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0 #1 看濒湖脉学,是一个注解版的,里头有这样的解释:寸脉数则主上焦有热,尺脉数则主阴虚火旺……迟脉也是这样,说寸迟如何如何,关迟如何如何。 我想问的是,数脉迟脉不是讲的脉搏的速率么?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则为数,(一息六至)。那么说,如果是数脉,则左右手的寸关尺一定是全部为数脉。寸关尺的跳动速率不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尺为数,关为尺,寸为正常。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书上说“寸数意味上焦有热,关数意味着中焦有热,尺数意味着阴虚火旺”岂不是成了逻辑不通? 哪位老师能教我?多谢了!
看濒湖脉学,是一个注解版的,里头有这样的解释:寸脉数则主上焦有热,尺脉数则主阴虚火旺……迟脉也是这样,说寸迟如何如何,关迟如何如何。 我想问的是,数脉迟脉不是讲的脉搏的速率么?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则为数,(一息六至)。那么说,如果是数脉,则左右手的寸关尺一定是全部为数脉。寸关尺的跳动速率不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尺为数,关为尺,寸为正常。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书上说“寸数意味上焦有热,关数意味着中焦有热,尺数意味着阴虚火旺”岂不是成了逻辑不通? 哪位老师能教我?多谢了!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0 #3 呵呵,那就坐等老师。 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学习繁忙,颇觉得身体不适。昨天下午出去办事,来来回回开了快一百公里的车,坐在车里等朋友的时候,习惯性的摸自己的脉。突然觉察,这怎么像是个数脉,一掐表,一分钟一百跳。下午回家后再摸,也是每分钟八十多跳。左尺、寸虚弱明显,关略虚弱,右寸关尺似乎正常。这似乎主的是肾阴虚呀!!联想我是先天的阴虚内热体质,但前段时间调养的还算不错,仔细回想,难道跟中午大啖羊肉有关?中午吃的是羊肉汤锅,手抓羊排,爆炒羊腰——吃得很饱。晕死,赶紧吃知柏地黄丸。扔下多日的武术也赶紧捡起来练。重点练心意六合的熊形,以锻炼腰膀。发帖时再次探脉,已经恢复到每分钟72跳,脉博力度也有所恢复。 明日继续练功,坚持坚持!!
呵呵,那就坐等老师。 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学习繁忙,颇觉得身体不适。昨天下午出去办事,来来回回开了快一百公里的车,坐在车里等朋友的时候,习惯性的摸自己的脉。突然觉察,这怎么像是个数脉,一掐表,一分钟一百跳。下午回家后再摸,也是每分钟八十多跳。左尺、寸虚弱明显,关略虚弱,右寸关尺似乎正常。这似乎主的是肾阴虚呀!!联想我是先天的阴虚内热体质,但前段时间调养的还算不错,仔细回想,难道跟中午大啖羊肉有关?中午吃的是羊肉汤锅,手抓羊排,爆炒羊腰——吃得很饱。晕死,赶紧吃知柏地黄丸。扔下多日的武术也赶紧捡起来练。重点练心意六合的熊形,以锻炼腰膀。发帖时再次探脉,已经恢复到每分钟72跳,脉博力度也有所恢复。 明日继续练功,坚持坚持!!
杏林艸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3/06 帖子 912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9/20 #4 双手寸关尺所主的脏器不同,部位不同,力度和频率只要心平气和的慢慢感觉,那也是不同的。 例如:楼主所说的数脉,在双手寸关尺上所示的病证是不同的。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0 #7 4# 千古医帝 一息六至说的是频率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息是指一次呼吸间的时间,古人常爱这样用,譬如说一盏茶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古人假定一次呼吸间的时间为固定的,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脉搏的速度。 而用现在的标准,我在一部《简易脉学》的书里看到,是这样定义数脉的:一分钟75~90次为数脉。迟脉的定义是一分钟45~55次。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可能寸脉为迟,每分钟跳动45次,而与此同时尺脉为数,每分钟跳动90次? 尺关寸必然是同时跳动的。请问何解?
4# 千古医帝 一息六至说的是频率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息是指一次呼吸间的时间,古人常爱这样用,譬如说一盏茶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古人假定一次呼吸间的时间为固定的,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脉搏的速度。 而用现在的标准,我在一部《简易脉学》的书里看到,是这样定义数脉的:一分钟75~90次为数脉。迟脉的定义是一分钟45~55次。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可能寸脉为迟,每分钟跳动45次,而与此同时尺脉为数,每分钟跳动90次? 尺关寸必然是同时跳动的。请问何解?
