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周易》时空数理与《伤寒论》

假大夫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754
获得点赞
37
声望
18
李嘉庚

地人时空体系与自然之数,是《易》学的基本要素。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虽未明方依用《易》经学说,然其运用时空数理藉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证候、传
变、诊断、治疗、预后等诸方面,则是毋庸置疑的。探讨《周易》与《伤寒论》时空数理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周易》是科学无玄的,并试图说明《伤寒论》的学
术渊源以及对《易》学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此乃本文撰写之目的。wv
一、时空数理变化与生理病理C9

谓《易》学时空数理观,即是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年月日的周期变化有着相应结合的内在联系。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
论》)。仲景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学说以说明自然界对人体生理病的影响。如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伤寒
例》)。人体要想健康无病,就应顺应四时自然变化,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伤寒例》)。刚柔者,阴阳也,变化也。《易》曰:“刚柔
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传上》)。盖刚柔即是阴阳,阴阳即是矛盾,矛盾运动的结果,必然产生变化。四时节律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
体防病摄身,与自然气候相适应,则应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如“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伤寒例》)也。此与《易》学“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乾卦·文言》)是一致的。Xi
四时自然气候,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者。此不正之气仲景称之为“时行之气”,易触冒而致病,且发病之后,“长幼之病,多相似者”(《伤寒例》)。(0n/

行之气可以致病,四时正气调摄不当,亦可致病。推断之法,仲景提出“夫欲候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伤寒例》)。所谓“斗历 ”,就是根据北斗星的斗柄运转的指向,以确定四时季节的历法(即现在所称的农历)。其占测如斗柄东指知是春季,南指知是夏季,西指知是秋季,北指知是冬
季。是节气与斗柄所指方向相配合,据以推断气候变化特点,从而区分四时正气为病与时行疫气为病。7'

斗历占测基础上,仲景还提出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伤寒例》)。并云:“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上,
一阴气下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疠也”(《伤寒例》)。这就直接与《易》联系起来,示人阴阳消息的时空变化复杂
多端,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然岁气运行、季节气候亦有其规律,明乎于此,自能掌握病情,而可消息阴阳,因时制宜。rk
二、数理与思维模式与病证分类S
《易》
学时空数理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它是通过仰观俯察而形成的。《伤寒论》以《易》学太少阴阳衍化的三阴三阳六气的阴阳数理为轴心,把临床各种复杂的症候
归纳分为三阴三阳(后世称为六经)六大系统(或六类病证)而辨证论治。伤寒六经,每经又可分为手足二经,因而总领十二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后世所说的六经辨
证,就是根据六经所系脏腑经络病变而反映于外的证候、脉象,结合体质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决定其病位、性质、病机、病势及立法处方等。其特点既用
六经理论加以概括,又从六经中探索其复杂而微妙的变化。如太阳病下,有表虚、表实之别,阳明、少阳病下,有经证、腑证之分。有单纯一经受病者,有两经或三
经受病而证候同时出现称为“合病”者,有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证候称为“并病”者,还有因误治之后病情加重证象复杂而称为“坏病”者,等等。是以合
而言之,其病有六,分而方之,则变化无穷,故仲景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与《易传》“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的精神是一致的。5-&OI
仲景病分三阴三阳(六经),六经之下,“各有
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柯韵伯语)。这些提纲证,反映了证候的病位、病性、病理及其变化,如同《周易》的八卦一样,体现了阴阳变化的格
局,有其相对的信息内容和结构上的位置,对于临床复杂证侯的辨证,可谓执简驭繁。Le

景运用数理对疾病的分类及其辨证,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命名形式,而是体现了科学的数学方法的结合与处理病变信息的逻辑思维过程。如中医学者杨培坤先生研
究:发现《伤寒论》与集合论二者都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客观信息进行逻辑思维。《伤寒论》中症状与病、症状与证以及证与病的关系,跟集合论中所讨论的
从属关系、包含关系意义相同。特别是《伤寒论》中所运用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病、辨证方法,与集合论中求交、求并、求差集等运算分析过程不谋而
合。《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充分体现了集合论的数学思想。OYb
三、时空数理变化与疾病传变C;$
《伤
寒论》时空数理的产生既源于《易》之数理,又以临床实践为依据。笔者统计,现在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397条,而其中有一百余冠有“一日”、“二三日 ”、“五六日”、“六七日”、“八九日”、“十日”等数字。这些数字的组合,有言疾病发生的时间,有言疾病转归的日期,有言疾病传变的日期,等等。如“伤
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宋本,第4条,下同);“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条)。此两条,前者说明伤寒一日,病在初起,太阳受邪,若原来的伤寒或中风的脉象没有改变,是病变仍在太阳;若脉数急,又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者,则病
邪已经内传。后者说明病经二三日,是传经之期,然若不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大的阳明证,又不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的少阳证,则可
肯定病邪仍在太阳,未有发生传变。有学者认为,条文中“伤寒一日”“伤寒二三日”数理为约略之辞,并由此而否定仲景有计日传经之说。愚意仲景论传变,当有
《素问·热论》一日太阳、二日阳阴、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之遗意,而传变之本来,一则与《内经》气化有关,二则又受河洛数理及阴阳消长
理论之影响。盖六经气化,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本也;厥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阳,六气之标也。凡人之生,主气之次,始于厥阴,终于太阳,从阴而阳,循
环无已;若病伤寒,则始于太阳,终于厥阴,从阳而阴,依次相传。仲景言“一日”、“二三日”,旨在表明伤寒由表传里之发展规律,但并非因此而否定计日传经
的存在,而是反对固守计日传经这一刻板的模式。强调六经传变,应以临床实际即以脉证为凭,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太阳、阳明、少阳等依次相传的传变规律。否则,
《伤寒论》太阳、阳阴、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先后次序的排列就没有临床实际意义。S,nSQQ
四、时空数理变化与临床用药:aH4%

