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孙膑兵法•序》)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其《孙膑兵法》广流于世,至今仍引为经典。但把“兵法”和中医联系起来是否太过牵强?非也,用兵如神,直捣黄龙,驱兵抗敌之理其实也详于中医治疗之机。
本篇则借“胃阴虚”来阐述其中隐理。
金元李东垣氏首创脾胃学说, 但偏于升阳治脾, 尚欠完善; 叶氏的养胃阴法正弥补了李氏之不足。叶天士在李东垣《脾胃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胃阴学说”。他对《脾胃论》推崇备至, 认为“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 但同时又认为“东垣之法, 不过详于治脾, 而略于治胃耳”。他从《内经•灵枢•玉版篇》:“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素问•本神篇》:“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的关于脾胃阴精的基本论点出发, 博采诸家之说, 如《金匮》麦门冬汤滋养肺胃之阴、《伤寒论》三承气汤之攻下以存阴、人参白虎汤之清热救阴、喻嘉言议胃津,制清燥救肺汤等, 结合临床, 阐述了“脾升胃降”、 “救阴必扶胃汁”的至要理论, 创立了“胃阴学说”。《临证指南医案》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叶氏的学术观点和治疗经验,读后使人广开思路, 颇多启示。故,我们在分析“胃阴虚”时多从《临》而发。
胃阴虚为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燥在中,必伤脾胃之阴。为热壅,食不下,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痛,胃翻便秘,胃热善消水谷。”又称胃阴不足。《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导致胃阴虚几种因素:“夫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
无论种种,皆可总结为“正气不力,邪可干也;邪伐太过,正气不存。”用“兵法”的思维来看,正气为我方即施治医师,邪气为敌方即六淫外疠,而邪干之人体则为双方争夺的城池或盘踞地点,就这样的类比来讲,邪气的“智慧”和医师相当,有时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可小视。敌人会尽一切力量和耍一切伎俩达到目的——侵犯人体;而作为医师在施治用药前则须先敌一步,拆穿其所用伎俩,再图抗邪,以免“助纣为虐”。
本篇则借“胃阴虚”来阐述其中隐理。
金元李东垣氏首创脾胃学说, 但偏于升阳治脾, 尚欠完善; 叶氏的养胃阴法正弥补了李氏之不足。叶天士在李东垣《脾胃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胃阴学说”。他对《脾胃论》推崇备至, 认为“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 但同时又认为“东垣之法, 不过详于治脾, 而略于治胃耳”。他从《内经•灵枢•玉版篇》:“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素问•本神篇》:“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的关于脾胃阴精的基本论点出发, 博采诸家之说, 如《金匮》麦门冬汤滋养肺胃之阴、《伤寒论》三承气汤之攻下以存阴、人参白虎汤之清热救阴、喻嘉言议胃津,制清燥救肺汤等, 结合临床, 阐述了“脾升胃降”、 “救阴必扶胃汁”的至要理论, 创立了“胃阴学说”。《临证指南医案》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叶氏的学术观点和治疗经验,读后使人广开思路, 颇多启示。故,我们在分析“胃阴虚”时多从《临》而发。
胃阴虚为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燥在中,必伤脾胃之阴。为热壅,食不下,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痛,胃翻便秘,胃热善消水谷。”又称胃阴不足。《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导致胃阴虚几种因素:“夫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
无论种种,皆可总结为“正气不力,邪可干也;邪伐太过,正气不存。”用“兵法”的思维来看,正气为我方即施治医师,邪气为敌方即六淫外疠,而邪干之人体则为双方争夺的城池或盘踞地点,就这样的类比来讲,邪气的“智慧”和医师相当,有时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可小视。敌人会尽一切力量和耍一切伎俩达到目的——侵犯人体;而作为医师在施治用药前则须先敌一步,拆穿其所用伎俩,再图抗邪,以免“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