杏林艸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3/06 帖子 912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9/20 #8 普通的教科书中所记乃普遍之脉象,殊不知怪脉乎????如:釜沸、鱼翔脉······类乎。 就像去年我诊过一尿毒症晚期的病人,他就是寸脉数,尺脉沉迟,肌肤甲错,身热不扬,还畏寒甚。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0 #10 不懂,不懂,越来越糊涂。脉搏速率难道不是与心脏跳动相一致么?? 假设书没错,你们讲的也没错,那么我只推测出一种可能:某一个心脏跳动的周期,会出现某一个脉不跳动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寸跳的同时尺不跳,这样才可能发生寸数尺迟。是这样么?? 不可能出现寸关尺此起彼伏的跳动吧??
不懂,不懂,越来越糊涂。脉搏速率难道不是与心脏跳动相一致么?? 假设书没错,你们讲的也没错,那么我只推测出一种可能:某一个心脏跳动的周期,会出现某一个脉不跳动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寸跳的同时尺不跳,这样才可能发生寸数尺迟。是这样么?? 不可能出现寸关尺此起彼伏的跳动吧??
风中的蒲公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3/16 帖子 745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2009/09/21 #12 数脉和迟脉中间还隔着个不数不迟的正常频率脉搏,在同一个人的脉搏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有些不能理解!!!不管是西医解剖学还是中医理论谁要是解释通了我送他一百朵鲜花!!!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9/21 #13 刚看到此帖,一部数,六脉必数,学习脉学最忌讳断章取义.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1 #14 13# liujianli0371 对呀刘老,我说了那么多,就是这个意思。 那本书上这样写:"寸数主上焦有热,关数主中焦有热,尺数主阴虚火旺" 我的理解是,数脉是所有六脉都数,何来寸数,关数,尺数? 前天我给自己号脉,号出了个数脉(脉搏每分钟90多),当然了,寸也数,关也数,尺也数。那么按照书中的说法是不是就说明,我上焦有热,我中焦也有热,我还有阴虚火旺? 我看到书中这样写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书的语言逻辑不通。
13# liujianli0371 对呀刘老,我说了那么多,就是这个意思。 那本书上这样写:"寸数主上焦有热,关数主中焦有热,尺数主阴虚火旺" 我的理解是,数脉是所有六脉都数,何来寸数,关数,尺数? 前天我给自己号脉,号出了个数脉(脉搏每分钟90多),当然了,寸也数,关也数,尺也数。那么按照书中的说法是不是就说明,我上焦有热,我中焦也有热,我还有阴虚火旺? 我看到书中这样写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书的语言逻辑不通。
医道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14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1 #16 像这种脉象不会同时出现的,走两极化了。 不会有火和水能共容的, 阴和阳也一样,阴多阳必少,阳多阴必少。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1 #17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典型的证治与方药,从表面文字来看,仲景论脉象言迟复言数,迟数并见,犹似矛盾,令人费解,历代医家对此注释不一,主要有以下8种观点。 ①衍文说。即对"数"字避而不谈。代表医家为程林,如谓:"寸脉沉迟,关脉小紧,皆寒客上焦之脉。数字误。"(《直解》)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即从程氏之说。又如张璐云:"寸口脉沉迟者,阳气衰微也;关上小紧者,胃以上有阴寒结聚。"(《张氏医通》)张氏避"数"而不谈,规划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则从《张氏医通》注释不及数脉,其意数字亦是衍文,皆遵此说。 ②数为疾促说。吴谦等谓:"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脏内寒,主上焦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金鉴》)认为数脉为疾脉,促脉之义。金寿山亦持此说:"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条脉中迟数不可以同见,但是,在古书上往往有这样的描述,古人不至荒谬若此。实际上这个'数'不是'迟数'的'数'而是短促的形容词。"(《金匮诠释》) ③两种病情说。沈明宗认为,这是两种病情同时存在的结果。