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实脾散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方]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 木瓜去瓣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上㕮 咀,每服四钱(12 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解]本方所治之水肿,亦谓阴水,乃由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肢体浮肿;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停之征。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且能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前者以附子为君,不用干姜,故偏于温肾,温阳利水之中又佐以芍药敛阴柔筋,缓急止痛,故其主治阳虚水肿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等;实脾散以附子、干姜共为君药,故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佐入木香、厚朴、槟榔、草果等行气导滞之品,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等气滞见症者。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可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大便秘结者,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4.使用注意 若属阳水者,非本方所宜。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二八引《济生》。 功效: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厚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 2.《金鉴》:脾胃虚,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脾胃寒,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 3.《方剂学》: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

附注: 按:本方方名,《准绳·类方》引作“实脾饮”。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大附子1个(去皮脐),草果(去皮)2两,干姜(炮)2两,甘草1两(炙),大腹(连皮)6个,木瓜1个(去瓤,切片)。

出处: 《本事》卷四。

主治: 脾元虚,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日午用沸汤点服。

制备方法: 用水于砂器内同煮至水存半,劈开干姜,心内不白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锉,焙为末。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此温通之方也。大附子气味咸辛大热,入手足少阴;草果气味辛温,入足太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大腹皮气味苦辛温,入手足太阴、能下气利温;木瓜气味酸平,入手足太阴。此脾元虚弱,不能运湿,致面浮足肿,非辛温通阳,则脾阳不能振也。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草果仁(研)、大腹皮、木瓜、木香(研)、厚朴(姜炒)、白术(土炒)、茯苓、甘草(炙)。

出处: 《金鉴》卷五十四。

主治: 阴水。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主水,外泛作肿,内停作胀,二便不实,身不热,心不烦者。

用法用量: 加大枣2个,水煎服。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人参5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缩砂仁5钱,丁香2钱,木香(炮)2钱,麦芽5钱,石莲肉5钱,曲饼5钱,陈皮(去白)5钱,山药5钱,良姜(油炒)5钱,青皮(去白)5钱,冬瓜仁5钱,肉豆蔻3个(煨),薏苡(姜炒)3钱,香附子(炒去毛)3分,扁豆(姜炒)3钱,甘草(炙)3钱,陈米1撮(炒)。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七一。

主治: 小儿脾胃虚冷,吐痢不止,不进乳食,慢惊慢脾等证;及治痘证下痢,不能收涩者。

用法用量: 常服,枣汤调,或米汤烧盐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白术2两(炒),附子1两(炮),干姜1两(炒),厚朴1两半(制),木香1两,茯苓1两半,泽泻1两半,猪苓1两半,炙草5钱,姜皮1两。

出处: 《医略六书》卷二十。

功效:实脾利水。

主治: 命火衰微,不能生脾土而气滞不化,寒水侵浸,泛滥于肌肉之间,肿满如泥,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空心沸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各家论述: 方中附子补火扶阳,白术实脾制水,干姜温中气以散寒,厚朴散滞气以除水,泽泻泻膀胱之水,茯苓渗脾肺之水,猪苓利三焦之水,姜皮散皮肤之水。为散,汤调,俾真火内充,则土暖水温而阴寒自散,滞气无不化,肿满无不除矣。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肉豆蔻(煨)5分,薏苡仁5分,山药5分,砂仁3分,神曲(炒)3分,麦芽3分,扁豆3分,陈皮3分,冬瓜仁3分,甘草(炙)3分,木香2分,丁香2分,石莲肉(炒,去心)7个,陈皮49粒。

出处: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主治: 小儿脾胃虚冷,吐泻不止,不进乳食,慢惊慢脾等证,及治下痢。

用法用量: 上药作1服。用水1钟,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5分,食前服。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钱半,木瓜(去瓤)1钱半,木香(不见火)1钱半,附子(炮,去皮脐)1钱半,干姜(炮)1钱半,草果仁1钱半,大腹皮1钱半,甘草(炙)1钱。

出处: 《奇效良方》卷四十。

功效:实脾土。

主治: 阴水发肿。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5片,大枣1一个,煎1钟,不拘时服。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萝卜子、木通、薏苡仁、车前子草、赤小豆、冬瓜仁。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八六。

功效:补脾消积,进食。

主治: 积饮。

用法用量: 糯米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实脾散

别名:实脾散

组成: 川芎、茯苓、甘草、白术。

出处: 《幼科类萃》卷六。

主治: 小儿余热不除。

用法用量: 用水煎,食远服。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