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阴阳,干支,五行,六气之间的关系(读阴阳应象大论有感)

老熊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20
帖子
1094
获得点赞
7
声望
38
年龄
45
阴阳,干支,五行,六气之间的关系(读阴阳应象大论有感)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是用来做什么的? 是用来计算时间的。我对术数不太懂,但是可以推断,天干地支是古代十月历的计算依据。

天之十干生地之五行,也就是把两个月(天干)合并在一起,生出一“行”。五行是质,干支为时间,天地为阴阳。

所以中国古代术数,就是一个时空变化学。 气生时,时生质。 真正的生生之道起源于这里。

其实易理就是推算学,时空变化学。
为什么“气生时,时生质”这句很多人都不说呢???难道就是因为五行到底是气还是质存在争议吗? 我个人觉得五行是质。


如果按照后天八卦,你可以把后天八卦在纸上画出来,再配上太极图,土以西南东北这条直线将五行分开,所谓的中央是条线,而不是中央那个点。我最开始老以为是个点。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五行在易理里面,是随着空间方位的变化而产生的,再细分,就是八卦。

到这里要把我前面的“气生时,时生质”,再细化一下,就是“气生时,时生空,空生质”。(我今天下午琢磨出这个很开心啊,可能在重复发明轮子)

从上面还可以看出,易理里面,并不存在六气之说,中医之六气一说,应该最早出自《素问》。

再看素问第五篇中“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中央生湿,湿生土”。

那些认为医,易为同一家的人还怎么看? :) 至少到这里,我已经不认为两者为同一家了。医,易自《黄帝内经》开始就已经分了家。

所以我个人觉得,学医大可以不必再学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学医大可以不必再学易

这么说似乎不太对,应该说“不必为了学医而学易”。 素问我还没看玩,早着呢, 也许以后推翻我自己的这个观点。
 
医者,仁术,亦为人术。易经为上古自然与人文科学的集大成者,其中就有教我们如何认识人及人文社会关系的。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后世绝大多数的学术理论都源于周易,中医也不例外。故学易可使医者(中医)开阔眼界,知一而翻三。
 
好比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关于易,我们一定要持审慎态度,不要急于去否定什么。而五行我不太同意楼主是质的说法,而是五种趋势,五种阴阳相互转化的趋势
 
四圣心源:五行以气不以质。

唯有气能运行四维八方,乃有五(种)行(动方向)可言。
 
欢迎批评和指教。
 
很受益,努力地学习中。
 
不必为了学医而专门去学易。
医、易有分有合,有交集。互有帮助、互有促进。
 
以为版主发现了什么机密哪?原来是医和易要分家呀!好没意思,多想些医理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多好,不要再搞虚的了。
 
11# bacyzs

先生批评的是。 不过我那天琢磨出这个还是很开心的。这个纯粹是个人的体会。 
前段时间读内经比较多, 每天早晨6:30起床, 先做上早饭, 然后看书, 看到7:30左右, 开始吃饭, 然后上班路上也看。
中午午休期间继续学习半小时, 下班公交车上也看。 晚上继续学习。

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在看内经, 结果看出好多问题来。 后来发现, 看了老长时间, 仍然不会治病。 于是看内科。 最近发现没有以前那么急了, 是应该回过头来再继续读素问了。

最近读内外伤辨惑论, 其实作者本意还是从内经来延伸的。
 
鼓励原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