沈明宗曰:"迟下当有一若字……盖此论当以寸口脉沉而迟为虚寒之证;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为寒实之证,另作一节解,否则岂有迟数二脉同见之理哉。"(《编注》) ④数为燥火,阳遏说。徐彬曰:"寸口主阳,因虚伏而不鼓则沉而迟;关主阴,阴寒相搏则小紧而数。数者,阴中挟燥火也。"(《论注》)周扬俊亦言:"阴寒凝泣,阳气不复自舒,故沉迟见于寸口,理自然也。乃小紧数复显于关上者何耶?邪之所聚,自见小紧,而阴寒所积,正足以遏抑阳气,故反形数。"(《二注》)尤怡在《心典》中提出"阳气失位"之说,与此大体雷同。 ⑤紧数类弦说。迟继铭撰文提出:"仲景言脉数,含义有二。一指至数而言,即脉来一息六至谓数,多为热证。……仲景言数又指脉势而论,即脉来急迫并非指至数快。……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由仲景言数含义不同可见,'关上小紧数'的'紧数'之脉当理解为'弦'脉。如此则仲景'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之义则明。此即为仲景所言"阳微阴弦"均以脉象寓病机。"(《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第1期)。殷品之的《金匮要略讲义》(上海市中医文献馆,1982年6月)及南京中医学院《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皆以紧数类弦立说。又如陈纪藩《金匮要略》高级参考丛书指出:本条脉象中"迟"、"数"二字不能作脉率的快慢理解,"迟"是迟滞不前之象,"数"是躁动不宁之象,王叔和曾云:"数脉去来促急。"故"数"可理解为短促的形容词,"关上小紧数",为前条"阴弦"的具体化,今阴寒水气循中焦上乘阳位,见关上之脉细小紧急而躁动不宁,是胃脘有痰浊水饮积聚之征,实质上即是弦脉。 ⑥句读异位说。邓家刚从此条断句的位置不当立论,认为此"数"应释为屡次,多次,频繁之义。此句应断为:"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即多次使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6期) ⑦心律失常说。吕志杰从临床出发,提出此脉象实为心律失常的表现……若一个心率较快的胸痹患者,其室性早搏二联律时断时续,则可见"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率与脉率如果是100次/分,可谓数脉,此时诊其关脉便为"小紧数"(诊寸脉或尺脉亦可为小紧数)。而室早形成二联律时,其心率仍然是100次/分,而在脉率上则表现为50次/分,可谓迟脉。此时诊其寸脉便为"沉而迟"(诊关脉或尺脉亦可为沉而迟)。但须注意,这种迟数同见的脉象是在诊按三部九候的不同时间获得的。相同时间内迟数是不能同见的。(《国医论坛》1990年第2期) ⑧数薮通假说。王付等撰文分析了一些注家观点后指出:如何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仲景言"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的临床表现,其至为关键的是对"数"字的含义理解,揆度仲景所言"数"字,并非指脉象,而是以"数"即"薮"之通借也。溯源《说文》:"数,所(suo)矩(ju)切","薮,苏(su)后(hou)",是知"数"与"薮"为双声通借字。又《中华大字典》云:"数,苏(su)谷(gu)切",又"爽(shuang)主(zhu)切,"薮,苏(su)后(hou)切,"又"爽(shuang)主(zhu)切,……按令本汉文作,宋祁日数音"。可见"数"与"薮"两字既是双声叠韵通借,又是双声通借。由此可知仲景言"数"当为"薮"之假借字。其"薮"字之义如《中华大字典》云:"物之归也","禽之府也","求也"。约而言之,言薮者,指物聚于显彰之位也。于原文"关上小紧"言数(薮)而不于"寸口脉沉而迟"言数(薮),是因为仲景辨本胸痹痛,"寸口脉沉而迟"者故为阳虚特征,其虽有阳虚,但阴寒饮邪充盛且占矛盾的主要方面,特言"关上小紧"数(薮)者,以揭示关上小紧脉象更为突出。可见仲景借数为"薮"之假借,点明辨证求机的关键,足知仲景辨证用心良苦,非见一斑矣。(《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上述观点中的"衍文说"在毫无文献依据的情况下提出,显然是回避问题;"两种病情说"指出当为虚寒证与寒实证两种病情,但为何采用同一首方剂治疗,数字含义仍未明示。王付等从临床实际提出:脉数见于虚寒者多,而见于实寒者少,沈氏之言正与临床相反,故于理欠妥也。(《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数作燥火解"又与栝蒌薤白白酒汤的温药相悖;"句读异位说"解为"多次"使用栝蒌薤白白酒,这种习文方法少见,一般皆为"××方主之";综上,若细思之,当以"紧数类弦说","数为疾、促说"及"心律失常说"三种观点似较合理。理解仲景原文应前后联系,即病机与治法方药相吻合,而非孤立看待,本篇第1条提出"阳微阴弦"是胸痹的总病机,反映了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中下焦阴寒内盛,水饮内停。而第3条言胸痹的典型脉证,自当不能脱离前条旨意,仲景于此言"关上小紧数"是指脉势而论,即脉来急迫。"