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13
- 帖子
- 3437
- 获得点赞
- 13
- 声望
- 0
- 年龄
- 71
绍奇谈医:关于“五微”及其他
干祖望老先生在一篇短文中,谈到清人的一副联句:
上中下药分三等
声色气病察五微
“三等”,三品也,出《神农本草经》,什么是“五微”?老先生说他遍查中医文献,且扩大到《词海》、《词源》一类工具书,俱无所获。后来他读到《素问·五脏生成篇》:“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竹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说这个解释不至于错,但究竟对于“五微”一词,缺乏依据。
以区区管见,“五微”当是“五色微诊”的缩写,其出处就在《素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未知干老先生以为然否?谨候教。
又,《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10月第26卷10期发表了干祖望老先生一篇题作“书有未曾经我读,事非亲历话难真”的文章。干老说: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非亲历话难真”,这是一句相传已久的古谚,的确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言。书太多,谁都不能一一读遍,因之,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不论你说、写的,也经常错误百出。任何大小事没有身临其境者,你介绍起来也会错误百出。
我1995年第7期《辽宁中医杂志》的“陆离光怪话书名”中《春脚集》的解释为“春,是回春之意,脚,凡工厂作坊在制成成品之际产生的废料或残余者,称下脚料。春脚者,谦虚的自称在回春术中的下脚料”。错了!
后得北京市西三旗育新花园8号楼何绍奇先生来函指出错误。并言及“春脚”早有出典,谓:“春脚一词,自有出典,见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其文云: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为阳春煦物也。后世诗文中亦多用此典。如蒲松龄有文云:抚婴拔薤,布有脚之阳春;止水平衡,消长乳之冤气。汤显祖《牡丹亭》: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皆是(以上照录何先生原函)。”
春脚有典而不用,竟然以“下脚料”来解《春脚集》,非但“贻笑大方”,而且有“不知为知”之羞,此其一。读书太少,而且不虚心,而率尔操觚,以一个老年成熟之龄的人来论,更是“太不应该”。
通过一字师何绍奇先生教导之后,不能不在内疚自惭中搜索枯肠,终于在何先生指导下重温了几本文献,同时也引出了春脚另外两个古典。其一为宋璟嘉定间(1206~1210年)建阳令刘克庄《贺新郎·戊戌素张导词》:“春脚到,福星见”,用春脚一词来颂有德政的父母官。其二为宋·宝庆(1225年)进士李昴英《兰陵王词》:“孤酌,住春脚,便彩局天的时光,宝珍慵学”,也是把廉洁的官员喻为春脚。
至此,则《春脚集》的涵义即一明二白了,绝对不是“下脚料”。而且那时工厂作坊也不多,“下脚料”这个名称恐怕也没有面世。总之“书有未曾经我读”,尚可自谅,书实在太多了。而自作聪明,枉加疏注,则内疚得难以自容了。(以下略)
这篇文章被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的小女儿看见了,大为不满,说人家九十多岁了,还称你作“一字师”,怎么你就胡说八道呢!这是因为干老文中“贻笑大方”、“不知为知”、“太不应该”三处都用了引号,那就成了我信中的话了,但我坚信绝没有这样写过,就连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过。干老德高望重,作为晚辈,我仰慕已久,更何况九十年代我编《现代中医内科学》时,干老还给予指导并赐稿,使拙编大大增色呢。所以借此说明一下,不然我就真是“罪莫大焉”了。B18.4
干祖望老先生在一篇短文中,谈到清人的一副联句:
上中下药分三等
声色气病察五微
“三等”,三品也,出《神农本草经》,什么是“五微”?老先生说他遍查中医文献,且扩大到《词海》、《词源》一类工具书,俱无所获。后来他读到《素问·五脏生成篇》:“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竹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说这个解释不至于错,但究竟对于“五微”一词,缺乏依据。
以区区管见,“五微”当是“五色微诊”的缩写,其出处就在《素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未知干老先生以为然否?谨候教。
又,《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10月第26卷10期发表了干祖望老先生一篇题作“书有未曾经我读,事非亲历话难真”的文章。干老说: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非亲历话难真”,这是一句相传已久的古谚,的确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言。书太多,谁都不能一一读遍,因之,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不论你说、写的,也经常错误百出。任何大小事没有身临其境者,你介绍起来也会错误百出。
我1995年第7期《辽宁中医杂志》的“陆离光怪话书名”中《春脚集》的解释为“春,是回春之意,脚,凡工厂作坊在制成成品之际产生的废料或残余者,称下脚料。春脚者,谦虚的自称在回春术中的下脚料”。错了!
后得北京市西三旗育新花园8号楼何绍奇先生来函指出错误。并言及“春脚”早有出典,谓:“春脚一词,自有出典,见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其文云: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为阳春煦物也。后世诗文中亦多用此典。如蒲松龄有文云:抚婴拔薤,布有脚之阳春;止水平衡,消长乳之冤气。汤显祖《牡丹亭》: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皆是(以上照录何先生原函)。”
春脚有典而不用,竟然以“下脚料”来解《春脚集》,非但“贻笑大方”,而且有“不知为知”之羞,此其一。读书太少,而且不虚心,而率尔操觚,以一个老年成熟之龄的人来论,更是“太不应该”。
通过一字师何绍奇先生教导之后,不能不在内疚自惭中搜索枯肠,终于在何先生指导下重温了几本文献,同时也引出了春脚另外两个古典。其一为宋璟嘉定间(1206~1210年)建阳令刘克庄《贺新郎·戊戌素张导词》:“春脚到,福星见”,用春脚一词来颂有德政的父母官。其二为宋·宝庆(1225年)进士李昴英《兰陵王词》:“孤酌,住春脚,便彩局天的时光,宝珍慵学”,也是把廉洁的官员喻为春脚。
至此,则《春脚集》的涵义即一明二白了,绝对不是“下脚料”。而且那时工厂作坊也不多,“下脚料”这个名称恐怕也没有面世。总之“书有未曾经我读”,尚可自谅,书实在太多了。而自作聪明,枉加疏注,则内疚得难以自容了。(以下略)
这篇文章被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的小女儿看见了,大为不满,说人家九十多岁了,还称你作“一字师”,怎么你就胡说八道呢!这是因为干老文中“贻笑大方”、“不知为知”、“太不应该”三处都用了引号,那就成了我信中的话了,但我坚信绝没有这样写过,就连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过。干老德高望重,作为晚辈,我仰慕已久,更何况九十年代我编《现代中医内科学》时,干老还给予指导并赐稿,使拙编大大增色呢。所以借此说明一下,不然我就真是“罪莫大焉”了。B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