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E 二陈汤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组成:半夏 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利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燥湿化痰,且又能降逆和胃,为君;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以茯苓健脾渗湿。

煎加生姜,因其可以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量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不伤正。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制半夏150克、橘红150克、白茯苓90克、炙甘草45克。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7片、乌梅1枚,水煎服。现多改为汤剂:半夏9克、橘红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本方为治一切痰湿的基础方。主治痰湿所致咳嗽痰多、恶心呕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头眩心悸、舌苔厚腻、脉滑等症。方中以半夏燥湿、降气、调中、利痰为主药;气滞则生痰,故用橘红行气和中为辅药;湿盛则生痰,故以茯苓利湿为佐药;更以甘草和中健脾为使药,加生姜之辛,以助陈、夏之利气化痰,加乌梅与甘草酸甘合化生阴,以防燥药之过燥。共成和中行气、化湿除痰之剂。

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则为饮,饮似痰而稀,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湿受气火之灼,可被煎灼变稠而为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为其本也。”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证百出。简言之,痰在肺则咳嗽,在胃则呕逆,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痛而类似痛风证,等等。对这些病症,均可灵活运用除痰之剂以治之。

本方加黄连5克、栀子6克,名连栀二陈汤,可用于治疗胸膈中有热痰,令人呕吐,吐物味苦等症。加砂仁5~6克、枳壳6~9克,名砂壳二陈汤,可用于痰盛气滞而胸腹胀满,功可行痰利气。加炒枳实9克、瓜蒌20~30克、炒莱菔子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名加味二陈汤,主用于食积痰盛。加苍术6~9克、枳壳9克、片姜黄9克,主治痰气上攻、眼目肿胀,以及嗜酒之人手臂重痛麻木等症。二陈汤加胆南星9克、炒枳实9克,名导痰汤,功能燥湿豁疾,行气开郁,用于治疗顽痰胶固、头眩脘闷、呕恶少食、坐卧不安、痰盛晕厥等症。再加片姜黄9克、木香6~9克,用于治疗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痛、沉重、手足疲软、乏力等症。再加木香6克、香附9克,用于治疗痰气结滞、胸脘满闷、咳逆上气等症。

二陈汤加枳实6克、竹茹6克,名温胆汤,功能清胆和胃,除烦止呕,主用于痰气互阻,久郁化火,火热扰心而虚烦眠服,或大病之后,胆虚气寒,疏泄不利而致的痰涎不化而胃胀少食、苔腻脘闷等症。

二陈汤加杏仁5克、白芥子3克,名六安煎,主治风寒咳嗽、痰多不易出、胸闷气滞等症。

二陈汤加炒枳实6克、竹茹6克、胆星9克、菖蒲6克、远志9克、党参6~9克(气实者可不加),名涤痰汤。功能化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之舌强不语、神蒙错乱、手足不遂等症。

我曾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气郁、痰结蒙蔽清窍发为失语之证。举例如下:

何某某,男,40岁。因生气而两夜未睡,就诊前一天下午突然不能说话,自觉听力减退、头晕、头胀痛、胸闷、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诊断为痰迷清窍之证。治法豁痰开窍,处方:陈皮6克,半夏9克,茯苓12克,枳实9克,竹茹9克,菖蒲9克,郁金9克,胆星6克,生龙、牡各15克(先煎),3付。追访时说,取药回来,吃了1付即会说话,又服2付即痊愈。

还曾用本方加理气药治疗梅核气,举例如下:

胡某某,男,34岁。一周来咽部有东西堵感,如有虫子在里面,常欲咽唾把物咽下或吐出。经耳鼻喉科检查正常。小便黄,胃胀如气囊隐痛,微有呕恶,舌苔白,脉细滑。诊为痰气凝结所致之梅核气。治以理气化痰。处方: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厚朴6克,苏梗6克,全瓜蒌30克,麦冬9克,元参9克,枳壳9克,共服6剂而痊愈。

总之,二陈汤是除痰剂的最基本方剂,经过历代医家加减变化,又发展出了许多陈痰方剂,前面已有一些举例,还有不少由此方变化出来的方剂,不再—一列举,读者可以一隅反三地去学习。后面要讲的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根据二陈汤化裁出的两张方剂,因为应用较广,效果较好,故特做专门讲述。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各家论述:

