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T 天王补心丹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去芦 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各15g) 当归酒浸 五味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 生地黄四两(120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6~9g),临卧,竹叶煎汤送下(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用朱砂水飞9~15g为衣,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或用桂圆肉煎汤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多由忧愁思虑太过,暗耗阴血,使心肾两亏,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阴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阴虚生内热,虚火内扰,则手足心热、虚烦、遗精、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之征。治当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并养心安神,俱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朱砂镇心安神,以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心肾阴血亏虚所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失眠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以重镇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遗精者,可酌加金樱子、煅牡蛎以固肾涩精。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4.使用注意 本方滋阴之品较多,对脾胃虚弱、纳食欠佳、大便不实者,不宜长期服用。
 
生地120克、天冬60克、麦冬60克、柏子仁60克、当归身60克、炒枣仁60克、人参15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5克、桔梗15克、辰砂15克(为衣用),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辰砂为衣。每服1丸,临卧时温开水送服。

上述组成内容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载《摄生秘剖》的方剂。但据《北京市中成药规范》采用《景岳全书》五十三卷第1071页所载“天王补心丹”内容如下:生地60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天冬15克,五味子15克,人参75克,玄参75克,远志75克,茯苓75克,桔梗75克,制法、服法同上。用量虽稍有不同,但组方之意和药味均相同,再查《成方切用》、《医宗金鉴》、全国中医学院通用教材《方剂学》中所载者均与此内容相同。据此可知此方流传甚广,市上所售之中成药即与此方相同。近人也常将用量按比例适量减少,作为汤剂水煎服。

本方主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之怔忡健忘、神志不宁、心口多汗、津液枯竭、大便不利(或秘或涩)、口舌生疮等症。

方中以生地入心肾,滋阴而泻火,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助生地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功,丹参、当归生心血而安神,共为辅药;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安心神,五味子、酸枣仁酸以收之而敛心气之耗散,共为佐药;以桔梗清气利膈、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重镇以安心神,共为使药。其中人参合麦冬、五味子,又为生脉散,因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生脉散能补肺生脉而养心,并寓有使肺气下降之意。《世医得效方》中的天王补心丹方还有百部润肺降气,菖蒲使心气通灵,杜仲配远志而交通心肾,甘草甘缓调百药,则更为全面,但此方流传较少,今附此介绍,可供改用汤剂时参考。

我常以本方和珍珠母丸(珍珠母、当归,熟地、人参、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煅龙齿)两方相合,减去柏子仁、犀角、沉香、人参,加生牡蛎、白蒺藜、夜交藤等,随证出入,水煎服,用于治疗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表现为失眠、心悸、性情急躁易怒、头昏晕胀、脉细弦而数、证属阴虚阳旺者,效果良好,请试用。

本方去人参、当归、桔梗,加煅龙骨、煅牡蛎、分心木、莲子心等,可用于治疗梦遗失精、头昏健忘,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而表现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者。

另外,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肺结核(盗汗、心慌、失眠)、高血压(心跳,急躁、头胀、健忘、大便干)、心脏病等表现为阴虚阳旺证者,均可用本方随证加减进行治疗。

本方与养心汤(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半夏麯、甘草、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均用于治失眠、惊悸、怔忡。但本方适用于心血不足、阴虚阳旺证,养心汤则适用于心经气血两虚、心肾阳衰而心神不宁之证。

柏子养心(汤)丸(柏子仁、枸杞子、麦冬、石菖蒲、当归、茯苓、玄参、熟地、炙草)亦用于治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但偏用于心、肝、肾俱不足之证,且药性比天王补心丹(汤)偏温,故适用于老年人及妇人产后血虚者。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当归、生地、甘草)亦治惊悸、怔忡、失眠等症,但适用于心肝血虚,心热神浮,魂魄不宁,神明昏乱,寤寐不安之证。药性偏于重镇安神、清热养血;天王补心丹则偏于滋阴凉补、酸收养心。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去芦)5钱,茯苓5钱,玄参5钱,丹参5钱,桔梗5钱,远志5钱,当归(酒浸)1两,五味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1两,柏子仁1两,酸枣仁(炒)1两,生地黄4两。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功效: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

主治:阴血亏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妇人热劳,心经血虚,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昏倦,四肢壮热,食饮无味,肢体酸疼,心怔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过劳伤心,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时溏利,口内生疮者。颤振,脉数而无力。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遗泄,性机能失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各家论述:1.《医方考》: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子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 2.《摄生秘剖》:是九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 3.《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

附注:《景岳全书》: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赐之此方,因以名焉。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去芦)、丹参(洗)、白茯苓(去皮)、酸枣仁(洗)、远志(去心)、百部(洗)、石菖蒲(去毛)、柏子仁、桔梗(去芦)、玄参、天门冬(去心)、五味子、茯神(去木)、当归、熟地各等分。

出处:《奇效良方》卷三十三。

功效: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口燥,育养心气。
 
名称:天王补心丸

组成:人参(去芦)5钱,当归(酒浸)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去心)1两,柏子仁1两,酸枣仁1两,白茯苓(去皮)5钱,玄参5钱,丹参5钱,桔梗5钱,远志5钱,生地黄4两,黄连(酒洗,炒)2两。

