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77
- 获得点赞
- 859
- 声望
- 113
颤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颤震病人也在增多,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内经》称本病为“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确了病变与“髓”有关,《内经》的论述为后世阐述本病奠定了基础。至明代,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许多医家对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较系统地论述。《证治准绳·杂病·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手足动而头不动者,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不仅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而且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为“筋脉约束不住”,病与肝木风火有关。《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疚,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这里指出与瘛疯区别,还与诸禁鼓栗有别,曰:“渚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赤水玄珠·颤振》认为颤震的病因病机是“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治疗应“清上补下”,体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清代,《医宗己任编·颤振》强调气血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震。《张氏医通·颤振》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还以脉象判断预后,丰富了本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颤震病人也在增多,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内经》称本病为“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确了病变与“髓”有关,《内经》的论述为后世阐述本病奠定了基础。至明代,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许多医家对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较系统地论述。《证治准绳·杂病·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手足动而头不动者,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不仅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而且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为“筋脉约束不住”,病与肝木风火有关。《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疚,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这里指出与瘛疯区别,还与诸禁鼓栗有别,曰:“渚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赤水玄珠·颤振》认为颤震的病因病机是“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治疗应“清上补下”,体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清代,《医宗己任编·颤振》强调气血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震。《张氏医通·颤振》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还以脉象判断预后,丰富了本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