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7/13
- 帖子
- 3150
- 获得点赞
- 21
- 声望
- 38
盗汗不尽就是阴虚
属于血虚者有之,如产妇及一切大失血后引起的盗汗,这是临床上常见的,除主症盗汗外,还兼有口干不欲饮,面色苍白,失眠梦多,纳呆食少,大便秘结,舌质淡,苔心厚腻,脉细数等。余在临床上自拟养血敛汗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一般服两剂即可明显减轻。药用黄芪生熟地 当归 丹参 白芍 白薇 地骨皮 牡蛎 首乌火麻仁等。曾治王某,产后十天,一直盗汗不止,某医院当产后感染,用大剂银翘散治疗,愈治愈甚,后又延请某医,用当归六黄汤治之,效果亦不著,且饮食锐减,余用上方两剂即止。
属气血虚弱者有之,常见中年妇女杂病之后,病程较久,经血不调,量由多到少,经色淡或乌紫,心跳心累,稍劳加剧,失眠梦多,恶梦纷纭,梦惊汗出,口不干渴,脉沉无力,舌质淡苔少。缘由气血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心气虚,气不固液,故常惊汗。余常用补养气血、宁心安神的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 白芍 远志 枣仁 白术 云苓 炒枣仁 朱砂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炙甘草麻黄根。一般两剂见效,四剂可以控制病情。余治刘某,女,30岁,述盗汗近一年,延医约十余位,有用当归六君汤,有用拯阴煎,有用知柏地黄汤,有用交通心肾者,终未见效。查病者形体消瘦、而唇淡白,动则心跳心累、寐则恶梦纷纭;鬼怪离奇、汗出周身,余谓此乃“惊汗”,由心气虚、心血少、使神不守舍之故。给予上方两剂,服四剂后汗止。
更有属于食积胃热伤津者。常见小儿睡眠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口渴喜饮较多,腹胀便结或便溏,舌质红,苦心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滞,缘由饮食积滞,脾气不升,津液不能止潮,加之郁久化热,热灼胃津所致。以食积故纳呆,热伤胃津故口渴,胃热上乘故头汗,以口渴饮水、不思饮食、头身汗出为特点,余临床多年自拟养阴清胃汤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药用沙参麦冬石斛 花粉 胡黄连 白芍 地骨皮 谷麦芽。
此外,有属于肝经湿热上乘而头汗出者。
常见于绝经期及老年妇女,寐时无汗,延及天明则头汗出,伴有口苦腻、烦躁、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脉弦数等症,此乃湿热之邪随肝气上逆,致成“但头汗出,齐颈而还”之证,常用龙胆泻肝汤合四苓汤而取效。
上述可见,不论从病因、病机及治疗实践,盗汗均不能概作阴虚论治,当临证细心体察,辨证论治方能奏效。
辨盗汗证机如天王补心丹治疗心阴虚盗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盗汗,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阴虚盗汗,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盗汗,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盗汗证机则未必尽属于阴虚。
其一,太阳温病证。如134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其证机是邪热肆虐营卫,邪热乘卫气行于内而迫津外泄。其治当清泻营卫邪热,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或用银翘散。
其二,阳明热郁证。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其证机是阳明胃热欲外攻而不能且内郁,郁热因阳明之气盛而蒸发于外则盗汗。其治当清泻郁热,以栀子豉汤或与白虎汤加减治疗。
其三,少阳病证与太阳阳明病证相兼。如268条:“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注解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知三阳合病,胆有热也。”《伤寒内科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目张则卫气行于外,目合则卫气行于内而失护于营,少阳胆热外蒸营阴则盗汗出。”其证机是邪热内郁而蒸动阴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从少阳,以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穴。
其四,阴阳两虚证。如《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金匮要略心典·血痹虚劳病》:“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微,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审盗汗证机既有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又有阳虚不能固摄。其治当温阳益气,育阴清热,可用炙甘草汤或薯蓣丸。
其五,虚劳病证。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其证机是正气虚弱,或虚热内生而迫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扶正益虚,可用黄芪建中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
