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8/07
- 帖子
- 70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字里藏医之说性 命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性 命(1)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不为什么,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拆开“命”字一看便知。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令就是决定好了,让人必须执行的规矩。用英语表述的话,就是order、in order、 destiny。
口令出自君王,那就不得了了,就是命,王言惟作命!“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皇帝发布诏书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假借天命,表明自己是在替天行道。这说明比天子更厉害的是“天命”,老天爷决定好了的,人人必须遵守执行,谁也别想违背改变。传达天命的人,现在有算命先生、灵媒,古代有巫觋。当然不乏假传圣旨的骗子。所谓知天达命,就是彻底了解了自己被先天决定好了的东西。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言外之意就是五十岁以前一直想自己把握自己的命,到了五十岁才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命归顺。
《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一句话道明了人是天地交流的产物,人的一生注定是被决定了。这就是天造地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
现在算命的往往依照人的生辰八字,且不说婴儿出生的时间可以人为改变,但说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差异,就是一本糊涂账。现代科学研究DNA的碱基配对序列,试图通过基因来揭示人的命。中国古人则认识到除了父精母血以外,精子卵子结合瞬间的天时、地势、人情同样会对人的命产生影响。如果说现代科学试图见微知著的话,中医则是见著测微,探究人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测定命的轨迹。《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揭示命的密码的书。《灵枢·天年》:“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楣,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篇》就揭示了女性、男性的不同成长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在《灵枢·天年》中,又揭示了人的寿命以及相应的身心的变化: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性 命(2)命决定了人身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人们常常把“生”、“命”连在一起说,慢慢的,“命”也就有了“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life,动词就是live、living。人生一甲子为寿,六十岁以前死,都算夭折。八十岁为中寿,一百二十岁为长寿,尽其天年。现在人们常说“命运”,最终搞得“命”和“运”不分。命是命,运是运。命是恒定不变的,运是有起伏跌宕的。生为苍蝇,就不要幻想去做蝴蝶,能够改变的只是在厕所里飞还是在厨房里飞。所谓医生治病不治命,说的就是医生只能暂时改变人的气血运行,无法更改既定的、注定的生命变化规律。病入膏肓、骨髓的时候,扁鹊说过:“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性”是心生,也就是活着的心。相对于身体的存活,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人的“性”(nature、personality),包括情绪、情感、意识、思想、智慧、记忆,等等。相对固定的话,就形成了人的性格、性情。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决定好了的,一辈子不会改变的。具体说就是“神”。《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也就是说父母的精血结合赋予了孩子的“神”。神分阴阳、表里的话,就是魂魄。简单讲,魄属阴,主宰夜间人体的功能活动,藏于肺,主管浅表的身体的本能反应,比如知觉、欲望、寒热、温凉,饥渴、需要,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欲;魂为阳,藏于心,主宰白天人的情绪、情感、记忆、智慧等高级精神活动,包括人常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更深刻的感情,如爱恨情仇、贪嗔痴怨、迷恋、癫狂、瘾癖,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天性,加上幼儿时期的强化诱导,成年以后就固定成形,永生不变。
人的习性是出生以后被教育培养出来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人的意识、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判断力、智力,等等。习性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不能遗传,与天性正好相反。
习性包括人的共性,也就是在与人相处中,由集体赋予的一种性格特征,比如礼义廉耻、忠孝仁爱、贞节悌恕,等等。为团体利益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所以共性的培养,往往是以牺牲个性、毁灭天性为代价的。
道家和中医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千金难买。隋唐时期伟大的道家、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
认识天命,了解本性,在此基础上去顺应天命、尽其天年。顺应天性、愉悦心神就是养性延命的基本思想。
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狗尾续貂,我再加上两句:“成败凭运,毁誉由人。”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性 命(1)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不为什么,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拆开“命”字一看便知。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令就是决定好了,让人必须执行的规矩。用英语表述的话,就是order、in order、 destiny。
口令出自君王,那就不得了了,就是命,王言惟作命!“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皇帝发布诏书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假借天命,表明自己是在替天行道。这说明比天子更厉害的是“天命”,老天爷决定好了的,人人必须遵守执行,谁也别想违背改变。传达天命的人,现在有算命先生、灵媒,古代有巫觋。当然不乏假传圣旨的骗子。所谓知天达命,就是彻底了解了自己被先天决定好了的东西。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言外之意就是五十岁以前一直想自己把握自己的命,到了五十岁才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命归顺。
《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一句话道明了人是天地交流的产物,人的一生注定是被决定了。这就是天造地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
现在算命的往往依照人的生辰八字,且不说婴儿出生的时间可以人为改变,但说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差异,就是一本糊涂账。现代科学研究DNA的碱基配对序列,试图通过基因来揭示人的命。中国古人则认识到除了父精母血以外,精子卵子结合瞬间的天时、地势、人情同样会对人的命产生影响。如果说现代科学试图见微知著的话,中医则是见著测微,探究人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测定命的轨迹。《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揭示命的密码的书。《灵枢·天年》:“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楣,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篇》就揭示了女性、男性的不同成长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在《灵枢·天年》中,又揭示了人的寿命以及相应的身心的变化: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性 命(2)命决定了人身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人们常常把“生”、“命”连在一起说,慢慢的,“命”也就有了“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life,动词就是live、living。人生一甲子为寿,六十岁以前死,都算夭折。八十岁为中寿,一百二十岁为长寿,尽其天年。现在人们常说“命运”,最终搞得“命”和“运”不分。命是命,运是运。命是恒定不变的,运是有起伏跌宕的。生为苍蝇,就不要幻想去做蝴蝶,能够改变的只是在厕所里飞还是在厨房里飞。所谓医生治病不治命,说的就是医生只能暂时改变人的气血运行,无法更改既定的、注定的生命变化规律。病入膏肓、骨髓的时候,扁鹊说过:“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性”是心生,也就是活着的心。相对于身体的存活,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人的“性”(nature、personality),包括情绪、情感、意识、思想、智慧、记忆,等等。相对固定的话,就形成了人的性格、性情。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决定好了的,一辈子不会改变的。具体说就是“神”。《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也就是说父母的精血结合赋予了孩子的“神”。神分阴阳、表里的话,就是魂魄。简单讲,魄属阴,主宰夜间人体的功能活动,藏于肺,主管浅表的身体的本能反应,比如知觉、欲望、寒热、温凉,饥渴、需要,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欲;魂为阳,藏于心,主宰白天人的情绪、情感、记忆、智慧等高级精神活动,包括人常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更深刻的感情,如爱恨情仇、贪嗔痴怨、迷恋、癫狂、瘾癖,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天性,加上幼儿时期的强化诱导,成年以后就固定成形,永生不变。
人的习性是出生以后被教育培养出来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人的意识、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判断力、智力,等等。习性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不能遗传,与天性正好相反。
习性包括人的共性,也就是在与人相处中,由集体赋予的一种性格特征,比如礼义廉耻、忠孝仁爱、贞节悌恕,等等。为团体利益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所以共性的培养,往往是以牺牲个性、毁灭天性为代价的。
道家和中医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千金难买。隋唐时期伟大的道家、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
认识天命,了解本性,在此基础上去顺应天命、尽其天年。顺应天性、愉悦心神就是养性延命的基本思想。
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狗尾续貂,我再加上两句:“成败凭运,毁誉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