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陆氏伤科(陆银华)秘方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1
声望
38
陆氏伤科(陆银华)秘方

宁波陆氏伤科,源远流长。自陆士逵起,相传三百年之久,至陆银华时,已经六传。陆氏以武艺家传,练武养功,又擅长跌仆损伤之救治,可谓文武相济,刚柔自得。

陆银华(1895-1967)自幼从父维新练武从医,深得家传之精华,行医六十余载。学术上,除精于《医宗金鉴》、《伤科补要》、《医林改错》外,还涉猎诸家著作,尤对叶天士、王清任之说颇有研究。医业上,对头部内伤(颅脑损伤)、海底伤(泌尿系统损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在江浙一带素有盛名。(施杞)
 
祖传陆氏伤科
明末清初,陆氏伤科始祖陆士达诞生,少时学艺少林寺等,精通中国武术,钻研《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伤科补要》等经典,成为伤科名家。三百年来,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到第六代传人陆银华,治疗手法可谓登峰造极,为浙东地区的一代疗伤圣手。该专科现由陆氏伤科第七代、第八代衣钵传人陆海善、陆景父子主诊。在中医伤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独树一帜,深刻领会祖国医学的精髓,重现整体观念,强调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把肢体的功能恢复放置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代偿能力,整复四肢骨折脱位,手法独到,快速无痛,得心应手,疗效神奇 ,不留后遗症,对于脑震荡、胸腹内伤,海底伤等疑难杂症,应用祖传秘方,内服外敷,立竿见影,享誉甬城。
 
转帖相关陆氏的资料

四明内家拳名师王瑞伯之谜初揭张如安

编者按:虽然说四明内家拳已成为全国性武术比赛的一个项目,被众多武学专家力挺,被国内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和支持,但是对四明内家拳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却还处在一个拓荒阶段。如何使四明内家拳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使之更具有持久发展性和学术价值,实现哲理上的升华和突破,是摆在夏宝峰与四明内家拳分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极为赞同夏宝峰的一个说法,即弘扬中华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进行的事业。我也相信夏宝峰先生有勇气去运用好自己的理智,并具备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的能力,因为对四明内家拳的发扬光大,是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在四明内家拳历史上,存在着种种待揭的谜团,关于王瑞伯的谜团就是其中之一。王瑞伯的故事借助于评书艺人的演出,已经在甬上家喻户晓,但其人其事真相如何,各家聚讼纷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说:

1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王瑞伯就是明末清初的内家拳大师王征南(1617~1669年)。如徐季子、郑学溥、袁元龙编的《宁波史话》中有《武当派拳师王瑞伯》一文称:“王瑞伯原名征南,又名来咸,瑞伯是他的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故事歌谣谚语卷》一书收录有《王瑞伯大闹天妃宫》故事,其注亦云:王征南字瑞伯。

2不能肯定王瑞伯就是王征南,主要是以宁波评书艺人张少策为代表。王瑞伯的传奇是张少策的爷爷张阿策最先以讲评书形式说出来的,以后经过他们祖孙三代用评书对王瑞伯的传奇进行不断加工、修改,使王瑞伯成了宁波老少皆知的传奇英雄。2004年6月2日至3日在白云庄黄过草堂召开的四明内家拳首届学术研讨会,笔者应邀出席,亲耳聆听了张少策先生的发言。他在会上谈到王瑞伯传奇的创作体会时说:“要说王瑞伯,我已经多次说过了,原来的王瑞伯是以虚构为主,我从小听到小热昏说宁波有王瑞伯……但我再说时,就是王征南就是王瑞伯,王瑞伯就是王征南。王瑞伯的故事是我虚构创造的。”(以上根据四明内家拳首届学术研讨会录音,夏宝峰提供)在这次会上,主持人孙武军也认为王瑞伯是否就是王征南,还是一个谜。

