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浅论《内经》“治未病”思想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7
声望
10
年龄
54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要,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进而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是指圣人不等到已形成疾病才去救治,而是在未病之前就注意防治。因此“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四时气候的适应,避免外邪的侵袭,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对内则要求“恬辵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精神调摄,充实抵御外邪的能力,促进体力的健全,从而起到却病延年的作用。在行动上要求“和于术数”“呼吸精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以增强体魄。流传发展到今天,演变为各式各类太极拳、气功等仍是广大劳动人民锻炼身体,却病延年的常用手段。

除了预防,还应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理解“治未病”,因为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往往由浅入深,由轻转重。“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渐传之于脉络、经、输、伏冲之脉。所以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防其传变。即“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特别强调了病至五脏时已半死半生了。陆懋修在《不谢谢方·小引》中就提出“古时疾、病有别,初之疾,甚为病。治未病乃已疾之后,未病之先,即当早为之药也。”

“治未病”还可从疾病在五脏之间的传变来理解。《难经·七十七难》中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肝木之病往往要传变到脾土的规律,在治肝病的同时要照顾尚未病的脾,以防止肝病进一步传脾。同样道理,任何一脏功能的太过与不及都能影响到整个人体的功能活动,通过生克乘侮关系传至他脏。在治疗时除了对病变之脏进行处理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传变,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后世叶天士根据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温热进一步发展必然耗及肾液的病变规律,在甘寒养胃阴的方药中加上一些咸寒滋肾的药物,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疗原则,亦是“治未病”在临床上具体运用的范例。

人体的病理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在祖国医学体系中却可用阴阳的相互关系高度概括起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如果“阴不胜其阳”或“阳不胜其阴”,则可产生种种病症。“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明确指出阴阳和平协调固秘,则精神顺畅身体健康。阴阳有所偏胜,失去平衡则病。两相离决,非病则亡。囿于检测手段,当时只能在理论上加以阐述,医学发展到现代,通过生化、B超、CT等检查,可在患者毫无察觉的阶段就发现问题。例如通过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发现胃粘膜间变及肠化生等胃癌前期变化,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进行治疗。目前,多数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已明确,通过分析,可推算子女的再发风险率,必要时配合超声显像、羊膜腔穿刺等产前诊断,从而进行婚姻与生育指导,防止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则是对“治未病”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适合初学者学习

也适合成名后温习
不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