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W 五苓散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猪苓十八铢(9g),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桂枝半两(6g),去皮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方解]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五苓散(《伤寒论》)

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1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腑,胜结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

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烊化)、滑石、泽泻,水煎服)与五苓散皆为利水之剂,但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由热伤阴而致的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及少阴证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或血淋、尿血,属阴虚有热者,偏重于治阳明、少阴二经水热已伤阴者;五苓散偏于治太阳经水热,有表里证,未伤阴者。若阳明病,出汗多,口渴引饮者,二汤均不可用,以免利尿重亡津液。

我常用五苓散加黄芩9克、黄连9克、黄柏9克、生地9~15克、木通6克,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数、不利,尿道不痛,口渴但不欲多饮,舌苔黄腻,查尿常规阴性者。也常以上方去桂枝,加柴胡10克,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属于下焦湿热证者。如小便时疼而带血者,再加小蓟炭30克、茅根炭30克、瞿麦15克,黄柏改为黄柏炭12克。

我也用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重用生地(40~50克),改桂枝为肉桂1~3克,加生石膏30~40克、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用以治糖尿病消渴引饮者,不但能止渴,并且能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五苓散去桂枝名四苓散,主用于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者。去桂枝、泽泻名猪苓散(《金匮要略》),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如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加人参名春泽汤,可助气化以生津液,故曰“春泽”,治体虚无大病而口渴,或大病愈后口渴者,(有的加甘草)。改桂枝为肉桂,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为末服,名桂苓甘露饮,能清六腑之暑热,化气利湿,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合平胃散同用,名胃苓汤,治伤湿停饮、食滞腹痛、中暑泄泻、口渴、小便不利等症。总之,本方为利水祛湿之剂,古今以本方加减变化者甚多,全在医者临床时,神而明之,灵活掌握,不—一赘述。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 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1],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 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 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方解

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治标;

白术――健脾,治本;

桂枝――辛温解表,用以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

问答题

五苓散主治何证?病机有何特点?方中配伍桂枝有何作用?

比较题

五苓散、猪苓汤都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有何不同?

防己黄芪、五皮散都可以治疗水肿,有何不同?



[1] 头痛微热:代表表邪未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