3认为王征南与王瑞伯并非同一人。此说以绵小王、韦以宗、沈寿为代表。绵小王在《宁波武术史小考一王征南并非王瑞伯》一文中写道:“王瑞伯(1796~1850年),鄞县人,精于伤科,以行医为业,并精通内、外家拳术……王瑞伯行医为业,王征南行伍出身。但由于两位技击家都深通‘内家拳’,因而往往将两人混为一谈。”(《宁波日报》1985年4月30日)韦以宗在为清·人赵廷海原辑《救伤秘旨·王瑞柏损伤用药论》的校释中写道:“王瑞柏(愚按,一般作“伯”,宁波话两字同音):清代嘉、道时(公元1796~1850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伤科医家,拳术技击家。”(韦以宗校注《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页)沈寿传授、王志远整理的《内家八卦传真》一文说:“中国宁波是松溪、征南派内家拳的发祥地,王瑞伯是内家拳的杰出传人之一,王氏以行医为业,系著名的武术家兼伤科专家,多次挫败福建少林武僧。以传奇色彩闻名大江南北。四明童崇武(1840-1938年)幼年即从学于王氏。”(《中华武术》1997年第8期)从沈寿口传的内容推算,王瑞伯应该是道光后期还活在世上的内家拳传人。

以上三说,差异很大,在没有新史料发现之前,实在令人难断是非。由于权威性文献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没有提到“瑞伯”二字,笔者一直对王瑞伯即是王征南之说抱怀疑态度,但苦于长期以来未能找到关于王瑞伯其人的最直接的原始文献材料,笔者也仅能表示怀疑而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供职于天一阁的友人龚烈沸先生告知,说《大墩徐氏宗谱》中有关于王瑞伯的记载,并口述了大致内容,笔者闻言,敏锐地觉察到该谱的记载有助于解开王瑞伯之谜。随即,笔者赶往江东区东郊街道(即古之大墩)查询,承蒙徐国光书记的热情接待,终于如愿以偿地查阅了该谱。该谱系复印自上海图书馆,为晚清时期编辑,内容丰富。其与内家拳有关的内容,见于该谱卷十一,兹将原文抄录如下:
十六世延侯公家传乾隆元年生
公讳遇达,字廷侯,瑞玉公之子也。生有大力,天后宫庭中大铁庐不知其重几何也,绝有力者肩措之,起其半而已。公手举之过于胸。是时族弟锦才公以拳法与王瑞伯交好,公亦与之善。瑞伯一日来公家,立东廊下,公自后举其身,擎而掷之西廊。瑞伯笑曰:“吾不及防耳。”公复举而还掷之。瑞伯叹曰:“神力也。”

族侄孙时栋曰:拳法有内、外家,然皆可学而能也,至于力则天授之。生不遏时,老于农夫,惜哉!
十六世锦才公家传乾隆八年生

公讳遇金,字锦才,殿玉公之子也。拳勇之术,宋张三峰以内家名天下,及明而流传而流传至于鄞。国初王征南其最著也。征南教授乡里,至乾隆间而公与瑞伯得其传。术以静制动,人以其穴,指挥如风,虽数百人无不披靡者。县东有天后宫,久而闽贾夺之为会馆。遇上元节,陈灯作戏,累日夜,鄞人往观之,则使其有力者一人伸两臂立门外,呼曰:“欲观戏,俯入我臂下。”公与瑞伯往指其右臂,帖然自下,观者大笑,拥而入。闽贾大怒,率其党数百人,汹汹然闭门而斗。公与瑞伯以空拳击之,日晡至昏黑,数百人皆踣地不能起,于是俯首谢谢过,后无敢拒观者。公为人治伤损,损胫折臂,医之皆愈。而耕田而食,不欲以拳勇显。居里中,请试其术,不可强之为。戏按儿头,儿乃能自视其背,复按之如初。问击人要害,终秘不肯言。

族侄孙时栋曰:同时稍后起有陆士逵。王、陆并以专门名其家,鄞人到今称之,而公无闻焉。天后宫之斗,少时习闻之,亦不知公之于斯役也。今父老遗事确凿如此,然后知其晦迹者深矣。

