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S 四物汤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9g)川芎(6g)白芍(9g)熟干地黄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干,12g)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15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食前热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解]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是从《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本方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血虚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舌、爪甲等失于濡养,故色淡无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损,肝血不足,加之血行不畅,则月经不调,可见月经量少、色淡、或前或后,甚或经闭不行等症;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血行不畅易致血瘀,可见脐腹疼痛,甚或瘕块硬结;脉细涩或细弦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象。治宜补养营血为主,辅以调畅血脉。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润,人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用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本方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治外伤瘀血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者。
4.使用注意 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则非所宜。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10克、熟地12克、白芍5克、川芎5克,水煎空腹服。

本方主治一切血虚、血热、血燥及妇女月经不调诸证。方中以当归辛苦甘温,能入心脾而生血为主药;地黄甘平入心肾,滋阴生血为辅药;白芍酸寒,入肝脾,敛阴养血为佐药;川芎辛温走窜,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药。四味药二静(地黄、白芍)二动(当归、川芎),动静结合,有补血、和血、活血、调经之效。

本方对血分有病者,是很常用的药方。临床上以本方加减变化出来治血病的药方很多。例如把熟地换为生地,俗称“生四物”,用于治疗血虚生热。对血虚潮热,手足心热者,可再加龟板、鳖甲、秦艽。本方加桃仁、红花,名“桃红四物汤”,可治血瘀、血滞者。加蒲黄炭、京墨,去川芎,可治经血不止。加艾炭、阿胶,去川芎或减少川芎用量,名“胶艾四物汤”,常用于月经过多。加香附、牛膝、桃仁、红花,治月经后错或二三个月一行。加黄芪、人参,寓有阳生阴长之义,可治各种大失血,能补气而生血(去掉川芎或减小用量)。

我治疗女子月经过期不来,经闭数月甚或1年多不来潮而成痨者,常用桃红四物汤加茜草30克、乌贼骨10克、香附10克、牛膝10克,另加服大黄䗪虫丸,每次1丸,每日2次,常取良效。

1975年1月我曾用此方重用生地30~45克,去川芎,加元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仙鹤草30克,以及阿胶、黄柏、生石膏、川续断、补骨脂、白茅根、茯苓等随证加减,治疗一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大医院3次骨穿证实),中医辨证为血热,下元不固,月经过多,小便淋痛,曾经几个大医院用大量补血、补气药以及胎盘粉、三七等医治未效,经服上方(以凉血为主,兼益脾肾,随证加减),至1976年3月即参加半日工作,血红蛋白升到10.5g%左右,1976年9月即上全日班,血红蛋白11.5g%,白细胞3700/mm3,网织红细胞1.8%,经过多次追访,至今健康,全日工作。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论治,此例经验可供参考。

本方加黄柏、知母、元参,名滋阴降火汤,治阴虚火旺;加黄连、胡黄连,名二连四物汤,治气旺血虚,五心烦热,夜间发热;生熟二地同用,再加黄芪、丹皮、升麻、柴胡,名三黄补血汤,治亡血血虚,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去白芍、地黄,为末,水煎服,名佛手散,产前服用可治妊娠伤胎,难产者服之可使易产,产后服用治血虚头痛等。

注意,凡遇血崩、血晕(因大失血而晕厥)、产后大出血等症,不可单纯用四物汤,必须加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等,并须结合具体证候随证加减。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此方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血于仓促,能调阴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阴之本,为血分立法,不专为女科套剂也。”所以,那种以为本方为妇女病专用方,不论胎前、产后,随证加一二味,即认为可以取效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学者不可不知。