紧数"之脉是以"数"饰"紧",紧主寒,关上小紧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此阴寒内盛之象,虽"数"而非主有热,当是"阴弦"于中焦的具体表现,阳气一虚,诸寒阴邪,得以乘之,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发为胸痹。《腹满寒疝宿食篇》说:"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说明紧与数相同的形态,就是紧急躁动之象,即是弦脉,这是痰浊之邪气盛,与第一节之'阴弦'相同。至于"心律失常说",则是结合西医理论,认为临床上可见到某些心律失常的病人,其脉律可时迟、可数,从而说明胸痹病人的脉象具有不恒定性。但西医病名也当遵中医辨证之法加以诊治,仅供参考。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典型的证治与方药,从表面文字来看,仲景论脉象言迟复言数,迟数并见,犹似矛盾,令人费解,历代医家对此注释不一,主要有以下8种观点。 ①衍文说。即对"数"字避而不谈。代表医家为程林,如谓:"寸脉沉迟,关脉小紧,皆寒客上焦之脉。数字误。"(《直解》)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即从程氏之说。又如张璐云:"寸口脉沉迟者,阳气衰微也;关上小紧者,胃以上有阴寒结聚。"(《张氏医通》)张氏避"数"而不谈,规划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则从《张氏医通》注释不及数脉,其意数字亦是衍文,皆遵此说。 ②数为疾促说。吴谦等谓:"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脏内寒,主上焦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金鉴》)认为数脉为疾脉,促脉之义。金寿山亦持此说:"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条脉中迟数不可以同见,但是,在古书上往往有这样的描述,古人不至荒谬若此。实际上这个'数'不是'迟数'的'数'而是短促的形容词。"(《金匮诠释》) ③两种病情说。沈明宗认为,这是两种病情同时存在的结果。沈明宗曰:"迟下当有一若字……盖此论当以寸口脉沉而迟为虚寒之证;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为寒实之证,另作一节解,否则岂有迟数二脉同见之理哉。"(《编注》) ④数为燥火,阳遏说。徐彬曰:"寸口主阳,因虚伏而不鼓则沉而迟;关主阴,阴寒相搏则小紧而数。数者,阴中挟燥火也。"(《论注》)周扬俊亦言:"阴寒凝泣,阳气不复自舒,故沉迟见于寸口,理自然也。乃小紧数复显于关上者何耶?邪之所聚,自见小紧,而阴寒所积,正足以遏抑阳气,故反形数。"(《二注》)尤怡在《心典》中提出"阳气失位"之说,与此大体雷同。 ⑤紧数类弦说。迟继铭撰文提出:"仲景言脉数,含义有二。一指至数而言,即脉来一息六至谓数,多为热证。……仲景言数又指脉势而论,即脉来急迫并非指至数快。……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由仲景言数含义不同可见,'关上小紧数'的'紧数'之脉当理解为'弦'脉。如此则仲景'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之义则明。此即为仲景所言"阳微阴弦"均以脉象寓病机。"(《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第1期)。殷品之的《金匮要略讲义》(上海市中医文献馆,1982年6月)及南京中医学院《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皆以紧数类弦立说。又如陈纪藩《金匮要略》高级参考丛书指出:本条脉象中"迟"、"数"二字不能作脉率的快慢理解,"迟"是迟滞不前之象,"数"是躁动不宁之象,王叔和曾云:"数脉去来促急。"故"数"可理解为短促的形容词,"关上小紧数",为前条"阴弦"的具体化,今阴寒水气循中焦上乘阳位,见关上之脉细小紧急而躁动不宁,是胃脘有痰浊水饮积聚之征,实质上即是弦脉。 ⑥句读异位说。邓家刚从此条断句的位置不当立论,认为此"数"应释为屡次,多次,频繁之义。此句应断为:"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即多次使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6期) ⑦心律失常说。吕志杰从临床出发,提出此脉象实为心律失常的表现……若一个心率较快的胸痹患者,其室性早搏二联律时断时续,则可见"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率与脉率如果是100次/分,可谓数脉,此时诊其关脉便为"小紧数"(诊寸脉或尺脉亦可为小紧数)。而室早形成二联律时,其心率仍然是100次/分,而在脉率上则表现为50次/分,可谓迟脉。此时诊其寸脉便为"沉而迟"(诊关脉或尺脉亦可为沉而迟)。但须注意,这种迟数同见的脉象是在诊按三部九候的不同时间获得的。相同时间内迟数是不能同见的。(《国医论坛》1990年第2期) ⑧数薮通假说。王付等撰文分析了一些注家观点后指出:如何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仲景言"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的临床表现,其至为关键的是对"数"字的含义理解,揆度仲景所言"数"字,并非指脉象,而是以"数"即"薮"之通借也。