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1
- 声望
- 38
中医时间医学探讨 内容提要: 文章探讨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形成与临床作用,以《内经》求原,结合历代医药家不同论述与运用经验,再综合阐述中医时间医学的科学性,同时浅谈笔者40年研究这方面内容的看法及观点,共同道研讨(本文以发表在《现代中西医研究丛谈》国家级医著中)以出版发行。
中医学/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与临床探讨 中医时间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二千多年历史,其基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与阴阳、五运六气,四时时令,时辰规律,人体生理,病理等息息相关。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此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天地运转、四时、时晨变化影响。掌握这个基本规律,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中医时间医学研究发展的科学性,必要性。 现代时间医学的研究在我国有中西医两大科学体系,而中医时间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份,认真深入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对中医药学发展光大,和现代生物学的贡献是显要的,有其极重要的科学价值。
笔者认为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应从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下功夫:
一、基础理论即“天人相应”、“天人相参”、“因时致病”。
从《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老、病、亡乃是正常规律,与大自然变化合为一体的,“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此乃“因时致病”之理也。 时间:春、夏、秋、冬四季,年、月、日、时也。四时时令变化不光人体外表有感,其体内之气,血脉运行亦有明显感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春日浮;如鱼之游在皮;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条;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天温日明,则人血津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此四时时令变化影响人体之气血脉运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此四时应一日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立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此人体内受昼夜变化相互作用。 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计一日之时间:子、丑、寅、卯、晨、已、午、未、申、戌、亥,均称十二晨时。《史记、律书》以“寅、言万物始生蚓然也………。”确定寅时为万物开始萌动之时,故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血从寅时开始流注脏腑经穴,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晨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经,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经的十二晨时流注规律。这些论述均属中医时间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临床“因时治宜”提供可靠依据。
二、“因时治宜”时间治疗诸法
四时、时辰的转变可影响人体生理病理而“因时致病”,根据四时时令变化特点,日时阴阳盛衰,气血流注规律,来考虑“因时治宜”的方法,这就是中医时间医学的治疗法则。
2. 1按时针制
《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文说:“知机三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其中所说的“机”,即指的是针刺时的时机。所谓针刺时机,文章指出需要知道经脉的往来逆顺和气血的盛衰时机,然后乘气有可取之时期而进行刺灸。《灵枢、卫气行》曰:“(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按四季针刺如:“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冬刺井”。“春取经血脉分肉间”,“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输。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等按时选经穴针刺的论述。 在宋、元、明代时期,相继创新发明“子午流注针刺法”“飞腾八法”“灵龟八法”等三套独特的按时选穴针刺方法,至今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是很有科学价值的,也是时间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 2按时施药
根据四时时令变化、日、时阴阳盛衰,气血流注经脉脏腑规律,在不同病疾发生而选时施药。《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三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根据此理论治咳嗽证在《本草纲目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中言:“诸咳嗽,五味为君……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此乃四时主五脏之咳按时用药之巧也。 李时珍在十二辰时治病上有其独特见解,如治“潮热有时黄芩,午加黄连,未加石膏,申加柴胡,酉加升麻,辰戌加羌活,夜加当归。”此是跟潮热有时的发病规律,其某脏腑受病后在一日十二辰时所表现而对症下药的。如午时潮热乃心经受邪,加入黄连清泻心经之火在方剂中是合符医理的。“申加柴胡”,申时为今之午后3-5时之间,此为阳明经气当旺之时,故称日晡潮热。按《伤寒论》中日“阳明病,胁下硬满……..可与小柴汤。”“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汤。”可用柴胡解表清热,舒理肝木而治其日晡潮热证,也就是伤寒六经病中的少阳与阳明的合并证的施治是合为一理。
2.3择时服药
是根据每日阴阳盛衰,十二辰时气血流注规律,按所患疾病与脏腑经脉相应关系,择时服药,以提高治疗疾病效果。历代著名医家对择时服药是有丰富经验的。如王肯堂方剂鸡鸣散服药要求在五更鸡鸣时服,四神丸须在临睡时服,李东垣方益气聪明汤须在清晨与临睡时服,道脏方天王补心丹须临睡时灯心汤送服。 《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中要求服药时间是:“病在胸膈已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服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叶天士要求早服都气丸以济阳之升,午进异功散防阳气之降。对本病阳虚者,则早服八味丸借阳升以补阳,晚进异功散防阴盛以损阳。择时服药,是能发挥独特功效的,特别是对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疑难杂证。
2.4按时养生、预防
是根四时时令变化影响人体的规律,在四季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锻炼,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时间医学研究内容不可缺少的。中医理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的四季养生预防观点是很有科学价值的。特别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在四季选不同的时间进行锻炼的方法以升起国外医学界的重视。它指出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应早卧早起,冬应早卧晚起的四季不同时间的锻炼才有益养生健康,而不同于传统认为锻炼均是早起最好的观点。
在预防保健用药方面,在四季不同的气候致病而采用按时用药预防是很科学的。如春防流感,夏防暑热,秋防食痢,冬防凉寒,按其时间服用这方面的药物,可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侵入和流行。冬时进补其作用独物是常人都知道的。“冬病夏治”的依据来自“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 结语 探讨中医时间医学的科学性,是深入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内容。因而笔者认为研究中医时间医学,不能局限于某个治疗方法上,应从理论形成的源流,并结合总结历代医药学家临床上的丰富经验深入探讨。