四物汤与归脾汤均能养血,治疗血虚之证。四物汤偏入肝肾,而以治血虚、血热、血燥为主;归脾汤偏入心脾,而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血虚,怔忡健忘,惊悸不眠,四肢倦怠为主。四物汤单纯补血,归脾汤则可气血双补。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组成】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方诀】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禁忌】斟酌。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方解】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它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对诸种血虚证,均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脉虚损,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再加下焦寒滞,则小腹作痛。若脾虚而不摄血,肾虚冲任不固,则崩中漏下等证也可相继发生。又或肝寒血滞,血行不畅而瘀停,可兼见癥块硬结,少腹脐周作痛。本方一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故全方尽属血分药。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
【化裁】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克酌加炮姜、桂枝、吴萸、枳壳、香附、桑寄生、续断温寒、理气,行血、止痛。如妊娠胎漏,可加阿胶、酒炒艾叶、炙甘草变为“芎归阿胶汤”。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而逐瘀行血。若血虚而有郁热,可加黄芩、丹皮。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总之,本方随证加减,可统治诸种血证。
【附方】圣愈汤、桃红四物汤
【附注】
【文献】方论 张秉成:“夫人之所赖以生者,血与气耳。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之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补气者,当求脾肺;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以流动之。总之,此方乃调理一切血证是起所长,若纯属阴虚血少,宜静不宜动者,则归、芎之走串行散,又非所宜也。”《成方便读》
 
【组成】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方诀】
【功用】补血调血。

四物汤的临证用药配伍探析

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 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始载于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用治外伤瘀血作痛, 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 用于妇人诸疾, 而丹溪推广其用, 后世治多种内伤杂病亦能屡获奇效。四物汤的药味组成中, 熟地黄甘温, 味厚而质柔润, 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 当归甘温, 善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臣药; 白芍药酸寒, 能敛阴和营为佐药; 川芎辛温, 可活血行气为使药。方中熟地黄、白芍药为血中之血药, 主血之静, 养五脏之阴, 滋阴养血而补血; 当归、川芎是血中之气药, 主血之动, 调营中之气, 活血行气而和血。故归芎与地芍相合, 则行血而不伤血; 地芍得归芎之助, 则补血而不滞血。四药相配, 动静结合, 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刚柔相济, 阴阳调和, 营血得生, 共奏补血和血之功。

四物汤既有补血治疗血虚的作用, 又具有和血调血的功效, 故血瘀、血寒、血热、血溢等证, 也可以用其加减进行调理。正如《成方便读》所言: / 一切补血诸方, 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0。又云/ 此方乃调理一切血证, 是其所长0。盖一切血证者, 无外乎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血溢之类也, 故无论外伤瘀血作痛、妇人诸疾, 还是其他内伤杂病, 凡属营血虚滞之证,需补血养血、调血和血者, 皆可以四物汤为根本, 按证施治, 随证加减, 化裁配伍, 灵活变通, /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0, 临床应用必能屡获良效[ 1- 2] 。

血虚类病证的临证化裁配伍

1. 配伍补气药 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且/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 生于无形之气也0,亦即阳生阴长, 故汪廷珍曰:/ 血虚者, 补其气而血自生。0《本草求真》亦云: / 血属有形, 凡有形之物, 必赖无形之气以为之宰, 故参、芪最为生血要药。0故在四物汤补血基础上, 配伍补气药物, 如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党参之类, 则气旺血得以化生。代表方如《正体类要》之八珍汤, 主治血虚而兼有气虚者, 方用四物汤补血, 配伍人参、茯苓等以补气生血, 乃历来公认的补气养血之方。又如四物汤加人参、黄芪组成圣愈汤, 以及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十全大补汤, 均能益气补血。

2. 配伍滋阴药 血属阴, 故血虚一般都会伴随阴虚的症状, 如口咽舌燥, 形体消瘦等; 甚或阴虚生内热, 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 骨蒸盗汗等。故而在四物汤补血滋阴基础上, 若配伍滋阴泻火之品, 如地骨皮、知母、黄柏之类, 则疗效愈笃。代表方如《济阴纲目》之加味四物汤, 主治血虚并见阴虚骨蒸者, 方中四物汤补血, 配伍地骨皮、丹皮等滋阴泻火, 诸药合用, 共奏补血滋阴退蒸之功。

