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1
- 声望
- 38
刘兰林教授从血分论治痤疮的经验
刘兰林刘兰林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业医近30年,学验惧丰,尤擅长运用温病学理法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余本不才,然有幸忝列门墙,日积月累亦获益良多,今不惴浅陋,将刘师运用血分理论治疗痤疮的经验浅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阐述病机
独辟蹊径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机体阳热偏胜,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瘀滞,瘀阻肌肤而发病;或因平时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或病情日久不愈,气血瘀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湿互结,致使皮疹日渐增大而形成结节[2]。刘师根据痤疮的病理特点,对其病机之阐述,独辟蹊径,从血分入手,颇能执繁驭简,深得其要旨。认为其病因虽颇为复杂,但不外风、湿、热三端,大多是由肺经有热,复感外风,瘀热伤及血分,熏蒸肌肤而发,血分有热而致瘀是痤疮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治疗上,紧紧抓住“血分有热”这一关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每能得心应手,起效良可。
2、
临床证治
独具特点
2.1清热解毒,务使邪有出路
刘师认为,血分有热,治疗首当清热解毒。而要使热毒得清,主要是要给邪以出路,使之外出为度。热毒的出路有二:上从肺宣,下从前后阴。刘师清热解毒之组方原则大抵遵循以下四点:一是运用宣肺之品使热从肌表出,如用枇杷叶、浙贝母、桑白皮、桔梗等;二是酌用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常用蒲公英、败酱草、苦参、地肤子、黄连、连翘、大青叶等;三是取淡渗之品以渗湿利尿以达清热解毒之目的,如茯苓、泽泻、意苡仁等;四是取攻下之品以通利大便,使热毒从后阴排出,如生川军、芦荟等。如是上下二路齐施,热毒有路可遁矣。
2.2凉血活血,力求气血得和
《诸病源候论》云:“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润养肌肤”。《景岳全书》又云:“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素问·调经论》亦指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营血运行于脉络之中,受体内蕴热影响,充斥脉络,皮肤为脉络分布,故出现痤疮。在治疗上,刘师运用凉血活血之法,力求使气血得和,选用甘寒或咸寒清热凉血药味,既有清热凉血之功,又有养阴生津之长,属寓补于清之法。临证仿犀角地黄之意,常用赤芍、丹皮、生地、桃仁、红花等以凉血活血,萼梅、当归、川芎等以行气活血。同时应注意血热还易于生风致燥,有耗伤阴血之弊,临证时尚需酌配地肤子、白藓皮、苦参、白蒺藜等祛风之品。因热邪最易伤人阴液,所以在选药时还要注意养阴,刘师最喜用粉丹皮,认为其苦辛、微寒,是清热凉血之良药,《本经》云其:“除坚癥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故喜用之。另外,生地也有养阴生津之作用。如是既清热凉血又滋阴降火,标本兼顾,可除血分之热,又不至于伤血伤阴。
2.3疏肝解郁,宜使情志得舒
痤疮作为一种损容性皮肤病,虽然不会导致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痤疮困扰着无数患者,除对容貌过分担心和焦虑,导致自卑、抑郁和社交障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质量外,临床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其发病、加剧、复发具有密切关系[3]。由于痤疮患者多心情抑郁,精神压力较大,多见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火挟瘀上蒸,灼伤血络、溢于肌肤而生痤疮,或由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所致。而且此病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或加重,因此在治疗上刘师特别注重疏肝解郁以调整患者情绪,这样才能使病情稳定,瘀滞得消。选用疏肝解郁之品,刘师认为应选用质轻味清之药,以轻清流畅,微辛上行为佳,如苏叶、薄荷、绿梅花等。同时注重对患者情绪的引导,“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思想压力,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
病案一则,即可略窥一斑
任某,女,27岁,于2006年11月26日初诊。面部痤疮一年半,痤疮满布面颊及额部,此起彼伏,经前医中药治疗后症情不减,特来门诊求治。刻诊:面部既有陈旧性痤疮不退,平素月经后期,量中,色暗,有血块,经潮时有腰痛,舌红偏暗,少苔,脉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拟:败酱草15g,浙贝母15g,开连翘12g,泽兰叶12g,粉丹皮12g,赤白芍(各)12g,蒲公英15g,福泽泻15g,散红花12g,净桃仁10g,生川军6g(后下),路路通12g,枇杷叶12g,白僵蚕10g,全瓜蒌15g,炙甘草6g,患者连诊三次上药稍作增损共进21剂,于2006年12月25日四诊,症情大减,无新发皮疹,脓头全消,现留下陈旧性皮疹,色暗红,偶有疼痛,舌质黯苔薄黄,脉细数,继续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固善后。并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调整情绪,上药稍事调整又进十余剂,皮损全部消退,仅留少量色素沉着,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刘教授强调从血分论治痤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强调清其血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但亦不可忽略其它致病因素,风湿邪毒皆可诱发本病,同时还因情志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因素发病或诱发的亦不少见,临床上应鼓励患者,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本病的恢复亦很重要。总之,痤疮的临床表现虽单一,但临床仍需要灵活辨证,随时调整药物,辨血为主,全面兼顾。由以上病例一则,即可略窥刘师治疗特点之一斑。
