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感冒病案一例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6
声望
48
家母,58岁,素有高血压。近日患外感,疲乏,流涕,喷嚏,有泪,头昏,咽痛、略红,汗多,胸闷,大便不爽,小便黄而少。舌淡苔薄黄腻,脉浮缓,沉取弦劲有力。既往舌体偏胖,曾服用过胃苓、理中五苓类方药控制血压,现在舌体大致正常;平时感冒需服用参苏丸之类处方。因考虑汗多,以玉屏风加桂枝汤治之,不效;小柴胡加竹叶治之,仍不效,反增右臀至大腿痛。心中惭愧万分,都怪自己学艺不精。乃仔细问诊,始了解到感冒症状出现前两天晚上睡眠欠佳,脚心发热,而摸之不烫,现动则流清涕,躺下及端坐不流。考虑虚阳外越,而汗出不止考虑为桂枝加附子证,昨日乃以封髓丹、潜阳丹、桂枝加附子汤及玉屏风合方:
附片20g龟板15g砂仁15g肉桂5g黄柏5g桂枝15g白芍15g大枣20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6g白参5g干姜10g炙甘草5g
昨下午服药两次,诸证皆减,晚上脚发热亦减.今晨诉汗减但仍有,仍以上方出入:
附片20g龟板15g砂仁15g肉桂5g黄柏5g黄芪30g白术15g龙骨20g牡蛎20g白参10g炙甘草5g
 
对此案我先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观所述诸证,为外感风热,当辛凉透表,竟大剂温阳滋阴,并加以固表之药,闭门留寇,犯了虚虚实实之诫。辛凉平剂银翘可也。呵呵,事不关已,当局则迷矣。仅个人偏面认识,供参考。
 
医生治病就是就是这样的,望闻问切必须详尽,如有纰漏,则使要与病不像配合。贻误病机,甚至酿成医疗事故!不过每个医生又不是圣人,还能没有过错,及时补救还是不错的!所以说,精心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及时回访病人了解病情也是不可缺少的。积累医疗经验,反复研习前人的医案,能使自己的医疗水平大大的提高。用药是要根据病情合理组方,不能生搬硬套的!一点心得说出来,供大家指正!
 
呵呵,我就知道这个问题会有争论!
 
初学内科,说的不一定对。
我感觉病人是吹着风了,热倒不一定严重。 病人本身似乎有点需, 因为我有时候就是有点外感,不论寒热,都易出汗,鼻涕横流(我易冷热过敏)。 所以用辛凉药不一定起作用。 加附子,我觉得有补里的意思。应该没错。

我得这种感冒,就吃藿香正气水, 好好睡一晚第二天就能好, 吃风寒感冒药和风热感冒药第二天倒不一定能好。

》》现动则流清涕,躺下及端坐不流

流鼻涕一般都这样, 也就是重力原因吗,上身直立,清鼻涕自然要流下来,为什么还单独提一下?
 
请教悬壶老师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悬壶当有 内外伤辨惑论 新篇,期待.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后来的舌脉是否变化了,
这点老师在最后用药时好像没有交代?"
第二付药是我在诊所上班时带回去的,所以没有舌脉,主要考虑第一方已经起效,宗原方调整继续再巩固。现在舌象变化不大,脉已不浮,沉取弦劲已减。
 
伤寒论里亦有“急当救里”与“急当救表”的区别,虚阳外越或上越都是大证,与外感比较孰轻孰重,是很明显的。家母十余年前被医生乱用发汗西药与中药误表,是我学医的原因之一,拙作“从医录”里有涉及。
 
“现动则流清涕,躺下及端坐不流”
所谓“动”包括走路与做事,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是动则耗损阳气,则更不能固摄津液,所以会流涕加重。如果要强调重力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但当时我确实没这么考虑过,因为这对分析病情和辨证帮助不大。
 
我在四诊决微板块发了篇《阴盛阴虚脉证辨》
用其中的理论理解老师的辨证,
不知然否?
 
是很好的文章,都是经验有得之言,可以仔细看,慢慢品味.比如东垣案,脉沉数,虽然外边见寒象,但根据脉象可以判断里有郁热,很精妙的医案.另外此文中阴盛阴虚鉴别治法很详细,可资参考.
但是就论阳虚来说,郑钦安成就最大,虽然现在很多火神为人所垢病,但郑氏在虚阳外越,虚阳上越及阴盛阳虚的阐发深度上,无人能出其右.郑氏论阳虚常见三种脉象,一曰细微无力,二曰浮空,三曰脉大劲如石.以我有限的临床阅历所见,脉极弦劲的,也可主阳虚,但这种阳虚与郑氏所论的纯阴无阳还有区别,这种还可能夹水饮或有精血的亏虚.而如循刀刃的偃刀脉,即肝的真脏脉,一般可见舌红少苔或无苔.最容易辨认的虚阳外越或上越,是六脉细微无力,而外见"热"象,比如嗓子疼,面热等症状.以上不一定对,但都是自己遇到过后并形成这样认识的.
另,现代医家河北医科大学李士懋教授论脉最详,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治思路,其著作正在学习中,觉得值得一读.有些总结很有价值,比如他总结阳脉强阴脉弱的七八种情况的辨治,很让人受益.
 
好贴,此贴比火!加油版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