3. 配伍熄风药 血虚或由生血不足, 或失血过多, 或久病耗伤营血, 致肝血不足, 筋脉失养, 或血不荣络, 虚风内动, 则见肢体麻木不仁, 筋肉跳动, 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此为血虚生风。故应以四物汤补血为主, 配伍熄风药, 诸如天麻、木瓜、秦艽之类, 寓/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0之意。代表方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神应养真丹, 主治血虚证兼血不荣络、虚风内动者。方以四物汤补血养血, 配伍天麻熄风止痉等, 则营血充盈, 虚风自止也。

4. 配伍祛风药 血虚肌表腠理不固, 易受风邪侵袭, 常可见瘾疹瘙痒、赤白游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以及中风、痹证等, 此乃血虚受风, 非祛风类药不能除也。是故应予四物汤补血以治本, 配伍祛风药物以治标, 诸如防风、荆芥、秦艽、羌活、白鲜皮、蝉蜕之类。代表方如《医垒元戎》之风湿六合汤, 主治血虚证兼中风湿之气者, 其以四物汤补血治其本, 配伍防风祛风, 且引苍术入表, 苍术燥脾湿, 脾主肌肉, 常用苍术皮以治表, 是故风湿得除, 从而达到标木兼治的目的。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大秦艽汤, 即是在四物汤基础上, 配伍秦艽、防风、羌活等, 起养血活血、祛风清热之功效,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再如《备急千金要方》之独活寄生汤, 亦即四物汤化裁加味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等, 而成治疗痹证之要剂。

5. 配伍安神药 血虚因营阴亏少, 可致心血不足, 则神魂不交, 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如《丹溪心法》云: / 人之所主者心, 心之所养者血, 心血一虚, 神气不守, 此惊悸之所肇端。0故在四物汤补血的基础上, 应配伍安神之品, 如酸枣仁、茯神、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之类, 共成补血安神之剂。代表方如《医略六书》所载之四物补心汤, 主治血虚证兼见心神失养者, 方用四物汤补血养营, 配伍枣仁、远志、茯神等补心安神, 则心血内充, 心神得养, 所见之症皆除也。还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养荣汤, 即以四物汤为基础化裁加减, 去川芎而配伍远志、人参、茯神等, 亦起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效。

6. 随四时加减配伍 四物汤虽为/ 一切血病通用之方0, 施治用药亦应遵循因时制宜。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指出:/ 产后世人多用乌金四物汤, 是不知四时之寒热, 不明血气之虚与实, 是医人误之耳, , 四物汤常病服饵, 四时各有增损0。认为妇人四季及常见病均可用四物汤加减调治, 主张用四物汤应随四时而加减变化: / 春倍川芎, 夏倍芍药, 秋倍地黄, 冬倍当归,, 春防风四物, 夏黄芩四物, 秋门冬四物, 冬桂枝四物, 此四时常服随证用之也。0这对四物汤的灵活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3] 。

血瘀类病证的临证化裁配伍

1. 配伍活血祛瘀药 盖血虚之证, 血行每每不能畅达, 易于凝滞成瘀, 终成血虚血瘀之证。而瘀血又可阻碍新血的生成,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故而在四物汤的基础上, 宜加用活血祛瘀药物, 诸如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药之类, 使补血而不留瘀, 行血而不伤血。代表方如《医宗金鉴》所载之桃红四物汤, 主治血虚证兼血瘀明显者, 以四物汤补血, 加桃仁、红花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 则血虚血瘀之症均可消矣。《医林改错》中所载五个逐瘀汤, 无不是以此随证加减化裁而成。

2. 配伍理气药 因血虚易于凝滞成瘀, 血瘀可阻碍气机的调达以致气滞, 而气滞又可进一步加重血瘀, 是故在四物汤补血和血基础上配伍理气活血药物, 如枳壳、香附、木香之类, 可共奏补血活血行气之功。代表方如《妇科大全》之延胡索散, 主治气滞血瘀腹痛, 以四物汤改白芍为赤芍, 加入枳壳、木香、桃仁、延胡索等以活血行气止痛。另如香附四物汤, 为四物汤加香附而成, 亦为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之良方。