于天人相应的原因,四时气候、日月星辰、晨昏昼夜等节律变化可以维护或顺适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而当人体处于病理状况时,则又可扰乱人体“生物时钟”秩
序,对疾病证候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顺应自然变化,根据疾病的阴阳盛衰、寒热多寡、虚实兼挟主次等数理定量不同,抓住最佳有利时机合理用药,是仲景辨证论
治的基本原则。如论云:“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条。此乃下后复
汗,致使内外阳气大虚,成了阴邪独盛的局面。白天阳气旺,已虚之阳乘阳旺之时而与阴争,故昼日烦燥不得眠;夜间阴气盛,已衰的阳气无力与阴争,则病人夜而
安静。盖阴阳应该相对平衡,不能令其有盛衰的殊异,倘使一面偏盛,另一面就会偏衰。某一面偏衰,也会相对性的成为另一面的偏盛。古人谓“阴阳偏盛,则阴阳
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阳气大虚,阴寒特盛,故药用四逆汤去甘草之甘缓,用单捷小剂之辛热回阳药物干姜、附子,以退阴寒,回复阳气。这是从疾病阴阳的
偏盛衰而调整药物剂量的用法。I
仲景还往往以分辨寒热之多少及虚实之程度等等,作为
用药数量变化的依据。如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兼见口渴、心烦等症,是证以外感风寒、邪郁肌表为主,而见里热轻证,治疗之法,则宜微发其汗,兼清里
热,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是从疾病外寒里热轻重不同而调整药物剂量的用法。&Y[\j
若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是表里同病,但以里虚为主之证,治疗措施,则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其用桂枝汤重用芍药、生姜,加人参,以益气和营,调合营卫。治以扶正为主,扶正以祛邪。这是从疾病虚实程度不同而调整药物剂量的用法。T\9>C

据四时寒热气候变化,仲景用药也有不同的加减定量。如《金匮》“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方”,冬三月加柴胡、白术、大腹、槟榔、陈皮、生姜、桔梗,春
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夏三月加生姜、枳实、甘草,秋三月加陈皮等,充分体现了仲景治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以及注意时空数理变化这一特点。rnK

关服药问题,仲景亦十分重视时间变化及投药的数量。如桂枝汤的“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半夏厚朴汤
的“日三,夜一服”;理中丸的“日三四,夜二服”;以及蜀漆散治疗疟疾的“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等等,皆注意选择最佳时机,从时间数量及证侯的复杂变化上
调整用药,以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_
五、时空数理变化与疾病预后=
利用《易》学时空数理变化,推测疾病痊愈与恶化的趋向或危亡的时刻,《伤寒论》约有如下几种方法: U6r
1、以阴阳消息时空观推测疾病欲解时u^{

体阳气的盛衰与昼夜日照光热的周期变化有关,其可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如“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者,何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辨脉
法》)。盖伤寒三日,证见脉浮数而微,浮为表邪势盛,数为胃阳气旺,微为病邪已衰。病人身凉,是表病欲解之兆。何以解以夜半?因寒伤于表,阳气被遏,夜半
子正,为阴尽阳生之时,阳气得天时之助,故为欲解也。0Jz
2、以四时五行生克变化推测疾病死生3

云:“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至,肺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
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复毛浮脉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平脉法》)。本条说明,肝属木,其脉当以弦而濡弱者为顺,
若肝脉不见,反得毛浮之肺脉,是肝受其克矣。肝旺于春,尚可延耐,若至秋,则金气愈旺,木愈受金克,故至秋而死。他脏之脉,可以类推。%
3、以河图洛书水火成数预测疾病好坏!TUNO

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条)。“阳数七”和“阴数六”,出于河
图之生成数,即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大意为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必阴阳合而后化生万物。天地代表阴阳,水、火、木、金、土代表天地间一切物质;一、二、三、四、五代表水、火、木、金、土之数。自一至五,等于孤
阴、孤阳,不起变化。自五加一,乃起生化作用,其意为阳生者阴成,阴生者阳成。从五算起,以万物生于土的缘故。五加一为六,六为偶数,偶为阴,奇为阳,故
曰阳数七。病为阳证,当在阳数之期愈,故云“阳数七”病为阴证,当在阴数之期愈,故云“六日愈。”+a
《辨
脉法》云:“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
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何以阳结“十七日剧”而阴结“十四日”剧?十七日剧者,火为阳,大衍之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合而为九,积至二九,为十八
日,则火气盛矣。阳性疾,则不及期而剧也。十四日剧者,水为阴,大衍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合而为七,积至二七,十四日则水气盛矣。阴性迟,故及期而
剧为。/[{@8a
4、以干支时空效应推断疾病愈期L*bK`:

气是记录年月日时的象数符号,仲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通过干支来反映时空同生命的联系,推断六经邪气欲解的时间。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
从丑至卯上。”综合分析六经欲解时间,可以看出,三阳病欲解时,大约在日出、日中、日入的前后,且均在白天,“阳气者,一日而主外”(《素问·生气通天
论》),人体得天时阳气之所助,有助于正气祛邪外出。三阴病欲解时,大约在夜半、天明稍前或稍后,此乃阳生或阳长之时,亦有助于机体扶正祛邪。是知每经的
病解,均与天阳的资助有关,由此得知阳气的生长对疾病的好转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了,很多基础的东西必须好好学习理解
 
李保柱的仲景方术,不知大师以为如何?请教请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