以上两则传记皆有徐时栋的按语,据此推断传记本身如果不是出自时栋亲撰,至少也是其据徐家保存的史料整理而成的。在此,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徐时栋其人。徐时栋(1814~1873年),字定宇,号柳泉,学者称为柳泉先生,家住宁波城内月湖旁,故居烟屿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后授内阁中书。同治七年(1868年),受聘主修《鄞县志》。著有《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等。据《大墩徐氏宗谱》介绍,雍正初,17世祖讳嘉蒋自大墩迁居城中,至桂林乃卜居于月湖,此乃月湖徐家之由来。因徐时栋家族出自东乡大墩徐氏。故按语自称为“族侄孙”。徐时栋曾应大墩徐氏的邀请,具体参与了《大墩徐氏宗谱》的修订工作。徐时栋是晚清甬上最有名的史学家之一。他对自己家族的历史当然了如指掌。其记载应该是可信的。上引两则传记虽然字数不多,但其史料价值却不容低估。根据我粗浅的研读体会,我认为其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这两则传记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王瑞伯乃是王征南之后甬上最有名的内家拳师,从而有力地揭开了王瑞伯时代之谜。传记提到了徐遇达生年为乾隆元年(1736年),该宗谱卷六又记载遇达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四月二十五日,年六十六;传记提到了遇金的生年为乾隆八年(1743年),该宗谱卷六又记载遇金卒于道光四年甲申(1824年)九月二十七日,年八十二。作为友人,王瑞伯的生年应该与两徐的生年差距不大,估计在乾隆元年与乾隆八年之间(1736~1743年)。绵小王指出王瑞伯并非王征南是完全正确的,但他定王瑞伯的生年为嘉庆元年(1796年)则是不对的。沈寿认为王瑞伯在道光后期还在世,据此推算,王瑞伯寿至百岁以上,这样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小的。从宗谱的传记推断,王瑞伯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可算是清代中叶的四明内家拳师,而《大墩徐氏宗谱》的记载则是目前所见关于王瑞伯生平时代的最早最直接的文献资料。

2关于王瑞伯生平中最主要的事迹——天后宫之斗一事,也得到了正式的证实。宁波天后宫位于江厦街。又称“福建会馆”,始建于宋绍熙二年(1191年),清代重修。因其建制宏大,被誉为“城东巨观”,可惜于1949年9月20日毁于战火。清代以来天后宫内“陈灯作戏”的娱乐活动形成了传统,乾隆年间闽贾把持会馆,对待观众常蛮横无礼,天后宫之斗即因此而起。推想起来这次打斗应该发生在王瑞伯盛年之时,否则恐难敌“其党数百人”。从宗谱的记载看,天后宫之斗具有民间拳师教训恶霸的性质。这次教训的社会影响很大,以至于自此以后再没有闽商敢于“拒观者”,民间也将王瑞伯奉为英雄,口口相传,其主持正义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张扬。徐时栋在少年时已“习闻”天后宫打斗一事,但当时传闻的英雄主角只有王瑞伯一人,后来他因参与《大墩徐氏宗谱》的修订工作,才发现了族人徐遇金也参加了天后宫之斗。很显然,民间关于王瑞伯“天后宫之斗”的故事,有相当的真实成分,或者说这一民间故事是在真实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非全出于评书家的艺术虚构。

3宗谱透露出了乾隆时期内家拳师的主要职业。传记云:“公为人治伤损,损胫折臂,医之皆愈。而耕田而食,不欲以拳勇显。居里中,请试其术,不可强之为。”这里所谓“不欲以拳勇显”,一方面自是继承了历来四明内家拳师“勿露其长”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主徐遇金在某种程度上有轻视单纯的“拳勇”之技的思想意识,这在“乾嘉盛世”的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据宗谱的记载,徐遇金的主要职业是亦农亦医。尤其是他的伤科医术,很有名气。据相关的资料,他的友人王瑞伯更精于伤科,著有《秘授伤科集验良方》一卷,另辑《接骨秘方》一书,但均未行于世。从清人赵廷海原辑《救伤秘旨·王瑞柏损伤用药论》(该书刊刻于1852年)看,王瑞伯对明代薛己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多有钻研,认同薛己补元气、促生肌之说,主张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八珍等药方内托生肌,并广泛地搜集了民间治跌打损伤的单方,在自己的行医实践中得到验证。

