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大椎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02
声望
68
大椎.gif

大椎-体表图


【名称】:大椎
【归经】:督脉
【拼音】:Dà zhuī
【国际标准代号】:DU14
【特点】:督脉与大肠经、胃经、小肠经、膀胱经、三焦经、胆经的交汇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描述】: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由版主最后编辑:
在天灸当中,大椎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是阳面,所以大椎堪称阳中之阳。而且,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
如果这样讲,你就以为大椎穴仅仅是补阳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大椎在第七颈椎下,古人排序,认为这为这是脊骨中的老大。我们摸后背会发现,这里比其地方的脊骨要大要突起一些,正因为此,所以称之为大椎。既然是老大,当然要起带头作用,一碗水端平。所以,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以使阴阳平和。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大,大椎穴在其间起着中正调和的作用。
因为这个地方阳气很足,所以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刺激抗体的产生,包括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肺呼吸功能能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这当中,最显著的就是泻热、发烧、高热、或者内热引起的痤疮都可以通过大椎穴来调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放血。大椎,曲池,合骨同为三清穴
一说放血,很多人就觉得很吓人,还敢尝试,其实大可不必。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不小心磕了、碰了,不是会失掉很多血吗?大椎放血,就是用食指和拇指将大椎穴处的皮肤提起,然后在将针用碘酒或者用火消毒,之后迅速地在提起的皮肤上刺几针,同时用手挤出四五滴血出来。这个方法对于泻热的治疗非常好,几乎立竿见影。
当然,这个方法是适合于发烧、痤疮等体内有热人的人。如果是怕怜,经常感到后背凉飕飕的,则要通过其它的方法了,如上面说的天灸,平时有精力的话,在大椎上做艾灸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督脉的阳脉之海,尤其是在背部穿行的这一段经络,更是阳气直达头顶的重要部位。如果仅仅作为保健养生措施,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办法,在家里,或者公园里都可以操作。找一个门框,或者一棵大树,用后背正中线顶着门框,左右移动,这样可以同时刺激到这几大穴位,对于提升阳气效果是非常好的。就像敲胆经一样,一个小动作,将所有的穴位都刺激到了。其实,像这样一举多得的养生方法在中医当中俯仰皆是,就看你是不是真的用心了。
 
