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胡天雄老中医访谈记

却波渔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3436
获得点赞
13
声望
0
年龄
72
胡天雄老中医访谈记B9k
中国中医药论坛 罗本逊(版主)2004/12/13 07:52pm




胡天雄老中医是湖南省仅存的八十岁以上的名老专家,因缘巧合让我能拜见老先生,受益非浅。g
老先生今年八十几岁了,耳略聋,行走尚稳,思路清晰。谈及学中医,必自经典始,而论病治人则分邪正二途,工笔小书,太极拳脚,谈笑风雅,颇见风韵。而问及伤寒论则问上答下,足见背书一功确有非凡之效,不然以八十之脑,岂能脱口而出?LgR^9
印象最深刻者有以下几点:X.s6i
一、术乏传人。先生之女、孙辈皆有学医者,问先生孰得衣钵,先生默然不语半晌,而后语:无一人可得余之真传。良足可叹!6lU
二、论及文革,则唯一叹而已矣。先生说与子侄辈论及右倾时饿死人数之多,营养不良之多,而孙辈皆不信。此外不知当下何种评语。尝观尽现代中医医案,无一人敢论及当时之势,而先生于不言中,书情而少评,其胸怀可概见。"
三、万病解表。先生平生学术之得力处在此,请其会诊者为一自称“心肌炎”,而带神经官能症,略咳,先生论病认为表未解,而有约束之力,故胸闷、心慌等变症由此而出,故处方从仲景桂枝厚朴杏仁汤加薏仁、半夏、薤白。煎法则重仲景之二煎合为一煎。工笔小字,绿色方笺,足悦人目,是谓文字皆佳。]V
四、中医难久。先生论其平生在中医学院不属得志,而退后更见欺侮(本是离休,被人改为退休,先生亦淡而处之),今日学术乏传,则他日或更难发展。O4=Q=O
以上数点为本人见解,未请胡老指正,不能代表胡老本人观点,书此以供学医诸君参考。
 
胡老书可学处颇多。用药简,而效宏;虚言少,实货多。书中亦颇多自创方剂。

可惜“平生在中医学院不属得志”,如非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出了他的一本,还真不知道此名家
 
我是经木瓜兄介绍才得知胡天雄老大名,并阅读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一书,受益!
 
我弄几个胡老的帖子来顶一下.

胡天雄老先生
 
医家小传
胡天雄,男,1921年3月生。湖南双峰人,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授,内经研究生导师,已退休。
1933年,初小毕业后,在农村私塾就读,1936年开始学中医,1942年重订"十年读书计划",以熟读背诵五部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为目标。其间并任教农村小学,藉以维持生计。
1943年计划开始,采用《神农本草经三家注》为主读本,年终按期完成。1944~1947年,《伤寒》和《金匮》的研读计划也按时完成。1948年元旦开始研读《灵枢》兼习针灸。9月,取得原考试院中医师检核及格证书,成为正式中医师。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组建农村联合医疗机构,邀集友人成立大众医院,正式以医为业。
1954年,调双峰县第二中学任校医兼教生理解剖课,五年后,又调双峰县创办卫生学校。1964年,调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从事全省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1965年调入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工作,轮流于病房门诊之间。
1978年8月调《内经》教研室任教,12月评为主治医师,同时定为讲师,1979年3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任内经研究生导师。《内经》特别是《素问》部分,因受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五部经典中最为薄弱,因此得到再一次深入钻研机会。

1982年,由内经教研室调《学报》编辑部负责。

四年的《内经》教学,发现《内经》中问题不少。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的,有的是注家的,因此着手撰写《素问补识》,于89年9月正式完稿,共约30万字,后由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6年,全国科技人员职称改革,被评为中医内科学教授。1987年12月31日退休。

自幼爱好诗词,业余之暇,不废吟咏。1992~1997年编撰《全唐绝句律诗分韵大典》共计选出格律诗10128首。预计2001年春问世。

平生崇尚医德,精研医术,临证不马虎,不推责,不开大处方,立足于治好病。自费主动上门多次远到双峰、吉首等地免费出诊,并自备车费。2000年底,获得湖南省人事厅卫生厅授予名中医荣誉证书。
 
因丁香花介绍其人其书,百计购得一本,确实很好,无炫奇立异之说。
 
是的,胡老的学术是很值得一学的。
 
回复 2# 花香丁 的帖子

可笑啊,若非版主介绍,我居然连自己学校的老中医都没听人论及过。甚是不该,唉。
 
胡天雄老中医真的很不错!
 
胡天雄:热病食肉则复 ZT
“热病少愈食肉则复”语出《素问·热论》。王注“复,谓复旧病也。”食肉则泛指动物脂肪而言。吾乡习俗,凡热病愈后吃瘦肉必须去头汤或去浮油不用,小儿麻疹后尤为重要,否则必“发倒烧”,屡有验者。“发倒烧”乃农村俗名,医用术语则谓之“复”也。1948年秋,慈亲病伤寒,多方清解未效,少腹闷热,时有谵语,舌苔灰黑,脉沉数。余以小承气汤投之,未几,即解大便一次,解时寒战咬牙,濈然汗出,扶之卧床休息,战汗之后,热随退去,全身顿觉舒适。翌日,房兄禄庆蒸鲜鲫鱼加肉片少许,送来慰问,时慈亲已热退神爽,余捧之床前,清慈亲品尝,仅吃肉片数点,是晚体温又复升高,余惊悟曰:此所谓“热病少愈,食肉则复”也。猪肉生痰助火,又经高热蒸者,致令余热复燃,惟有急进清化之品可救。时已秋深,乃至园中采鲜萝卜数个,切碎捣汁,每以一匙,配于相应汤剂中,频频少量与服,旋即热退,饮食调理而愈。此事予我以最深刻之印象,事隔四十余年,记忆犹新,因志于此,为热病食肉则复,助一佐证。
 
《素问补识》是其力作,本书博采众长,剖析入微,立论中肯,说理严谨,能给人以启迪,诚乃学习与研究《素问》的必读之书。其体例仿《素问识》、《素问绍识》,补其未备之处。笔者曾参阅该书撰写拙稿,发表于《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等杂志,获益匪浅。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回复 10# Adonis


确实你你们学校的,属于默默无闻的好中医,不是名医的真正名医!
我最早知道胡老是在奇效验案的书里面看到的,之后读了百年系列胡老的书,是为水平很高的中医大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