4对王瑞伯生活年代的考证,还直接牵涉到宁波陆氏伤科的发展历史。陆士逵是宁波陆氏伤科的创始人,精通武艺,练武养功,又擅长对跌打损伤以手法、外敷、内服之救治。但笔者所见的所有介绍陆士逵生平事迹的资料都认为陆是清初人,拜王瑞伯为师。如洪可尧《伤科名家陆士逵》一文云:“陆士逵字鸿渐,世居慈东陶家山下,以务农为业。清代康熙初年,从他的父亲徙居宁波江东。”(《宁波日报》新闻研究室编《宁波风情》,1985年内部印行,第126页)朱德明《浙江医药史》云:“陆士逵,顺治年间人。”(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笔者在上文已经证明王瑞伯是乾隆年间的人,那么王瑞伯的徒弟陆士逵就不可能是清初人。更直接的证据是《大墩徐氏宗谱》中徐时栋的按语:“同时稍后起有陆士逵。王、陆并以专门名其家,鄞人到今称之。”这段话说得很明确:王、陆并称,陆虽与王“同时”但成名要比王稍晚一些。这样的说法完全符合陆为王徒弟的逻辑。如此,陆士逵的主要生活年代也应在乾隆后期了。清人赵廷海原辑《救伤秘旨·管序》说:“跌打损伤诸方,从古为技击家所秘,世传盖鲜。”浙东陆氏伤科医术之所以能够在乾隆后期得到创立,实与四明内家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四明内家拳师依据经络学说,掌握按穴位治伤的技术,直接促成了浙东陆氏伤科的创立。过去学界均将陆士逵的伤科归为少林一派,窃以为这有完全抹杀四明内家拳师自我创造的意味。自乾隆后期的陆士逵算起,陆氏伤科传衍至今至多不过两百余年。而不是过去所说的三百年之久。陆氏伤科后人均承认,自陆士逵起至陆银华(1895~1967年)已传六世,推算起来在时间上与乾隆后期大体吻合,设若陆氏伤科果真有三百年之久的历史,就应该不止六传了。

5宗谱的记载深化了人们对四明内家拳后期发展历史的认识。四明内家拳发展至王征南,将之推进到了全新的境界。余姚人黄百家曾裹粮到鄞县宝幢同岙铁佛寺,向王征南学习内家拳。康熙七年(1668年),黄百家在自己的拳技尚未练成上乘境界的情况下,弃武从文,成为甬上证人书院的首批弟子。他觉得自己有负师门的教诲,特意写了一篇《王征南先生传》(即后人所谓《内家拳法》),传中说:“先生之术,所授者惟余,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这段话为学界所熟知,然而“广陵散”的说法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以至于人们多以为四明内家拳在黄百家之后已经失传。其实,嵇康当年临刑东市时,索弹《广陵散》,曲终日:“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中《雅量第六》)但琴曲《广陵散》事实上经《神奇秘谱》的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四明内家拳的情况正与此相似。且不说四明内家拳自叶继美之后,支系不少,其中夏枝溪开剡源一派,传衍至今;若单就王征南而言,他虽然授徒不多,但并非只有黄百家一人。《大墩徐氏宗谱》指出:“征南教授乡里,至乾隆间而公与瑞伯得其传。”从王征南之死到王瑞伯之生,约有七十年时间,中间应该还有两代以上的传承关系。虽然我们不知道王瑞伯、徐遇金拳术传自何人,但他们的内家拳传承自王征南一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宗谱介绍王瑞伯之术“以静制动,人以其穴,指挥如风”,也确实显示了内家一派的风范,尤其是其所传承的点穴术,带有明显的标志性特点。陆士逵作为王瑞伯的徒弟,其所传习自为王征南一系的内家拳。另外,徐氏家族的遇达亦与王瑞伯关系不错,虽然遇达的功夫造诣主要是“举重”,但也难保不受王瑞伯及族弟遇金的影响。这样,单就王征南一系的内家拳而言,经康乾年间的沉寂之后,至乾隆后期又声光再盛,代表人物为王瑞伯、徐遇金、陆士逵等,其中王瑞伯的民间影响远过于王征南,而陆士逵则开创了享誉江南的宁波陆氏伤科。因此,我认为继嘉靖年间的张松溪、明末清初的王征南之后,乾隆后期是四明内家拳发展史上的第三个繁盛时期。

遗憾的是,《大墩徐氏宗谱》毕竟不是王氏家谱,虽然我们据此初步揭开了内家拳史上的一些重大谜团,但从徐氏宗谱中了解到的王瑞伯事迹还是相当有限的。比如,我们无法知道王瑞伯的具体生卒年,以及他教授了哪些徒弟。但四明内家拳第13代传人夏宝峰还是得到了一点意外的收获。他与任惠国在五年前赴五乡镇的同岙探寻王征南墓葬时,曾发现了一块墓碑,墓碑断裂为两截,一截有“王瑞”两字,另外一截有“伯”字,可惜这块墓碑因为保存不善,再寻无踪。但我和夏宝峰都相信,因为据黄宗羲所撰墓志铭,内家拳的一代宗师王征南就葬在同岙,作为王系传人的王瑞伯最终自然也会魂归同岙,这应该出于他的心愿。
 