1.《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癥,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 2.《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3.《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半夏(汤洗7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出处: 《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

主治: 湿痰为患,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咳嗽呕痰;痰壅吐食。臀痈,流注。中风风盛痰壅。上中下一身之痰。疡痈,中脘停痰。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肥盛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1.《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癥,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 2.《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3.《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二陈丸”(见《饲鹤亭集方》)。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陈皮各等分。

出处: 《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

主治: 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渴,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脾气。伤寒汗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寻常血气不和;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咽干,脉尺寸俱沉细;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中寒,饮食不化,吞酸哯啘,食则膨亨,胀满呕逆;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入盐点服。

加减: 大便秘,加大黄(棋子大)2枚。

附注: 治中汤(原书同卷)、补脾汤(《本事》卷九)、正料治中汤(《直指》卷二十六)。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茯苓(去皮)1钱,南星(姜制)1钱,陈皮1钱,瓜蒌仁1钱,枳实(麸炒)1钱,桔梗1钱,栀子1钱,半夏1钱,黄芩1钱,甘草3分,木香5分(研),辰砂(为末)5分。

出处: 《回春》卷四。

主治: 一切痫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临服入竹沥、姜汁,磨木香,调辰砂末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山药(炒)、车前、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出处: 《回春》卷三。

主治: 痰泻。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滑泻不止,灸百会1穴,天枢2穴,中脘1穴,气海1穴。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加减: 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渴,加干葛、乌梅;呕哕恶心,加藿香、乌梅、半夏;夏月加炒黄连、白扁豆;冬月加煨干姜。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苏子1钱半(焙,研)1钱,半夏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杜仲(盐水炒)1钱,甘草3分(炙),前胡1钱,桔梗1钱,杏仁1钱(汤泡,去皮尖)。

出处: 《古今医彻》卷一。

主治: 伤寒夹痰,寒热往来,脉滑而喘逆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加减: 如有火,加瓜蒌霜。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陈皮、茯苓、法夏、甘草、桔梗、黄芩(炒)各等分。

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主治: 痰涎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服。感风寒,加生姜为引。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干葛、青皮。

出处: 《嵩崖尊生》卷七。

主治: 酒厥。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半夏(炮,去脐)2钱,枳实(炒)2钱,酸枣仁(炒)2钱,陈皮2钱,茯苓5钱,甘草(炙)1钱。

出处: 《诚书》卷八。

主治: 小儿惊悸烦痰。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大枣,竹茹1撮,水煎服。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研)、连翘、当归、生地黄、赤芍药、黄连、白术、黄
芩、青皮、紫苏梗、山栀仁。

出处: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 弄舌喉风,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拿者。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陈皮、半夏(姜炒)、茯苓(去皮)、甘草、加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炒)、麦门冬(去心)各等分,乌梅1个。

出处: 《回春》卷三。

主治: 痰火呕吐。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不拘时候,徐徐温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清热二陈汤”。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橘红5钱,半夏2钱,白芥子(炒)2钱(研),茯苓1钱,生甘草3分。

出处: 《外科全生集》卷四。

主治: 流注初起,皮色不异,唯肿唯疼,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

用法用量: 加阳和丸,同煎服。
 
名称: 二陈汤

别名:二陈汤

组成: 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山栀、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出处: 《回春》卷四。

主治: 咳喘,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灯心1团,水煎,空心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二陈汤太经典了,值得一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一个。呵呵;-)好方好药啊。
 
二陈汤的变方:

二陈汤加人参、白术变成六君子汤。
二陈汤加小柴胡汤变成柴胡二陈汤。
二陈汤加南星、枳实变成导痰汤。
二陈汤加胆星、枳实、菖蒲、竹茹、人参变成了涤痰汤。
二陈汤加枳实、竹茹变成温胆汤。
二陈汤加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枳实变成十味温胆汤。
二陈汤加厚朴、车前子、砂仁变成少治法

二陈汤加五味、细辛,干姜
都可以治疗痰饮。方剂这么多应该有共性和个性。这么多方剂怎么能记得了呢?所以师其法很重要。
 
升发二陈汤--《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陈皮(去白)3克,半夏4.5克,茯苓3克,甘草15克,抚芎3克,升麻、防风、柴胡各15克。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