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后天八卦看六经六气(新修版)
一,略论以象解易
二,浅述八卦取象;
三,浅论先后天八卦;
四,浅论主气与客气;
五,浅论客气之卦象;
六,浅论主气之卦象;
七,略论标本中气;
八,浅论六经欲解时;
九,浅论六经之传变规律;
十,略论“阳数六,阴数七”;
十一,从先后天八卦看六经生理;
一 略论以象解易
汉初黄老盛行,及至武帝独崇儒学,易学大兴,其中易象一支因善言天人灾变,尤为当时所重。然东汉禁言天人灾祸,是谶纬之书绝,易象占卜之说渐渐隐息,及至魏晋王弼扫象,专究义理,开玄辨之端,其说大行于世,统治易学千年有余,易象占卜之术遂流为不经之谈,不见于庙堂,而隐于民间。近代尚秉和大师,博学通儒,因疑而思,因思而悟,上下求索数十年,而得于《焦氏易林》,易象之说始有一脉不绝之转机!
《易经》系辞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可知,先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渐渐的认识到了事物的共同点与发展规律,而将其分为八类和八个过程,而最终以八卦形象的把这些规律完整的记录下来,并再借助这些规律和认识,去分析那些不知道或者不认识的事物,是所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然这个过程我想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肯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从这里就知道了为什么八卦能演变出无穷无尽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本身就凝聚了无数的象征意义。
然卦象深奥,非圣者难以清晰的解读,所以文王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用当时常见的事物为例,来讲述易经的道理,希望有人能因此能“得意而忘象”,这样易学不至于湮灭不传。然而因为易经的文字古老,当时的事物后世已经很难考证,所以后人遂以文字为实,竞以指为月,易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就逐渐落为空谈玄辩的工具了。
二 浅述八卦取象
《易经》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根据上面的这句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天地之间,无非阴阳,阴阳化孕,万物秉阴阳之性而能发生成长,而因为阴阳偏盛不一,导致了事物的多种多样,秉性不一,所谓继之者继阴阳之体,成之者成阴阳之用。而易经的不是正是探讨这些道理吗?试以八卦来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者乾坤是也,所以易以三画象乾,以六画象坤。天地之气上下往来,则万物化生,是有六子卦——震巽艮兑坎离。
乾坤为天地父母,为阴阳的准绳和标准。坤阴之道,为静,为柔,为徐,为屈,为下,为后,为合,为成,为终。乾阳之道,为动,为刚,为速,为直,为上,为前,为开,为始。所以《易经》说卦传中有: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这不过是因为这些事物属性相似或者相通而归为一类,然阴阳之道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所以上面这些举例并非乾坤二卦的全部意象,只不过是前人举例来启发我们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因具体的例子而能明白乾坤两卦的具体属性。
阴阳的性质既明,则可接着探讨六子卦的性质。大凡一阳在下则动,在中则陷,在上则止。以阳性恒动,阴性顺静,是阳在下则必动,如震卦;阳位至高,阴位至卑,是阳在上则止,得其位也,如艮卦;阳动直而阴动辟,是阳行阴中,动则得咎,是不如静而内守,是为陷,又为中正贞洁之象,如坎卦。
大凡一阴在下则伏,在中则丽,在上则悦。以阴静而阳动,是阴在下而阳往之,故为入,阴性敛藏,而阳入之,故为伏,巽卦是也;阳散而阴凝,是阴行阳中,则阳发而不散,离卦是也;阴为柔顺,是阴在上则为悦,又阴在上则阳往夺之,是又有杀伐之象,兑卦是也。
明白这些道理,说卦中的卦象就可以类推而得,而且不必拘泥于这些象征,此处仅以震卦为例,《易经》说卦传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震为雷者,一阳争动,破土而出之象;为龙者,龙居海底,动则飞越于天以行云布雨,震者正一阳在下,奋而上飞之象;为玄黄者,阳生之象,坤卦.上六:“战龙与野,其血玄黄”,坤卦为至阴,是上六爻则阴尽阳生,阴阳相战,玄黄者天地混沌之色;敷者,花也,取震卦之形也;大涂者,大路也,震卦一阳在下二阴在上,阴为众为民,阳往而阴从,是为大路之貌;为长子者,震得乾父之一阳也;绝躁者,阳郁于下,其动也急也;苍筤竹者,青翠竹也,得生发之色,且竹有节里空,阳为园为表为实,阴为方为里为虚,是震者一阳在下,二阴在上,诸象兼备;萑苇者,生于郑国之芦苇,有节,其象类竹(此说从尚秉和先生之说)。善鸣者,马长啸也,阳往之象;《尔雅》“马左足白曰馵”,阳色白而从左升,是震为左为下为白,故馵马;作足者,震为足,阳在下而恒动也;的颡者,白额也,震反巽其色白,是为白额也;其于稼也,为反生者,阳在下,根在地也;震为动为升,为始生,生长不息,渐至盛壮,是震之极则为健,健者乾也;蕃鲜者,茂盛之意,震行至极,阳气大盛于上,故可见茂盛之状。万物齐乎巽,是震极则为巽也。
上述解释匆匆而为,且我学力不足,妄解圣经,定然有不通之处,然观者或可就此开一思路。类而推广,其它各卦或可会意得象,而能越推越广,不拘泥于成法。
一,略论以象解易
二,浅述八卦取象;
三,浅论先后天八卦;
四,浅论主气与客气;
五,浅论客气之卦象;
六,浅论主气之卦象;
七,略论标本中气;
八,浅论六经欲解时;
九,浅论六经之传变规律;
十,略论“阳数六,阴数七”;
十一,从先后天八卦看六经生理;
一 略论以象解易
汉初黄老盛行,及至武帝独崇儒学,易学大兴,其中易象一支因善言天人灾变,尤为当时所重。然东汉禁言天人灾祸,是谶纬之书绝,易象占卜之说渐渐隐息,及至魏晋王弼扫象,专究义理,开玄辨之端,其说大行于世,统治易学千年有余,易象占卜之术遂流为不经之谈,不见于庙堂,而隐于民间。近代尚秉和大师,博学通儒,因疑而思,因思而悟,上下求索数十年,而得于《焦氏易林》,易象之说始有一脉不绝之转机!