方名:海底方
【功能主治】
功能利尿通淋。主治海底损伤,尿血尿闭,或小溲淋漓不爽,肿胀疼痛。
【处方组成】
参三七9克、桃仁泥12克、赤芍药12克、川郁金12克、延胡12克、车前子12克、海金砂12克、川楝子9克、粉猪苓12克、苦木通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出血不止者加西琥珀;若小便不利,点滴不净者,加王不留行、石苇、瞿麦;胀垂作痛较甚者,加小青皮、桔核仁、小茴香、枳壳;兼有湿热下注者加川黄柏、肥知母。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六仁三生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通结。主治一切内伤,大便闭结不通者。
【处方组成】
郁李仁12克、柏子仁12克、爪蒌仁12克、火麻仁12克、光杏仁12克、桃仁泥9克、生香附12克、生延胡12克、生枳实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服后仍不解者可加生大黄、元明粉、更衣丸、咸苁容,或改用大承气汤;若苔白者用桃核承气汤;狂症癫症痫症兼便结者或可加用礞石滚痰丸。
备考:若服药后便泄不止者,嘱服冷粥一碗,其泻即止。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歪嘴方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即歪嘴风。
【处方组成】
川羌活9克、软防风12克、明天麻3克、白僵蚕9克、净蝉衣9克、大川芎12克、白附子6克、荆芥穗9克、川藁本12克、露蜂房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外敷:麝香0.3克用鸡冠血或黄鳝血调敷患处,然后盖上皂角刺末,再用纱布胶布固定。也可配用针灸。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伤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主治一切损伤疼痛及风湿痹症。
【处方组成】
(1)当归180克、草乌180克、厚朴120克、小生地母120克、干姜90克、牙皂90克、胡椒90克、白芥子90克、半夏90克、南星90克、大茴香90克、苏木90克、穿山甲90克、莪术60克、申姜60克、三棱60克、川断60克、白芷60克、泽兰30克、连翘30克、细辛30克、防风30克、独活30克、荆芥30克、虎骨30克、巴豆30克、五加皮30克、川芎30克、生大黄30克、川牛膝39克、赤芍30克、秦艽30克、羌活30克、麻油8公斤、广丹2.25-3公斤。
(2)大茴香2500克、山萘2500克、南星1500克、半夏1500克、川乌1500克、桂枝1500克、白芷1500克、草乌1500克、干姜1000克、丁香1000克、甘松1000克、细辛1000克、胡椒1000克、乳香1000克、没药1000克、血竭1000克、洋樟750克、麝香9克,麻油8公斤,广丹2.25-3公斤。
用上药加工制作成膏药,调匀摊于布上即成。凡伤后红肿热痛等热症忌用。
注:上方别量为原方量,如欲小料配制,可按比例酌减。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四黄消肿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消肿。主治一切外伤科之瘀血红肿热痛症。
【处方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山栀。以上诸药切碎磨细筛过密藏备用,用时以清水浸菊花,烧开滤汁调匀,再加蜂蜜少许,就敷患处。凡创伤出血及伤后引起湿疹作痒忌用。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生肌散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散瘀利湿。主治一切创伤出血及外伤后引起湿疹作痒,或瘀肿极其严重者。
【处方组成】
熟石膏、赤石脂、冰片、广丹,研末过筛。麻油调成备用。(朱钢 施杞)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琥珀安神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宁神,平肝和胃。主治脑震荡初期,证见神志恍惚不清,头痛头晕不适,呕吐恶心不止,夜寐烦躁不宁,或昏迷不省人事,或感觉迟钝,昏沉嗜卧等。
【处方组成】
西琥珀6克、化龙齿12克、飞辰砂3克、甘菊花9克、冬桑叶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若震脑后,伤及灵明,神乱气越,昏迷不省人事者,切勿妄行搬动,忌甘食。恐汤药不能速效,先用峒丸磨汁灌服,或可用陆氏伤科危症夺命丹(见方2)。服后复苏者,再用本方增减论治。若昏迷不省人事,瞳神散大,两目直视,二便失禁者,加天竺黄9克、川贝母9克、远志9克、石菖蒲6克。若耳、鼻、口腔出血,加参三七6克、紫丹参9克;若震脑后,头痛、眩晕、心烦、呕吐者,加苏梗9克、藿梗9克、淡豆豉9克、紫丹参9克;头痛剧者,加荆齐穗6克;眩晕剧者,加明天麻6克;呕恶者,加紫丁香3克、美竹茹9克、灯芯1束;恶心、呕吐不止者,再加砂仁3克。
如震脑后,头胀痛眩晕,耳鸣,或有阻塞感,或重听者,加石菖蒲6克、灵磁石15克、蔓荆子9克、灯芯1束;偏于痛者,加剂芥穗6克;偏于晕者,加明天麻6克;如震脑后,眩晕不止,或夜寐不宁,或烦躁不宁,加酸枣仁9克、茯神9克、远志9克、柏子仁12克、灯芯1束:如震脑伴胸胁内伤或吐血者,加参三七6克、川郁金6克、苏梗3克、砂仁3克;如震脑后,心神错乱,改用龙虎汤,或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者,改用癫狂梦醒汤(见方10)。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伤科危症夺命丹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宁神,活血祛瘀;豁痰开窍。主治震脑,昏迷深沉,危在旦夕,或昏迷日久不醒者。