出处:《准绳•类方》卷五。

功效: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仲,定惊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白芍、当归、生地、熟地、丹参、远志、麦冬、天冬、玄参、枣仁、杜仲、丹皮、菖蒲、茯苓、茯神、桔梗、柏子仁、石莲肉。

出处:《陈素淹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血虚,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惚烦,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

用法用量:辰砂为衣。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枣仁2两,茯神3两,麦冬1两,生地1两,人参1两,丹参1两,柏子仁2两,天冬2两,黄连5钱,玄参1两,远志肉1两,知母1两5钱,五味子1两,朱砂5钱,菖蒲1两。

出处:《活人方汇编》卷二。

主治:烦躁,口渴咽干,睡卧不安,梦魂飞越,怔仲恍惚,心怯惊悸,尿短便结,种种燥证。

用法用量:灯心、大枣汤吞服3-5钱,于临睡时服。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4两,玄参2两,杜仲(炒去丝)4两,天门冬3两,麦门冬3两,远志4两,熟地黄6两,百部3两,桔梗3两,牡丹皮4两,柏子仁4两,五味子4两,甘草2两,茯神4两,茯苓4两,石菖蒲4两,酸枣仁4两。

出处:《明医指掌》卷七。

主治:气血两虚之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柏子仁(炒,研,去油)1两,五味子(炒)1两,茯苓5钱,当归(酒洗)1两,桔梗1两,丹参(炒)1两,远志(炒)5钱,酸枣仁(炒)1两。

出处:《医碥》卷六。

主治:虚损痨瘵。

用法用量:临卧灯心汤送下1丸;或噙化。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名称:天王补心丸

组成:熟干地黄(洗,焙)4两,白茯苓(去皮)1两,茯神(去木)1两,当归(洗,焙)1两,远志(去心)1两,石菖蒲1两,黑参1两,人参(去芦头)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去心)1两,桔梗(去芦头)1两,百部1两,柏子仁1两,杜仲(姜汁炒)1两,甘草(炙)1两,丹参(洗)1两,酸枣仁(炒)1两,五味子(去梗)1两。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十。 功效: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口燥,育养心气。

主治:心肾虚耗,怔仲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大枣汤化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金箔为衣。

附注:天王补心丹(《得效》卷七)。
 
名称: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1两,怀山药(坚白者)1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身(酒洗)1两,怀生地1两3钱3分,天门冬(去心)1两3钱3分,丹参(去黄皮)8钱,百部(去芦土)6钱6分,白茯神(去粗皮,坚白者良)6钱6分,石菖蒲(去毛)6钱6分,柏子仁(去油者佳,另研)6钱6分,甘草(长流水润,炙)6钱6分,北五味(去枯者),6钱6分,杜仲6钱6分,远志3钱3分,白茯苓1两5钱4分(净末)。

出处:《广笔记》卷二。 功效:宁心保神,益气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去烦热,除惊悸,疗咽干,养育心神。

主治:虚弱。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仲健忘。

用法用量:食远、临卧时噙化,后饮灯心汤1小杯。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重1钱,朱砂1两研极细为衣。
 
名称:天王补心丸

组成:丹参25g,当归50g,石菖蒲25g,党参25g,茯苓25g,五味子50g,麦冬50g,天冬50g,地黄200g,玄参25g,远志(制)25g,酸枣仁(炒)50g,柏子仁50g,桔梗25g,甘草25g,朱砂10g。

出处:《中国药典》一部。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制备方法:上药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丹参等15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3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50~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名称:天王补心丸

组成:熟干地黄(洗,焙)4两,白茯苓(去皮)1两,茯神(去木)1两,当归(洗,焙)1两

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由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朱砂等组成。具有滋阴安神、补益心肾的作用。原书谓其能治疗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笔者将此方改成汤剂,用治他病,亦获得很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紧张性头痛

陈某,男,35岁,2003年3月3日初诊。诉头痛反复1O年。1O年前出国务工,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加上条件艰苦,劳作紧张,渐见头痛加重,延至无法工作,只好回国治疗。辗转到多家医院治疗,脑电图、脑彩超及脑颅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征象。西医诊断为紧张性头痛。屡服西药、中药都觉效果不佳。来诊时见:头痛且有箍紧感,枕区疼痛并向肩背放射,肩背沉重如负物品,压之有多处压痛点,伴少寐多梦,心悸不宁,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四诊合参,阴血亏虚,头部脉络失养所致。审因论治,拟滋阴养血,舒通经络。处方:生地、葛根、生白芍各15g,天冬、麦冬、酸枣仁、当归、丹参、炙甘草各10g,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各6g,全蝎3g,朱砂1g(冲服)。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并配合心理疏导。且嘱其家人每天轻柔按摩其局部压痛点数次。服药5d后,头痛消失,夜寐亦馨。原方去朱砂,隔日1剂,续服lO剂,且继续按摩。20d后诉诸症皆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清代李文来在《李氏医鉴》中云:“饥饱劳役,伤其阴血。”《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本例患者忧思郁虑,操劳太过,阴血亏耗伤及心神。“头者精明之腑”,五脏六腑之气皆上通于头部。
患者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则更不耐外界各种刺激,渐至于心动,表现为性格敏感、多疑,固执、主观。心动,则五脏六腑之气不和,终至于头部经脉阴血亏虚,失于滋养,虚滞不通,头痛迁延难愈。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另加生白芍、炙甘草缓急,葛根升举阳气,全蝎通络解痉;配合心理疏导以宁神,轻柔按摩以通络。多管齐下,使其阴血充沛,神清志定,五脏安和。
头部经脉得养,经气充和条达,数年头痛得以痊愈。