《易经》系辞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可知,先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渐渐的认识到了事物的共同点与发展规律,而将其分为八类和八个过程,而最终以八卦形象的把这些规律完整的记录下来,并再借助这些规律和认识,去分析那些不知道或者不认识的事物,是所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然这个过程我想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肯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从这里就知道了为什么八卦能演变出无穷无尽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本身就凝聚了无数的象征意义。
然卦象深奥,非圣者难以清晰的解读,所以文王根据当时社会的情况,用当时常见的事物为例,来讲述易经的道理,希望有人能因此能“得意而忘象”,这样易学不至于湮灭不传。然而因为易经的文字古老,当时的事物后世已经很难考证,所以后人遂以文字为实,竞以指为月,易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就逐渐落为空谈玄辩的工具了。
二 浅述八卦取象
《易经》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根据上面的这句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天地之间,无非阴阳,阴阳化孕,万物秉阴阳之性而能发生成长,而因为阴阳偏盛不一,导致了事物的多种多样,秉性不一,所谓继之者继阴阳之体,成之者成阴阳之用。而易经的不是正是探讨这些道理吗?试以八卦来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者乾坤是也,所以易以三画象乾,以六画象坤。天地之气上下往来,则万物化生,是有六子卦——震巽艮兑坎离。
乾坤为天地父母,为阴阳的准绳和标准。坤阴之道,为静,为柔,为徐,为屈,为下,为后,为合,为成,为终。乾阳之道,为动,为刚,为速,为直,为上,为前,为开,为始。所以《易经》说卦传中有: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这不过是因为这些事物属性相似或者相通而归为一类,然阴阳之道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所以上面这些举例并非乾坤二卦的全部意象,只不过是前人举例来启发我们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因具体的例子而能明白乾坤两卦的具体属性。
阴阳的性质既明,则可接着探讨六子卦的性质。大凡一阳在下则动,在中则陷,在上则止。以阳性恒动,阴性顺静,是阳在下则必动,如震卦;阳位至高,阴位至卑,是阳在上则止,得其位也,如艮卦;阳动直而阴动辟,是阳行阴中,动则得咎,是不如静而内守,是为陷,又为中正贞洁之象,如坎卦。
大凡一阴在下则伏,在中则丽,在上则悦。以阴静而阳动,是阴在下而阳往之,故为入,阴性敛藏,而阳入之,故为伏,巽卦是也;阳散而阴凝,是阴行阳中,则阳发而不散,离卦是也;阴为柔顺,是阴在上则为悦,又阴在上则阳往夺之,是又有杀伐之象,兑卦是也。
明白这些道理,说卦中的卦象就可以类推而得,而且不必拘泥于这些象征,此处仅以震卦为例,《易经》说卦传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震为雷者,一阳争动,破土而出之象;为龙者,龙居海底,动则飞越于天以行云布雨,震者正一阳在下,奋而上飞之象;为玄黄者,阳生之象,坤卦.上六:“战龙与野,其血玄黄”,坤卦为至阴,是上六爻则阴尽阳生,阴阳相战,玄黄者天地混沌之色;敷者,花也,取震卦之形也;大涂者,大路也,震卦一阳在下二阴在上,阴为众为民,阳往而阴从,是为大路之貌;为长子者,震得乾父之一阳也;绝躁者,阳郁于下,其动也急也;苍筤竹者,青翠竹也,得生发之色,且竹有节里空,阳为园为表为实,阴为方为里为虚,是震者一阳在下,二阴在上,诸象兼备;萑苇者,生于郑国之芦苇,有节,其象类竹(此说从尚秉和先生之说)。善鸣者,马长啸也,阳往之象;《尔雅》“马左足白曰馵”,阳色白而从左升,是震为左为下为白,故馵马;作足者,震为足,阳在下而恒动也;的颡者,白额也,震反巽其色白,是为白额也;其于稼也,为反生者,阳在下,根在地也;震为动为升,为始生,生长不息,渐至盛壮,是震之极则为健,健者乾也;蕃鲜者,茂盛之意,震行至极,阳气大盛于上,故可见茂盛之状。万物齐乎巽,是震极则为巽也。
上述解释匆匆而为,且我学力不足,妄解圣经,定然有不通之处,然观者或可就此开一思路。类而推广,其它各卦或可会意得象,而能越推越广,不拘泥于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