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7月31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历代医家对此都有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春夏应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有人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元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孙政红等认为养乃“维护”之意。
□ 孙政红李渡华朱小静徐江红周计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历代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四时之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养乃“维护”之意,因为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阴阳会随着自然界阴阳消长而相应变化,即春夏阳长而阴消,秋冬阴长而阳消,并且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春夏养阳”,即合理而适当地将阳气维护在正常人体需要的状态,即顺应其自然而不去攻伐它,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然,青壮年因生理因素肾中阳气生长逐渐旺盛,而老年人肾中阳气生长则逐渐衰落,婴幼儿及儿童体质异于成人,易寒易热,变化迅速,这就需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自我调节。
秋冬为什么要养阴呢?我们认为随着气候的转冷,人体毛孔越来越闭塞,浮游于外的阳气也逐渐内收,随着衣物的加厚和毛孔的闭塞,人体阳气通过体表消耗的较少,虽然秋冬季节人体阴长而阳消,肾中阳气生长减缓,但秋冬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加上炉火、暖气的熏蒸,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夜晚和晨起口干舌燥,所以需要多喝一些水来润燥,但我们认为温润为主,即应喝热水,热水在体内运行快,能较好的缓解口渴,而且有助于毛孔开泻,毛孔为玄府,玄府畅通,才能保持人体健康。所以,秋冬养阴也是由于人体虽然阴长阳衰,但阳气内守相对燥热而采取的一种相对措施,所以秋冬养阴要以温润为,主即养阴又不伤阳气,即养收养藏,这样才能避免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
综上所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始终是为了维护人体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特性,使人体阴阳维持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正体现了《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即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能很好地预防疾病,逆之就要生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历代医家对此都有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春夏应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有人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元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孙政红等认为养乃“维护”之意。
□ 孙政红李渡华朱小静徐江红周计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历代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四时之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养乃“维护”之意,因为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阴阳会随着自然界阴阳消长而相应变化,即春夏阳长而阴消,秋冬阴长而阳消,并且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春夏养阳”,即合理而适当地将阳气维护在正常人体需要的状态,即顺应其自然而不去攻伐它,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然,青壮年因生理因素肾中阳气生长逐渐旺盛,而老年人肾中阳气生长则逐渐衰落,婴幼儿及儿童体质异于成人,易寒易热,变化迅速,这就需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自我调节。
秋冬为什么要养阴呢?我们认为随着气候的转冷,人体毛孔越来越闭塞,浮游于外的阳气也逐渐内收,随着衣物的加厚和毛孔的闭塞,人体阳气通过体表消耗的较少,虽然秋冬季节人体阴长而阳消,肾中阳气生长减缓,但秋冬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加上炉火、暖气的熏蒸,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夜晚和晨起口干舌燥,所以需要多喝一些水来润燥,但我们认为温润为主,即应喝热水,热水在体内运行快,能较好的缓解口渴,而且有助于毛孔开泻,毛孔为玄府,玄府畅通,才能保持人体健康。所以,秋冬养阴也是由于人体虽然阴长阳衰,但阳气内守相对燥热而采取的一种相对措施,所以秋冬养阴要以温润为,主即养阴又不伤阳气,即养收养藏,这样才能避免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
综上所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始终是为了维护人体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特性,使人体阴阳维持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正体现了《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即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能很好地预防疾病,逆之就要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