刘兰林刘兰林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业医近30年,学验惧丰,尤擅长运用温病学理法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余本不才,然有幸忝列门墙,日积月累亦获益良多,今不惴浅陋,将刘师运用血分理论治疗痤疮的经验浅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阐述病机
独辟蹊径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机体阳热偏胜,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瘀滞,瘀阻肌肤而发病;或因平时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或病情日久不愈,气血瘀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湿互结,致使皮疹日渐增大而形成结节[2]。刘师根据痤疮的病理特点,对其病机之阐述,独辟蹊径,从血分入手,颇能执繁驭简,深得其要旨。认为其病因虽颇为复杂,但不外风、湿、热三端,大多是由肺经有热,复感外风,瘀热伤及血分,熏蒸肌肤而发,血分有热而致瘀是痤疮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治疗上,紧紧抓住“血分有热”这一关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每能得心应手,起效良可。
2、
临床证治
独具特点
2.1清热解毒,务使邪有出路
刘师认为,血分有热,治疗首当清热解毒。而要使热毒得清,主要是要给邪以出路,使之外出为度。热毒的出路有二:上从肺宣,下从前后阴。刘师清热解毒之组方原则大抵遵循以下四点:一是运用宣肺之品使热从肌表出,如用枇杷叶、浙贝母、桑白皮、桔梗等;二是酌用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常用蒲公英、败酱草、苦参、地肤子、黄连、连翘、大青叶等;三是取淡渗之品以渗湿利尿以达清热解毒之目的,如茯苓、泽泻、意苡仁等;四是取攻下之品以通利大便,使热毒从后阴排出,如生川军、芦荟等。如是上下二路齐施,热毒有路可遁矣。
2.2凉血活血,力求气血得和
《诸病源候论》云:“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润养肌肤”。《景岳全书》又云:“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素问·调经论》亦指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营血运行于脉络之中,受体内蕴热影响,充斥脉络,皮肤为脉络分布,故出现痤疮。在治疗上,刘师运用凉血活血之法,力求使气血得和,选用甘寒或咸寒清热凉血药味,既有清热凉血之功,又有养阴生津之长,属寓补于清之法。临证仿犀角地黄之意,常用赤芍、丹皮、生地、桃仁、红花等以凉血活血,萼梅、当归、川芎等以行气活血。同时应注意血热还易于生风致燥,有耗伤阴血之弊,临证时尚需酌配地肤子、白藓皮、苦参、白蒺藜等祛风之品。因热邪最易伤人阴液,所以在选药时还要注意养阴,刘师最喜用粉丹皮,认为其苦辛、微寒,是清热凉血之良药,《本经》云其:“除坚癥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故喜用之。另外,生地也有养阴生津之作用。如是既清热凉血又滋阴降火,标本兼顾,可除血分之热,又不至于伤血伤阴。
2.3疏肝解郁,宜使情志得舒
痤疮作为一种损容性皮肤病,虽然不会导致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痤疮困扰着无数患者,除对容貌过分担心和焦虑,导致自卑、抑郁和社交障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质量外,临床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其发病、加剧、复发具有密切关系[3]。由于痤疮患者多心情抑郁,精神压力较大,多见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火挟瘀上蒸,灼伤血络、溢于肌肤而生痤疮,或由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所致。而且此病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或加重,因此在治疗上刘师特别注重疏肝解郁以调整患者情绪,这样才能使病情稳定,瘀滞得消。选用疏肝解郁之品,刘师认为应选用质轻味清之药,以轻清流畅,微辛上行为佳,如苏叶、薄荷、绿梅花等。同时注重对患者情绪的引导,“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思想压力,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
病案一则,即可略窥一斑
任某,女,27岁,于2006年11月26日初诊。面部痤疮一年半,痤疮满布面颊及额部,此起彼伏,经前医中药治疗后症情不减,特来门诊求治。刻诊:面部既有陈旧性痤疮不退,平素月经后期,量中,色暗,有血块,经潮时有腰痛,舌红偏暗,少苔,脉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拟:败酱草15g,浙贝母15g,开连翘12g,泽兰叶12g,粉丹皮12g,赤白芍(各)12g,蒲公英15g,福泽泻15g,散红花12g,净桃仁10g,生川军6g(后下),路路通12g,枇杷叶12g,白僵蚕10g,全瓜蒌15g,炙甘草6g,患者连诊三次上药稍作增损共进21剂,于2006年12月25日四诊,症情大减,无新发皮疹,脓头全消,现留下陈旧性皮疹,色暗红,偶有疼痛,舌质黯苔薄黄,脉细数,继续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固善后。并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调整情绪,上药稍事调整又进十余剂,皮损全部消退,仅留少量色素沉着,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刘教授强调从血分论治痤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强调清其血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但亦不可忽略其它致病因素,风湿邪毒皆可诱发本病,同时还因情志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因素发病或诱发的亦不少见,临床上应鼓励患者,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本病的恢复亦很重要。总之,痤疮的临床表现虽单一,但临床仍需要灵活辨证,随时调整药物,辨血为主,全面兼顾。由以上病例一则,即可略窥刘师治疗特点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