青春期功血

张某,女,19岁,2002年3月10日初诊。诉15岁月经初潮后即开始紊乱,或见月经淋漓滴沥,迁延月余,甚则2个月不净,或月经间隔3个月还未来潮,每次经量多少不一,多时如涌,少时点滴即净。经当地医院各方面检查后,西医确诊为青春期功血。中西医占用治疗3个月,月经暂告恢复正常。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紧张,在高三第一学期,功血再度发作,屡服补肾固冲之药,未能奏效。本次阴道不规则出血已有35d.近日量较多,色鲜红,夹有瘀块,且伴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乏力,口干咽燥,舌红裂纹,苔薄少,脉细数而弦。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90g/L ,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综合诸症,辨病为崩漏。此乃患者先天禀赋薄弱,复加思虑苦读,伤及阴血,心肾阴亏,冲任不固,崩漏乃成。治拟滋阴养血,固冲调经;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味。药处生地20g,炒酸枣仁15g,党参、天冬、麦冬、五味子、当归、柏子仁、玄参、制香附、阿胶各10g,白茯苓、远志、桔梗各6g,血竭2g(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3剂后,阴道出血已减大半,5剂后血止。遂以上方去朱砂、血竭,再加用鹿角胶15g(烊入),菟丝子12g,枸杞子20g,续服7剂后停药观察。在止血后18d月经来潮,色红量中,5d即净。经净后再刚天王补心丹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按:青春期功血,类属于中医崩漏范畴。西医多采用性激素治疗,甚则需刮宫处理。中药治疗该病,亦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且无西药的副作用。但由于该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出血量多时病势危急,属妇科疑难症之一。《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而心主血脉,主藏神,对月经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素问·奇病论》又云:“胞络者,系于肾”,且“冲任之脉在肾”。本例患者禀赋薄弱,心肾不足,复因劳心过度,阴血暗耗,且又长期失血,导致心肾阴亏,心神失养,冲任不固,崩漏难愈 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滋补心肾;伍阿胶养血止血,香附调畅三焦气机,血竭化瘀止血。血止后正是“卵泡发育期”,再用天王补心丹合用补肾药物,促进卵泡发育,诱发排卵,以恢复月经周期.

老年皮肤瘙痒症

林某,女,55岁,2001年11月15日初疹。诉皮肤瘙痒已有2年余,经中西医治疗,症状进一步缓解。最近几个月来,瘙痒加剧。曾服养阴凉血、祛风止痒之品,但效果欠佳。刻诊:全身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入夜为甚,皮肤干燥,抓痕累累,痂干多屑,寝寐难安,心烦不宁,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诊断为风瘙痒。证属阴血亏虚,风燥郁表。处方:生地20g,天冬、麦冬、玄参、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太子参、蝉蜕各10g,自茯苓、远志、桔梗各5g,全蝎2g(研吞),朱砂1g(冲服)。
每天1剂,续服15剂,随访2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年逾七七,阴气自半,早年妊娠胎育叉数伤于血,阴血亏虚,肌肤失养,风燥内生;时值秋季,燥邪肆虐,内外合邪,郁于肌表,瘙痒大作。前虽用滋阴凉血、祛风润燥之品,但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今重用宁心安神、养血清热以疏风止痒,天王补心丹之恰合病机,另加蝉蜕、全蝎疏风息风,剔络止痒。诸药合用,则心血充沛,心神安定,血脉通畅,肌肤得以润养;内风自息,外感风燥得去,瘙痒自愈。
 
天王补心丹

组成: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冬 麦冬各9g 生地12g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各5g 朱砂用三五钱为衣[1]。

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2]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滋养阴血为君;天冬、麦冬[3]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为臣;人参补气,使气旺则阴血自生,且又能宁心益智;五味子益气敛阴,以助补气生阴之力;茯苓用茯神更佳、远志养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肾;玄参滋阴降火,以治虚火上炎;丹参[4]清心活血,使之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桔梗为使,取其载药上行,使药力上入心经,与丹参相伍,又可行气血,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



[1] 滋养安神与重镇安神相结合。

[2] 此处之梦遗为肾阴虚,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所致。

[3] 天冬、麦冬:前者入肾经,后者入肺胃经。

[4] 丹参,凉血活血,消痈安神。“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