【处方组成】
真珍珠1.2克、西牛黄1.2克、熊胆1.2克、麝香0.6克、参三七1.8克、人中白1.8克、天竺黄1.5克、木香0.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镇神丸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宁神。主治震脑昏晕,心神不宁。
【处方组成】
飞辰砂3克、紫丁香15克、肉桂15克,粽角为丸,金箔为衣。每日服1-2克,温开水送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二龙一珠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主治震脑后遗留头痛不止,眩晕不除,脉弦,因肝阴暗耗,相火偏旺,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所致者。
【处方组成】
真珠母15克、青龙齿15克、化龙骨15克、全当归2克、杭白芍12克、左秦艽12克、冬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柏子仁12克、川牛膝24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荆芥头痛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安神醒脑。主治震脑中后期头痛头晕不除者。
【处方组成】
荆芥穗12克、冬桑叶9克、甘菊花9克、化龙骨30克、紫丹参12克、明天麻6克、川藁本12克、赤芍药12克,朱茯神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头晕六味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调摄肝肾。主治震脑后日久,头目眩晕仍缠绵不除者。
【处方组成】
党参12克、茯神12克、川芎12克、甘菊花12克、淮山药12克、陈萸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头晕甚者加明天麻。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还少丹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平肝,除痰健脑。主治震脑后脑气亏耗,肝肾不足;或眩晕健忘;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元;或遗淋不禁;或眼花耳聋;或牙齿浮痛;或肌体瘦弱;或腰酸腿软;或毛发脱落等症。
【处方组成】
熟地黄12克、淮山药12克、淮牛膝12克、甘杞子2克、山萸肉12克、云茯苓12克、炒杜仲12克、远志肉12克、五味子3克、楮实子9克、小茴香2克、巴戟天12克、肉苁蓉12克、石菖蒲15克、大枣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破血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消肿。主治外伤或骨折初期瘀血阻滞,青肿疼痛者。
【处方组成】
归尾12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红花9克、桃仁9克、茜草12克、泽兰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川羌活汤 【功能主治】
功能舒筋通络。主治腰部劳损,落枕,四肢伤筋,辗伤,扭伤,内伤,一切陈伤复感寒湿等症。也可用于震脑后后脑强痛连项,痛循太阳经者。
【处方组成】
川羌活12克、左秦艽9克、海风藤12克、宣木瓜12克、五加皮12克、川续断12克、软防风12克、北细辛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病在上肢加丹参、桑枝;在背部加木香、香附、元胡;在腰部加木香、香附、元胡、淮牛膝;在臀部加淮牛膝;在下肢加川牛膝;在腹部去木瓜加小茴香;麻木加川桂木,甚者加川桂枝;痛甚加小活络丹;津燥加生地;虚肿加米仁、红枣;肿痛欲化脓外溃者加荆芥、薄荷、银花、花粉;孕妇去细辛加桑寄生;牙骱风去木瓜加香白芷、明天麻、白僵蚕;骨劳也可以与阳和汤交替治疗。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腰痛九味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补肾强腰。主治损伤腰痛,佝偻痛重。
【处方组成】
杜仲12克、狗脊12克、补骨脂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断12克、元胡12克、川牛膝12克、红花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挫伤气滞可加川芎、桃仁、乳香、没药、地鳖虫、泽兰;痈引胁肋加香附、柴胡、小青皮、枳壳;痛引小腹加小茴香、乌药、甘草;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血虚者加生地、川芎,以白芍易赤芍;兼虚寒者加肉桂,甚者加附子;兼虚热者加知母、黄柏;兼咳痰者加陈皮、杏仁、浙贝、甘草、枳壳;妇人产后加肉桂、炮姜、川芎、丹参、桑寄生:兼小便出血者,用琥珀三七散;兼便秘者改用六仁三生汤(见方23)或加六仁;虚懦老弱者加肉苁蓉、何首乌、蜂蜜。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参附回阳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生精强腰。主治腰脊损伤后下肢截瘫。
【处方组成】
