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各60g)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方解]本方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使用注意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方类聚》卷150:“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2.方论选录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4录柯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临床报道]
杨氏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牡汤为主加减治疗重症自汗45例,并设以谷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综合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杨百京.玉屏风散合桂枝龙牡汤治疗重症自汗45例。四川中医 2002;20(3):43]
[实验研究]
为观察高、中、低三种浓度加味玉屏风汤对截肢应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前列腺素Ⅱ(PCE2)的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应激+5%加味玉屏风汤组、应激+2.5%加味玉屏风汤组、应激+1.25%加味玉屏风汤组,应激组动物均行截肢手术,应激前注射各浓度加味玉屏风汤1周。结果显示:加味玉屏风汤可拮抗应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和分泌TNFa、PCE2,的增加。提示加味玉屏风汤能有效调节应激过程中巨噬细胞吞噬和分泌功能的紊乱,这可能是该方防治应激性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陈新,等.加味玉屏风汤对截肢应激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中医研究 1997;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