血热类病证的临证化裁配伍

血虚者血液易于瘀滞, 瘀久易于化热, 则常出现血虚血热之象, 故在四物汤补血活血的同时, 辅以清实热药物, 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之类, 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代表方如《 医垒元戎》 之石膏六合汤,主治血虚伴见身热口渴, 蒸蒸而烦, 脉长而大等之征者。其以四物汤补血养血, 配伍石膏、知母清热除烦, 共奏补血清热生津之效, 则血虚自愈、实热皆除也。如若四物汤加黄芩、黄连, 名曰芩连四物汤, 能养血清热凉血,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症。

血寒类病证的临证化裁配伍

血虚并见血分有寒之证, 如《伤寒贯珠集》 云: / 脉细欲绝者, 血虚不能温于四末, 并不能营于脉中也, 夫脉为血之府, 而阳为阴之宅, 故欲续其脉, 必益其血, 必温其经。0故在四物汤补血为主的同时, 宜加温里散寒、温通血脉之品, 如肉桂、香附、吴茱萸、桂枝、细辛之类。代表方如《仁斋直指方论》之艾附暖宫丸, 主治血虚证兼见血寒者。其以四物汤滋养补血为主, 配伍香附、吴茱萸、官桂温经散寒等, 既能滋阴补血以治血虚之本, 又能温经散寒以治虚冷之标。

《金匮要略》之温经汤, 即乃四物汤去熟地黄, 加吴茱萸、桂枝等化裁而成, 而起补血和血、温经散寒之功。

血溢类病证的临证化裁配伍

《妇人大全良方》 云: / 妇人以血为基本0, 强调/ 女子调其血0, 冲任虚损, 或月经淋漓不止, 或崩漏下血不绝, 或胞阻胎漏下血, 均宜在四物汤补血之时, 加以养血止血调经之物, 如艾叶、阿胶、茜草、三七之类[4- 《] 。代表方如《金匮要略》之胶艾汤, 主治血虚证兼见下血者。其以四物汤补血为主, 配伍艾叶、阿胶、炙甘草等止血调经, 具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 用于妇人下血亦可。

四物汤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基本方, 以上所述仅为其常用的临证化裁配伍用药情况。但实践中只要谨守/ 四物归地芍川芎, 营血虚滞此方宗, 血家百病俱可治, 临证之时在变通0之训, 师古不泥, 博采众长, 触类旁通, 知常达变, 则于临证遣药, 方能游刃有余, 宛如活水源头用之不竭矣!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出处: 《理伤续断方》。

功效:调益营卫,滋养气血。

主治: 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失眠,唇淡,舌淡脉弱;妇女营血虚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妊娠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下;以及各科疾病属于血虚或血行不畅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空心热服。

各家论述: 1.《元戎》:熟地黄补血,如脐下痛,非此不能除,乃通于肾经之药也;川芎治风,泄肝木也,如血虚头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经之药也;芍药和血理脾,如腹中虚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经之药也;当归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肾经之药也。 2.《医方集解》引《玉机微义》:川芎,血中之气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当归,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分三治,全用活血,各归其经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血虚腹痛也。此特血病而求血药

附注: 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卷十六)。《妇人良方》:此药不知起于何代,或云始自魏·华佗。今《产宝方》乃未梁时节度巡官咎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国朝太平兴国中修入《圣惠方》者数方。自后医者易散为汤,虽无杰特之功,但善用者若驭良马,以意驱策之,则随意无所不至,自可珍也。自皇朝以来,名医于此四物中增损品味,随意虚实寒燠,无不得其效者,然亦非止妇人之疾可用而已。按:本方改为丸剂,名“四物丸”(见《饲鹤亭集方》)。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9钱,白芍3钱,川芎1钱,熟地9钱,五味子1钱,麦冬3钱。