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大椎穴为督脉的代表穴位之一,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想要更好的认识大椎,就必须先看看其所在经脉——督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颠,循额,至鼻柱”。督脉为诸阳之海,统摄全身阳气,而《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说明此穴的物质为手三阳经的阳气和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又有称其为百劳穴(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上杼穴(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大椎穴的现代解剖定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里,故大椎可清阳明之里,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以驱邪外出。因而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类经图翼》载: 大椎,主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咳症久不愈。”可见大椎穴临床应用广泛。
在进行操作时,可对大椎穴进行多种形式的刺激:首先可针刺,方法为用毫针向上斜刺0.5~1寸;可拔罐;可穴位注射;可艾灸;也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临床上大椎穴却是有广泛的治疗效果,其中主要有:
1 感冒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指出“: 大椎还治疗太阳、少阳,阳明经证,有通阳、解表、退热的作用。”取大椎可治太阳、阳明、少阳之感冒。对风热感冒,取大椎有疏风散热的功效;对风寒感冒,取大椎可祛风散寒解表;对阳虚感冒,取大椎有益气助阳的功效;对阴虚感冒,取大椎可滋阴发汗解表;对血虚感冒,取大椎能养血祛风;对气虚感冒,取大椎能益气固表。
2 哮喘。
取大椎穴防治哮喘的效果也较理想,通常可以即刻平喘。大椎平喘在古书中早有记载《, 景岳全书》载:“背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喘气立足。”《针灸大成》载“: 主肺胀胁满。”陈卫华,等作针刺大椎穴治疗哮喘。
3 发热
取大椎穴在退热效应上有其特异性《, 玉龙歌》载:“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林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大椎穴为诸阳经与督脉之会,能够通调督脉,调节诸阳经脉的气机,从而起到通阳解热的作用。胡佳娜等以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肝癌癌性发热。
4 失眠
范月友,等[以大椎穴施以豹文刺法为主,配合拔火罐治疗失眠78 例,总有效率为97. 43 %。豹文刺是《内经》五刺之一“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刺大椎穴可使脑络疏通,神明复常,心神得宁。配合拔罐可加强豹文刺的治疗作用,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5痤疮
痤疮多由外感风热,内积血热,邪毒郁滞肌表或血虚生风所致,取大椎穴通阳解热。游俊[以针刺大椎穴配合拔罐治疗痤疮;安维东及栾志勇等运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与拔罐治疗痤;宋宇以耳尖配合大椎点刺放血治疗痤疮.
6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多为气郁肝胆火热或外感风热湿毒、热溢肌肤、气阻经络所致,而疱疹后神经痛的关键在于血热未清、血瘀脉络。大椎属督脉经穴,督脉主一身之阳,且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顶,而肝胆相互表里,故大椎穴为治疗常用穴之一。。李彤应用大椎穴隔姜灸治疗蛇串疮;大椎、阳陵泉放血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疗法,
7 风疹
《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风疹又名风痧。多由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所致。灸大椎,温和灸30 min。配穴:肺俞(双)、血海(双)、足三里(双)、膈俞(双)、曲池(双),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隔日1 次有效。
8 紫癜
大椎(温针),2 cm 艾炷,2 壮。另取血海(双)、三阴交(双)、脾俞(双)、胃俞(双),行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 次。根据已有医家临床经验可知,大约治疗4 次后,瘀紫斑块及出血点逐渐消退,亦未见新的出血点。守法治疗20 次,肢体及皮下再未出现紫斑。
9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为“痄腮”。本病为外感风温时邪,从口鼻而入,客于少阳、阳明之脉,邪毒壅热不散,与气血相搏,凝结于耳下腮部所致,多属热证、实证。温毒在表与热毒蕴结为其常证,邪陷心肝、毒窜睾腹等为其变证。
治疗时采用叩刺后加拔罐。“人之气血凝滞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大椎穴叩刺使血液渗出即为其意也。拔罐用于治疗疮疡时吸血排毒。叩刺后拔罐又称刺络拔罐,能明显加强大椎穴叩刺的疗效,达到宣通气血、拔毒泄热、畅通经络的目的。尤其对于因风温时邪外侵于上焦头面而发生于耳下腮部的流行性腮腺炎病症,可速使其毒尽症平、肿消痛止。
10 剖宫产术后寒战
治疗剖宫产术后寒战用艾灸大椎法。寒战反应是由于毒邪入侵,损伤正气,风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所致。艾灸是借艾火的温热刺激和艾绒的气味芳香及药理功能,通过经络传导来达到治疗目的。艾灸大椎穴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经通络、凋理气血、祛湿除寒、协调阴阳的作用,从而缩短寒战过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经济、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11 喉咳
喉咳属中医、咽痒、慢喉痹、乳蛾、咳嗽等范畴。治疗采用大椎穴配合天突穴拔罐。患者坐位, 充分暴露颈项部天突穴和大椎穴,根据患者年龄与胖瘦选用适当口径且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 用贴棉法拔罐。先拔天突穴, 嘱患者微抬下颏, 但不要用力牵拉喉部。因天突穴处于胸骨上窝凹陷中央, 罐口不易与皮肤完全贴合, 所以取穴沿胸骨略下移至璇玑穴, 使罐口的一部分吸附住天突穴即可, 天突穴拔罐后, 使患者下颏微落摆正头部, 再用贴棉法进行大椎穴拔罐。留罐15mine。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以免损伤皮肤。每日治疗1次。
12 血管性头痛
属偏头痛范畴。其头痛剧烈, 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 呈周期性发作, 多见于女性,。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型、痰浊蒙蔽型、邪扰清空之风热型、邪扰清空风寒型、瘀血阻络型、气血不足型。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并配以风池、完骨、天柱、列缺, 面部取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阳白等穴及前额部穴位。若偏头痛者加率谷、外关, 前额眉棱骨痛加印堂、四白,头顶痛加四神聪, 后头痛加后溪、昆仑, 以患侧穴为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