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J 健脾丸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健脾丸
《证治准绳》

[组成]白术炒,二两半(75g)木香另研 黄连酒炒 甘草各七钱半(各22g)白茯苓去皮,二两(60g) 人参一两五钱(45g)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热,纸包槌去油,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本方重用白术、茯苓为君,健脾祛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人参、山药益气补脾,以助苓、术健脾之力,是为臣药。木香、砂仁、陈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可解除脘腹痞闷,又使全方补而不滞;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为消补兼施之剂,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因方中含四君子汤及山药等益气健脾之品居多,故补重于消,且食消脾自健,故方名“健脾”。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虚食滞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湿甚者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中祛寒。本方为消补兼施之剂,但补益之药多壅滞,消克之品易伤脾,临床应用时应权衡轻重,配伍适宜。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属脾虚食滞者。
 
名称:健脾丸

组成:人参2钱(烘),甜白术1两(土炒),云苓1两,五谷虫5钱(炒),鸡肫皮5钱(炒黄),陈皮3钱(炒),须黄连2钱(酒炒),炙甘草2钱,炒麦芽5钱,焦山楂5钱,神曲5钱(炒黑),虾蟆皮3张(炙)。

出处:《慈航集》卷下。

功效:健脾长肌,调补精神。

主治:小儿脾虚腹大,四肢消瘦,一切伤脾疳证。

用法用量:每服1丸,或早或晚开水化服。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如桂圆大;贫人无力用参,以党参8两熬膏为丸。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1两(土炒),茯苓1两,人参3钱,木香3钱,神曲5钱,山药5钱,米仁5钱,楂肉1两,广皮5钱,扁豆5钱。

出处:《幼科金针》卷下。

主治:小儿脾疳。

用法用量:黄米汤冲服。

制备方法:上为末。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名称:健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2两,陈皮、麦芽(炒)2两,山楂(去核)1两半,枳实3两。

出处:《医方集解》。

功效:开胃健脾。

主治:脾虚气弱,饮食不消。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胸腹胀满,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神曲糊为丸。

各家论述: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矣;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戊己不足,胃为戊土,脾为己土,故以二药助之使化;枳实力猛,能消积化痞,佐以参、术,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也。夫脾胃受伤,则须补益;饮食难化,则宜消导。合斯二者,所以健脾也。
 
名称:健脾丸

组成:人参(少者,以山药2两炒黄代之)1两,黄耆(蜜炒)1两,白术1两,当归1两,茯苓1两,神曲(炒)5钱,山楂肉5钱,白芍(酒炒)5钱,地骨皮5钱,白扁豆(炒,去皮)1两,橘红5钱,陈皮5钱,川黄连(炒)4钱,百合8钱。

出处:《会约》卷二十。

主治:麻后失调,体瘦气虚,或成疳疾,或生泄泻。

用法用量:每用2钱,少加白糖,开水调服。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加减:肚硬有积,加谷虫3钱。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名称:健脾丸

组成:人参2两,白术4两,茯苓2两,山药2两,扁豆2两,苍术2两,芍药2两,陈皮2两,甘草5钱,砂仁5钱,木香5钱,黄连1两,楂肉1两。

出处:《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主治:小儿脾虚身热。

用法用量:沙糖汤调米汤化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名称:健脾丸

组成:橘皮48两,山药48两,白术(炒)72两,黄耆24两,厚朴(炙)24两,甘草24两,苍术(炒)24两,泽泻24两,猪苓24两,扁豆(炒)24两,桔梗24两,白芍24两,芡实(炒)24两,茯苓24两,苡米(炒)24两,莲子肉24两。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效:理气健脾,和胃祛湿。

主治:饮食不节,停食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冷汗水为小丸。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5两,白茯苓3两,白芍药3两,半夏(姜制)3两,陈皮2两,神曲2两,山楂肉2两,当归(酒洗)2两,川芎2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

