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S 三物备急丸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组成:大黄、干姜、巴豆

功用:攻逐寒积。

主治:寒实腹痛。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大便不通。
 
三物备急丸

《金匮要略》

【组成用法】大黄一两(30g) 干姜一两(30g)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30g) 右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爰水,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本方功用】攻逐寒积。

【适用范围】寒实冷积。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方义讲述】这个方子就比较特殊了,这个方子有巴豆,也是泻下药,而巴豆这味药是辛热的,辛能散结,热能去寒,我们所以认为三物备急丸治疗寒积、冷积, 这是主要的药。它与干姜相配,散中焦之寒,去中焦之积,这是非常合适的,这是一种正治,寒积在内,用辛热之药散而下之。可是这个大黄看起来呢,它摆在第一个位置上,大黄这味药在这里用量更小了,所以可以考虑,虽然摆在第一位,也是所熟悉的泻下药,在这儿它确不是为主的,而是一个相反相成的药,是一个佐治药。

我们知道巴豆是有毒的,那么大黄可以制巴豆之毒,用了大黄以后,跟巴豆相配以后,可以既缓和又加强了它的作用,就是说既能使它泻下的作用缓一些,又能使它的作用加强,这个加强就是持续一些。因为巴豆这个药吃了泻也是很厉害的,很快的,但是往往你一泻而通并不一定能把所需要去除的实积给去了。既实的实邪给去了,另外,用巴豆这味药一定要按书上说的:去皮、去心,去油,它实际上象花生仁一样,外面有个硬壳,里面有个软皮,这个心呢,就象花生的仁,籽一样,它这巴豆里面也有这东西,这都要去了,去了以后,再压了去油以后再用,实际上用的是巴豆霜,这个东西量可不能大,因为这个巴豆油,皮肤上沾了,一摸上就起泡,发泡,所以有些发泡疗法,是用巴豆贴的。例如牙痛,外面贴一层叫它起泡,还有一个疮,出不了头,皮破不了,也用巴豆,类似斑蝥的情况,但它的毒性没有斑蝥大,而且它这个毒性通过去油之后可以缓解很多,它这个服法要注意,另外这个虽然始见于《金匮》,它是在《千金》里面,它就是走路走急了,饿了,又渴又饿,原来是治这个的,又渴又饿的情况下,吃饼,喝冷水,突然的发生心腹的急痛,痛如锥刺,所以这个问题,所以凡是里面实积比较厉害,气不通,用它相当好,但是用量要小,所讲这个灌的方法都是在危急的情况之下,痛的晕厥过去,气闭证而使用的。通过这个方子还可以看一看白散,通过白散里面对于泻不泻的问题,和热服,和冷服,一个是促进它泻,一个是止它的泻,跟巴豆用了之后泻不止的时候,可以喝冷水,喝冷粥,都可以解它,这解药的,用热的就可以加强嘛,同时用白散用的是桔梗,还有贝母,所以它不象巴豆跟干姜相配如此的辛热,跟大黄相配加强了泻下,所以它那个主要是在胸膈之间,有寒痰内积,在膈上可以吐,在膈下可以泻,三物备急呢,有时候吃了也能吐,前面讲了胃分三脘,在上方吐,在中方消,在下方下,所以它有时候也出现这么个情况,但是用量一定要很小,不能大,一般大人用个一二分就不错了,管用。

泻下剂就介绍到这个地方,因为还有一些泻下的方,治疗瘀血的,去痰的,去食的,在消导剂里面,理血剂里面,祛痰里面还要介绍,特别刚才提到的阴水和阳水,一个是热,一个是寒,那么这个在祛湿剂里面还要讨论,所以方剂,有时候在前面有些东西可以简单一些,有些问题引伸,延伸不要复杂,不要过深,逐步的在后面跟前面联系起来,所以在讲课当中,一定需要把一个全教材东西,自己心里才有数,哪些地方讲什么,哪些地方留在后面,哪些地方在前面讲的时候,把后面的问题作为一个点破,在后面讲的时候,再和前面进行对应,这样就有一个有机的联系,有个反复的深入,这样学到的东西就更完整一些,更系统一些。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主治】心腹胀满冷痛如锥刺,二便不通,舌苔白滑浊腻,脉沉紧有力,甚则神昏肢厥,气急口噤。
【方论选萃】明•吴昆:饮食自倍,冷热不调,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脾胃以饮食而养,亦以饮食而伤,故饮食自倍,填塞至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则令人腹痛欲死。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也。以平药与之,性缓无益于治,故用大黄、巴豆夺门之将军以主之;佐以辛利之干姜,则其性益速而效益捷矣(《医方考》)。清•柯韵伯: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州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乃仿仲景白散而加峻者与!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为吐、下两解法;此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治,所以但讲虚寒,不议及寒实也(《古今名医方论》)。清•汪讱庵: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以下热结,巴霜辛热以下寒结,加干姜辛散以宣通之。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医方集解》)。清•张璐: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腑,舌苔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太热伤阴故也(《张氏医通》)。清•王晋三:备,先具以待用也;急,及也,谓临事之迫也。《金匮》以备急丸救中恶客忤神昏口噤者,折齿灌之立苏,若临时制药则无及矣。巴豆辛热大毒,生用性急,开通水谷过路之闭塞,荡练五脏六腑之阴霾,与大黄性味相畏,若同用之,泻人反缓。妙在生大黄与生干姜同捣,监制其直下之性,则功专内通于心,外启胃之神明,协助心神归舍,却有拔乱反正之功(《绛雪园古方选注》)。清•黄竹斋:案《本经》述大黄之功能,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巴豆之功能,曰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盖大黄之性直下,而巴豆兼有横行之势也,故张隐庵云,凡服巴豆即从胸胁大热达于四肢,出于皮毛,然后复从肠胃而出。若中恶客忤、停尸卒死等证,因五脏中邪而致,九窍闭塞不通,安得不须巴豆之辛温以开之,惟欲其令秽浊之邪顺行而下,必当佐以大黄之苦寒,又恐其阴脱,乃用于姜守住其脾,不使倾笥倒箧尽出无余,制方之妙,义精如此,物理小识巴豆同大黄则泻反缓,盖巴豆恶大黄,而仲景备急丸同用之,王好古曰可以通肠,可以止泻,世不知也(《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近代验证】
例一 邹维德治肠梗阻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曹某某,女,45岁,工人。患者原有血吸虫病史,脾脏已切除。近年来大便三至五日一解,形细而量少,继则腹部渐膨。一日去外地探亲,忽觉腹部疼痛剧烈,大便三日未解,至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寓居客地,诸多不便,要求给予保守治疗。经灌肠、服药后,大便虽解而量少,腹痛得减而膨存。乃出院回家,前来邹老处要求服中药治疗。视舌暗而不鲜,切脉弦而微数。诊为宿垢留于肠间,即投三物备急丸(胶囊)1克。四至五小时后,腹中雷鸣,解下粪便甚多,且臭气满室,腹膨随即消失。嘱服糯米粥一碗,调理脾胃以善其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