中医学/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与临床探讨 中医时间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二千多年历史,其基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与阴阳、五运六气,四时时令,时辰规律,人体生理,病理等息息相关。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此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天地运转、四时、时晨变化影响。掌握这个基本规律,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中医时间医学研究发展的科学性,必要性。 现代时间医学的研究在我国有中西医两大科学体系,而中医时间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份,认真深入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对中医药学发展光大,和现代生物学的贡献是显要的,有其极重要的科学价值。
笔者认为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应从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下功夫:
一、基础理论即“天人相应”、“天人相参”、“因时致病”。
从《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老、病、亡乃是正常规律,与大自然变化合为一体的,“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此乃“因时致病”之理也。 时间:春、夏、秋、冬四季,年、月、日、时也。四时时令变化不光人体外表有感,其体内之气,血脉运行亦有明显感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春日浮;如鱼之游在皮;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条;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天温日明,则人血津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此四时时令变化影响人体之气血脉运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此四时应一日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立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此人体内受昼夜变化相互作用。 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计一日之时间:子、丑、寅、卯、晨、已、午、未、申、戌、亥,均称十二晨时。《史记、律书》以“寅、言万物始生蚓然也………。”确定寅时为万物开始萌动之时,故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血从寅时开始流注脏腑经穴,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晨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经,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经的十二晨时流注规律。这些论述均属中医时间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临床“因时治宜”提供可靠依据。
二、“因时治宜”时间治疗诸法
四时、时辰的转变可影响人体生理病理而“因时致病”,根据四时时令变化特点,日时阴阳盛衰,气血流注规律,来考虑“因时治宜”的方法,这就是中医时间医学的治疗法则。
2. 1按时针制
《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文说:“知机三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其中所说的“机”,即指的是针刺时的时机。所谓针刺时机,文章指出需要知道经脉的往来逆顺和气血的盛衰时机,然后乘气有可取之时期而进行刺灸。《灵枢、卫气行》曰:“(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按四季针刺如:“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冬刺井”。“春取经血脉分肉间”,“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输。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等按时选经穴针刺的论述。 在宋、元、明代时期,相继创新发明“子午流注针刺法”“飞腾八法”“灵龟八法”等三套独特的按时选穴针刺方法,至今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是很有科学价值的,也是时间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 2按时施药
根据四时时令变化、日、时阴阳盛衰,气血流注经脉脏腑规律,在不同病疾发生而选时施药。《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三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根据此理论治咳嗽证在《本草纲目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中言:“诸咳嗽,五味为君……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此乃四时主五脏之咳按时用药之巧也。 李时珍在十二辰时治病上有其独特见解,如治“潮热有时黄芩,午加黄连,未加石膏,申加柴胡,酉加升麻,辰戌加羌活,夜加当归。”此是跟潮热有时的发病规律,其某脏腑受病后在一日十二辰时所表现而对症下药的。如午时潮热乃心经受邪,加入黄连清泻心经之火在方剂中是合符医理的。“申加柴胡”,申时为今之午后3-5时之间,此为阳明经气当旺之时,故称日晡潮热。按《伤寒论》中日“阳明病,胁下硬满……..可与小柴汤。”“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汤。”可用柴胡解表清热,舒理肝木而治其日晡潮热证,也就是伤寒六经病中的少阳与阳明的合并证的施治是合为一理。
2.3择时服药
是根据每日阴阳盛衰,十二辰时气血流注规律,按所患疾病与脏腑经脉相应关系,择时服药,以提高治疗疾病效果。历代著名医家对择时服药是有丰富经验的。如王肯堂方剂鸡鸣散服药要求在五更鸡鸣时服,四神丸须在临睡时服,李东垣方益气聪明汤须在清晨与临睡时服,道脏方天王补心丹须临睡时灯心汤送服。 《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中要求服药时间是:“病在胸膈已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服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叶天士要求早服都气丸以济阳之升,午进异功散防阳气之降。对本病阳虚者,则早服八味丸借阳升以补阳,晚进异功散防阴盛以损阳。择时服药,是能发挥独特功效的,特别是对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疑难杂证。
2.4按时养生、预防
是根四时时令变化影响人体的规律,在四季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锻炼,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时间医学研究内容不可缺少的。中医理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的四季养生预防观点是很有科学价值的。特别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在四季选不同的时间进行锻炼的方法以升起国外医学界的重视。它指出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应早卧早起,冬应早卧晚起的四季不同时间的锻炼才有益养生健康,而不同于传统认为锻炼均是早起最好的观点。
在预防保健用药方面,在四季不同的气候致病而采用按时用药预防是很科学的。如春防流感,夏防暑热,秋防食痢,冬防凉寒,按其时间服用这方面的药物,可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侵入和流行。冬时进补其作用独物是常人都知道的。“冬病夏治”的依据来自“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 结语 探讨中医时间医学的科学性,是深入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内容。因而笔者认为研究中医时间医学,不能局限于某个治疗方法上,应从理论形成的源流,并结合总结历代医药学家临床上的丰富经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