生黄芪30克、大川芎12克、桃仁泥12克、杜红花9克、当归12克、广地龙9克、赤芍药12克、西党参12克、厚附子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腰斩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温经长髓。主治腰脊损伤后下肢截瘫(用参附回阳汤后,续投本方处治)。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全当归12克、赤芍9克、杜仲12克、清宁丸3克、鹿角屑9克、狗脊12克、延胡索12克、附子9克、桂枝6克、生枳壳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妊娠腰痛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养血。主治妊娠虚损腰痛。
【处方组成】
当归9克、白芍9克、川断12克、杜仲12克、山药9克、桑寄生12克、苏梗9克、砂仁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补腰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强腰。主治虚损腰痛。
【处方组成】
大熟地12克、川断肉12克、杭白芍12克、全当归9克、淮牛膝12克、陈萸肉9克,巴戟肉12克、补骨脂12克、甘杞子12克、制狗脊12克、生杜仲12克、胡桃肉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气滞者加木香、香附、元胡;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或加山药、茯苓;寒甚者加肉桂,附子,或加肉桂、鹿角胶;肝肾两虚加鹿角胶、龟版胶、驴皮胶,亦可配合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还睛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主治震脑后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空中有黑花,及视物成二,视物颠倒。
【处方组成】
熟地黄12克、生地黄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肉苁蓉12克、白茯神12克、党参12克、甘杞子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癫狂梦醒汤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和营活血,清心除烦。主治震脑或七情所伤,渐成癫狂之症,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或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弃衣高歌,或可治猝然跌仆,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之痫症。
【处方组成】
柴胡9克、赤芍9克、甘草15克、桃仁24克、香附9克、苏子12克、木通9克、半夏9克、青皮6克、陈皮9克、腹皮9克、桑皮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兼便秘者,加礞石滚痰丸;重者改用六仁三生汤,或大承气汤,或桃核承气汤;如痰多者,加制南星;如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远志肉。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龙虎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宁神。主治震脑后心神错乱,烦躁不宁,夜不安寐,或治癫狂痫症。
【处方组成】
西琥珀3克、化龙齿15克、飞辰砂l克、远志肉3克、酸枣仁12克、白茯神12克、小草5克、马宝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可保立苏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醒脑,养心宁神。主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反张,手足握固,两目天吊,口噤不开;口流涎沫,喉问辘辘作声。
【处方组成】
生黄芪45克、西潞党参9克、白术6克、甘草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酸枣仁9克、陈萸肉3克、甘杞子6克、补骨脂3克、胡桃肉1个(打),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祛瘀解毒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消肿解毒。主治脑震伤后伴面部挫伤青肿。
【处方组成】
归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荆芥12克、连翘12克、土贝9克、薄荷3克、银花12克、天花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如震脑重者加西琥珀、化龙齿、辰砂;鼻部伤肿,衄血者加藕节、焦山栀,甚者加参三七;创伤出血者加明天麻、净蝉衣;目睛受伤、瘀肿者加甘菊花、冬桑叶;若伤鼻、鼻塞流涕、嗅觉失灵者,加辛夷、香白芷。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

方名:通气散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肝。主治震脑后耳窍不通,耳鸣,内有阻塞感或重听者。
【处方组成】
炒香附12克、柴胡9克、川芎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重者可加石菖蒲,或使用通窍活血汤,或改用六味地黄汤,或合而用之。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识得几个方子,果然秘方!很好,谢谢了!
 
难得见到几个好方,谢谢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