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60
- 获得点赞
- 833
- 声望
- 113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目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可见隋代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后世医藉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亦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当这些疾病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目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可见隋代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后世医藉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亦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当这些疾病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