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汤(《伤寒论》)
赤石脂40~60克(一半入煎剂,一半为细末)、干姜6克、粳米1小茶杯,用水7盏,煮米熟去渣,加入赤石脂末,分2、3次温服。如服l次,泄利即止,可停后服。因本汤煮粳米加赤石脂呈红色稀粥状,故名桃花汤。
本方主用于伤寒少阴病,下利不止,大便带脓血,小便不利者。对杂病下焦虚寒证,大便滑泄日久不止者,亦可用本方涩固止泄。
我在临床上对肾虚久泄,以及脾肾两虚,久泄难止,服用一般温肾药或温中健脾药不效者,常在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方中加用赤石脂20~30克(先煎)、干姜5~9克,取得良好效果。经验方如下:补骨脂12克,吴茱萸6克,五味子6克,肉豆蔻12克,党参9~12克,炒白术6~9克,茯苓15~30克,车前子12~15克(布包),广木香9克,川连6克,诃子9~12克,制附片6克,干姜6~9克,赤石脂20~30克(先煎)。
我用这张处方随证加减,治疗西医学中的慢性结肠炎、结核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病,久泄难愈,出现肾脾两虚证者,常取得满意效果。伴有腹痛者,可加桂枝9克、土炒白芍18克、元胡6~9克。腰痛腿软、下肢乏力、尺脉弱、肾虚证明显者,可加炒川断12~15克、炒杜仲12克、淫羊藿10克。大便带脓血者,可加槐花炭10克、棕炭20~30克,改干姜为炮姜炭6克。里急后重者,加焦槟榔10克、台乌药9~12克。
对于妇女漏证(子宫慢性出血),赤白带下,日久难愈者,我也常在辨证论治的汤药中加用桃花汤,其效颇佳。
在《伤寒论》中,本汤和白头翁汤均用于治疗下利,大便带脓血。但白头翁汤用于阳明病协热下利,大便带脓血。桃花汤则用于少阴病下焦虚寒,肠滑不约,下利,大便带脓血。白头翁汤性寒,桃花汤性温,主治证候不同,临症必须分辨,不可只以“大便带脓血”为用药依据。
本方以赤石脂质重,直入下焦,性涩固脱为主药;为防止太涩生滞,故稍佐干姜之辛散;又使用大量粳米,取其和中养胃,并能混悬赤石脂末,便于服用,一举两得,可见用心之细。全方具有温脾肾、固下焦、养胃涩肠之功效。
《备急千金要方》有大桃花汤,治疗久痢不愈,脾肾又虚,气血不足,腹中隐痛,喜暖喜按,大便带脓血,其色黯而不泽,面色苍白,舌质包淡,苔薄白或白,脉象沉细者,有良好效果。其方列后,以供临床选用。赤石脂20~30克(打碎),干姜6克,当归9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制附子6克,白术12克,甘草3克,白芍5克,党参9克(或人参3~5克)。上10味药先用水6杯,煮白术取5杯,再入各药,煎取2杯,分为3次服。便脓者加厚朴9克,呕者加橘皮9克。(方中用量已斟酌改为目前用量。)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