出处: 《石室秘录》卷三。

功效:补血,养肺金。

主治: 中暑伤气。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中暑伤气,而调治之法,不可以治气为先,当以补血为主。盖阳伤则阴血亦耗也。此方全是阴经之药,又加之麦冬、五味,以养肺金,金即旺,可以制木之克脾,则四物生肝而安于无事之福也。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人参3钱,白术3钱,黄耆3钱,干姜2钱(炮),附子2钱(炮),甘草2钱(炙),陈皮2钱,当归2钱,柴胡5分,升麻5分。

出处: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主治: 脾肾虚寒,疮属纯阴,或药损元气,不肿痛,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厥逆,及阳气脱陷。

用法用量: 酒、水煎服。

加减: 如不应,倍加姜、附。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赤芍、丹皮、玄胡索、宫桂(又方用山楂)。

出处: 《女科万金方》。

主治: 产后余血不尽,小腹痛。

用法用量: 煎浓汤服。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玄胡索、威灵仙、官桂各等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二四。

主治: 癥瘕积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酒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甘草2两(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葱白(锉)2-7茎,赤小豆(拣)3合。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主治: 脚气冲心。

用法用量: 以水5盏,煎至2盏半,去滓,分温2服,空心早晚食前服尽。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1钱,白芍3钱,川芎1钱,熟地4钱,白果5个,何首乌3钱,桑叶7片。

出处: 《石室秘录》卷四。

功效:补血。

主治: 血脉不足之症,任督阴阳各经络不足,或毛发之干枯,发鬓之凋落,或色泽之不润,或相貌之惟悴。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此方妙在用白果以引至唇齿,用桑叶以引至皮毛,用何首乌以引至发鬓,则色泽自然生华,而相貌自然发彩矣。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葛根汁1升,生地黄汁1升,赤蜜1升,麦门冬汁5合。

出处: 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主治: 骨实,苦酸疼烦热。

用法用量: 上搅调,微火上煎之3-4沸,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若人身中骨实髓充,极为美事,岂有反用药治之理?盖缘风热入于头额眉棱骨间酸痛烦热,故用葛根专走阳明之经,以祛上盛之邪,兼滋胃中津气,使水升火降于一弹顷;并地黄、麦冬汁,及赤蜜滋培津血,以杜风火之复入也。

附注: 四物方(《普济方》卷三十三)。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贝母1两(去心),紫菀1两(去苗土),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

出处: 《医灯续焰》卷十四。

主治: 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5-7沸,去滓稍冷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加减: 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3枚同煎。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熟地、白芍药、牡丹皮、当归。

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引王海藏方。

功效:补血。

主治: 血虚咳嗽;肝阴不足,小便不利。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桔梗3分,紫菀3分,甘草1分(炙),麦门冬7分(去心)。

出处: 《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主治: 小儿10日以上至50日,卒得暴咳,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1升,煮取6合,去滓,分5服。以愈为度。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生地黄3钱,僵蚕2钱(姜汁炒),川芎2钱,白芍1钱5分,银花各1钱5分,当归1钱,粉草1钱,青果1粒。

出处: 《白喉全生集》。

主治: 白喉虚热,虚阳上浮,白见于关内外,色稍不润,喉内红肿,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虽黄而滑,小便略赤而长,饮食稍碍,心烦不眠。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赤芍药、羌活、蝉蜕、木贼、黄芩、大黄、蒙花、粉草、桔梗、蒺藜、郁金、当归、防风、龙胆草、独活、川芎、石膏、川椒、菊花、草决明、车前子、谷精草、黄连、苍术、荆芥。

出处: 《银海精微》卷下。

主治: 小儿斑疮入眼,眼赤者。

用法用量: 加灯心10根,水煎,温服。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槐花、黄连、御米壳各等分。

出处: 《丹溪心法》卷二引《保命集》。

主治: 下痢纯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锉。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人参、芍药、川芎各等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五三。

主治: 产母荣卫大虚,血气未定,或内积虚损,外伤燥热,饮食甘辛,令口于痞满者。

用法用量: 加乌梅,水煎服。
 
名称: 四物汤

别名:四物汤

组成: 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山栀1钱,熟地黄1钱。

出处: 《医部全录》卷四一三。

主治: 小儿颅解,鼻衄,颏间色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