隶书]临
床:
1、用“经方”加减治疗白喉、乙脑炎、浸润性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脑溢血、消化性溃疡及伴出血等疑难症,多能出人意料,得好效。此法曾获得四川中药成果奖。
2、创见性的经方运用:他从治肝病中,发现了肝气与许多病的关系,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急慢性阑尾炎、胆囊炎、蛔虫病及伴感染、急性胰腺炎。病毒性肝炎、溃疡病及伴出血,坏死性肠炎、睾丸炎、急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疼痛等25种疾病,曾得四川中药银奖。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百病百方》
[font=隶书]索书号:
016[font=隶书]郑钦安(1824-1906)
名寿全,以字行,出生于蜀南邛州东路白马庙(今四川省邛崃县前进乡虎墩村白马庙),近代著名中医学家。5岁即从父读,稍长则博览群书,穷读四书五经。他16岁时,随父由邛崃迁居成都,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芷唐(四川省双流县人)。遵其教导,熟读深思《内经》、《周易》、《伤寒》诸书。尤其对《伤寒论》有独到见解。郑氏的学术思想甚为独特:
1、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学术思想的核心即是对中医扶正治疗方法的提倡和发扬。更是对仲景六经学说中三阴病理法方药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
2、他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咸尊为“火神派”之鼻祖,尊称为“郑火神”,誉及云、贵、川数省。
3、重视于治病先分辨阴阳;其中心论点以谓人身以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本,而以阳为主导;同时阳虚、阴虚各列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重于阳虚症治,亦不能以偏概全;不泥于前人陈说,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发明仲景原文,详释方义,析微阐奥,质疑辨误,以独特见解立于医林,诚为可贵;处方用药不偏执,是一位善于辩证论治的中医大师。
5、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治学严谨,又在历代中医名著中下过不少由博反约的功夫,所以医技精湛,踵门求治者应接不暇,屡起沉疴,活人无数,医誉冠于一时。
[font=隶书]临
[font=隶书]床:
1、善用四逆汤辈补命门衰火,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味逐阴翳浊寒,用量大而准,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急症。
2、善用热药著称,同时也善于补阴。
4、
善于圆通运用成方,一方即可多用,如四逆汤一方善用之,即可治愈20多种疾病。
[font=隶书]论
[font=隶书]著[font=隶书]:《医法圆通》、《http://lib1.cdutcm.edu.cn/gdweb/Sea...理学》等书。 [b][font=隶书]索书号:[/b]14.12.11./2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