属于血虚者有之,如产妇及一切大失血后引起的盗汗,这是临床上常见的,除主症盗汗外,还兼有口干不欲饮,面色苍白,失眠梦多,纳呆食少,大便秘结,舌质淡,苔心厚腻,脉细数等。余在临床上自拟养血敛汗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一般服两剂即可明显减轻。药用黄芪生熟地 当归 丹参 白芍 白薇 地骨皮 牡蛎 首乌火麻仁等。曾治王某,产后十天,一直盗汗不止,某医院当产后感染,用大剂银翘散治疗,愈治愈甚,后又延请某医,用当归六黄汤治之,效果亦不著,且饮食锐减,余用上方两剂即止。
属气血虚弱者有之,常见中年妇女杂病之后,病程较久,经血不调,量由多到少,经色淡或乌紫,心跳心累,稍劳加剧,失眠梦多,恶梦纷纭,梦惊汗出,口不干渴,脉沉无力,舌质淡苔少。缘由气血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心气虚,气不固液,故常惊汗。余常用补养气血、宁心安神的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 白芍 远志 枣仁 白术 云苓 炒枣仁 朱砂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炙甘草麻黄根。一般两剂见效,四剂可以控制病情。余治刘某,女,30岁,述盗汗近一年,延医约十余位,有用当归六君汤,有用拯阴煎,有用知柏地黄汤,有用交通心肾者,终未见效。查病者形体消瘦、而唇淡白,动则心跳心累、寐则恶梦纷纭;鬼怪离奇、汗出周身,余谓此乃“惊汗”,由心气虚、心血少、使神不守舍之故。给予上方两剂,服四剂后汗止。
更有属于食积胃热伤津者。常见小儿睡眠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口渴喜饮较多,腹胀便结或便溏,舌质红,苦心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滞,缘由饮食积滞,脾气不升,津液不能止潮,加之郁久化热,热灼胃津所致。以食积故纳呆,热伤胃津故口渴,胃热上乘故头汗,以口渴饮水、不思饮食、头身汗出为特点,余临床多年自拟养阴清胃汤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药用沙参麦冬石斛 花粉 胡黄连 白芍 地骨皮 谷麦芽。
此外,有属于肝经湿热上乘而头汗出者。
常见于绝经期及老年妇女,寐时无汗,延及天明则头汗出,伴有口苦腻、烦躁、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脉弦数等症,此乃湿热之邪随肝气上逆,致成“但头汗出,齐颈而还”之证,常用龙胆泻肝汤合四苓汤而取效。
上述可见,不论从病因、病机及治疗实践,盗汗均不能概作阴虚论治,当临证细心体察,辨证论治方能奏效。
辨盗汗证机如天王补心丹治疗心阴虚盗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盗汗,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阴虚盗汗,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盗汗,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盗汗证机则未必尽属于阴虚。
其一,太阳温病证。如134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其证机是邪热肆虐营卫,邪热乘卫气行于内而迫津外泄。其治当清泻营卫邪热,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或用银翘散。
其二,阳明热郁证。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其证机是阳明胃热欲外攻而不能且内郁,郁热因阳明之气盛而蒸发于外则盗汗。其治当清泻郁热,以栀子豉汤或与白虎汤加减治疗。
其三,少阳病证与太阳阳明病证相兼。如268条:“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注解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知三阳合病,胆有热也。”《伤寒内科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目张则卫气行于外,目合则卫气行于内而失护于营,少阳胆热外蒸营阴则盗汗出。”其证机是邪热内郁而蒸动阴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从少阳,以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穴。
其四,阴阳两虚证。如《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金匮要略心典·血痹虚劳病》:“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微,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审盗汗证机既有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又有阳虚不能固摄。其治当温阳益气,育阴清热,可用炙甘草汤或薯蓣丸。
其五,虚劳病证。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其证机是正气虚弱,或虚热内生而迫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扶正益虚,可用黄芪建中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