功效:健脾胃,进饮食,消化水谷。

主治:嗳气。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荷叶汤,作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微炒)5两,陈皮(洗净,存白)3两,半夏(泡7次,姜汁拌炒)3两,神曲(炒)2两,山楂(去子,蒸,晒)2两,归身(酒洗)2两,白芍药(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川芎(小者佳)1两半,黄连(姜汁炒)1两半,香附(童便浸)1两,枳实(面炒)1两,炙甘草1两。

出处:《扶寿精方》。

主治:脾胃病。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食后滚白水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荷叶包老米饭,慢火上蒸饭为丸,如小赤豆大。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土炒)4两,扁豆(炒)4两,莲肉(去心)4两,茯苓4两,薏苡仁(炒)4两,麦芽4两,山药4两,五谷虫2两,白芍(酒炒)2两,远志(去心)2两,山楂2两,神曲2两,陈皮2两,泽泻2两,甘草1两6钱,砂仁6钱,桔梗1两2钱。

出处:《慈幼新书》卷十。

主治: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食远白汤服。

制备方法:荷叶煎水,老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加减:有积,加鸡肫皮。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白者)2两半(炒),木香(另研)7钱半,黄连(酒炒)7钱半,甘草7钱半,白茯苓(去皮)2两,人参1两5钱,神曲(炒)1两,陈皮1两,砂仁1两,麦芽(炒,取面)1两,山楂(取肉)1两,山药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1两。

出处:《准绳•类方》卷五。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劳倦。食积。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下午各服1次,陈米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附注:大健脾丸(《不居集》下集卷九)。
 
名称:健脾丸

组成:枳实1两(麸炒),白术3两(麸炒),陈皮2两,神曲1两(炒),木香5钱,半夏(姜制)1两,黄连(炒)1两,黄芩(炒)1两,厚朴(姜制)1两,当归(酒洗)1两,香附子(去毛)1两,大麦芽(炒)1两,白芍(酒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5钱。

出处:《鲁府禁方》卷一。

主治: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后白米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荷叶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健脾丸

组成:半夏曲1两(炒),白术2两(土炒),枳实1两(麦麸炒),陈皮8钱,神曲7钱(炒),麦芽粉7钱(炒),卜子7钱(炒),砂仁3钱,白茯苓8钱,厚朴7钱(姜汁炒),木香3钱,白扁豆8钱(炒),白芍8钱(酒炒),山药1两(炒),甘草5钱,黄连7钱(姜汁炒),人参5钱,香附7钱(醋炒),山楂7钱,藿香7钱,滑石1两5钱(如不善飞,六一散代之)

出处:《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功效:饮食多进,生肌长肉。

主治:小儿粪后红。

用法用量:每服1-2丸,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名称:健脾丸

组成:人参4两,白术4两,枳实3两,山楂1两5钱,麦芽1两,陈皮1两。

出处:《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主治:食后不便转化,因而食少。

用法用量:口服。

制备方法:神曲糊为丸。
 
名称:健脾丸

组成:胃苓丸加山药2钱,莲肉2钱,木香8分,砂仁8分,白术1钱半,当归1钱,麦芽(炒)1钱,神曲(炒)1钱。

出处:《育婴家秘》卷三。

功效:养脾进食,调理胃气,和养荣卫。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4两(土炒),山楂肉2两,麦芽粉1两,砂仁1两,白芍2两(酒炒),黄连7钱(酒炒黄色),陈皮1两,莲肉2两(去心),甘草3钱,枳实1两(麦麸炒),山药2两,木香2钱,薏苡2两(炒)

出处:《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功效:健脾。
 
名称:健脾丸

组成:白术、建莲肉、山药、白茯苓、山楂肉、麦芽、白茯苓、神曲各等分。

出处:《良朋汇集》卷五。

功效:健脾。
 
组成:白术15g 木香 黄连 甘草各6g 白茯苓10g 人参9g 神曲 陈皮 砂仁 麦芽 山楂 山药 肉豆蔻各6g

方歌: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之方义,健脾;

山楂、神曲、麦芽――消导食积;

山药、肉豆蔻――健脾止泻;

黄连――清热燥湿以解湿热;

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

本方为消补兼施之剂,健脾为主,补大于消。

附:保和丸~只消不补;健脾丸(补大于消)、枳实消痞丸(消大于补)~消补兼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