溯源《说文》:"数,所(suo)矩(ju)切","薮,苏(su)后(hou)",是知"数"与"薮"为双声通借字。又《中华大字典》云:"数,苏(su)谷(gu)切",又"爽(shuang)主(zhu)切,"薮,苏(su)后(hou)切,"又"爽(shuang)主(zhu)切,……按令本汉文作,宋祁日数音"。可见"数"与"薮"两字既是双声叠韵通借,又是双声通借。由此可知仲景言"数"当为"薮"之假借字。其"薮"字之义如《中华大字典》云:"物之归也","禽之府也","求也"。约而言之,言薮者,指物聚于显彰之位也。于原文"关上小紧"言数(薮)而不于"寸口脉沉而迟"言数(薮),是因为仲景辨本胸痹痛,"寸口脉沉而迟"者故为阳虚特征,其虽有阳虚,但阴寒饮邪充盛且占矛盾的主要方面,特言"关上小紧"数(薮)者,以揭示关上小紧脉象更为突出。可见仲景借数为"薮"之假借,点明辨证求机的关键,足知仲景辨证用心良苦,非见一斑矣。(《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上述观点中的"衍文说"在毫无文献依据的情况下提出,显然是回避问题;"两种病情说"指出当为虚寒证与寒实证两种病情,但为何采用同一首方剂治疗,数字含义仍未明示。王付等从临床实际提出:脉数见于虚寒者多,而见于实寒者少,沈氏之言正与临床相反,故于理欠妥也。(《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数作燥火解"又与栝蒌薤白白酒汤的温药相悖;"句读异位说"解为"多次"使用栝蒌薤白白酒,这种习文方法少见,一般皆为"××方主之";综上,若细思之,当以"紧数类弦说","数为疾、促说"及"心律失常说"三种观点似较合理。理解仲景原文应前后联系,即病机与治法方药相吻合,而非孤立看待,本篇第1条提出"阳微阴弦"是胸痹的总病机,反映了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中下焦阴寒内盛,水饮内停。而第3条言胸痹的典型脉证,自当不能脱离前条旨意,仲景于此言"关上小紧数"是指脉势而论,即脉来急迫。"紧数"之脉是以"数"饰"紧",紧主寒,关上小紧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此阴寒内盛之象,虽"数"而非主有热,当是"阴弦"于中焦的具体表现,阳气一虚,诸寒阴邪,得以乘之,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发为胸痹。《腹满寒疝宿食篇》说:"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说明紧与数相同的形态,就是紧急躁动之象,即是弦脉,这是痰浊之邪气盛,与第一节之'阴弦'相同。至于"心律失常说",则是结合西医理论,认为临床上可见到某些心律失常的病人,其脉律可时迟、可数,从而说明胸痹病人的脉象具有不恒定性。但西医病名也当遵中医辨证之法加以诊治,仅供参考。
老 老青蛙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20 帖子 41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9/21 #19 没想到我的一个小问题竟然引出这么多问题。真是学到东西了。 不过通过我的阅读,我还是理解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脉数则六脉都数。所以通常情况下脉象表述为“寸数浮,尺紧数”之类,是不合语言逻辑的。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为“数脉,寸浮、尺沉”之类。 中医学有点缺乏严密的数学精神,缺乏逻辑严密性导致中医古籍上难以理解的表述太多,一句“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传到现在竟然有八种不同的解释。而一本《几何原本》传到现在,从来没有误读,《数学原理》也不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区别就在于,是否有逻辑的严密精神。
没想到我的一个小问题竟然引出这么多问题。真是学到东西了。 不过通过我的阅读,我还是理解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脉数则六脉都数。所以通常情况下脉象表述为“寸数浮,尺紧数”之类,是不合语言逻辑的。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为“数脉,寸浮、尺沉”之类。 中医学有点缺乏严密的数学精神,缺乏逻辑严密性导致中医古籍上难以理解的表述太多,一句“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传到现在竟然有八种不同的解释。而一本《几何原本》传到现在,从来没有误读,《数学原理》也不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区别就在于,是否有逻辑的严密精神。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9/21 #20 19# 老青蛙 ‘学而不思则罔’ 说明 老青蛙 才是真正读书的 在《脉学心悟》中也把数脉解释成不指至数而指脉势,此说对理解《金匮》以及古籍中类似问题是有好处的,但作为迟、数脉的定义,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