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H 槐花散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槐花散
《普济本事方》

[组成]槐花炒(12g) 柏叶杵,焙(12g) 荆芥穗(6g) 枳壳麸炒(6g)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所治肠风、脏毒皆因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脏毒者,下血瘀晦,无论便前便后皆然”(《成方便读》)。治宜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盖大肠气机被风热湿毒所遏,故用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本方具有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便血较多,荆芥可改用荆芥炭,并加入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功;若大肠热甚,可加入黄连、黄芩等以清肠泄热;若脏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苍术、茯苓等以祛湿毒;便血日久血虚,可加入熟地、当归等以养血和血。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痔疮、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肠癌便血亦可应用。
4.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寒凉,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5:“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槐花禀天地至阴之性,疏肝泻热,能凉大肠;侧柏叶生而向西,禀金兑之气,苦寒芳香,能入血分,养阴燥湿,最凉血分之热;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四味所入之处,俱可相及,宜乎肠风、脏毒等病,皆可治耳。”
[临床报道]
高氏以本方为主治疗肛门下鲜血360例,其中便前下鲜血56例,便后下鲜血274例,便时带鲜血30例。每日1剂,3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煎炸、肥甘厚腻之品。结果:显效102例,有效25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9.4%。[高峰,等.槐花散加味治疗肛门下鲜血360例。福建中医药 1997;28(6):29]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陈槐花1两,百草霜半两。
出处: 《良朋汇集》卷六。
主治: 血崩。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当归、防风、枳壳(麸炒)、槐花、黄芩、地榆。
出处: 《医级》卷八。
主治: 五种肠风,血泄或痔漏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微炒)半分,白术半分,熟干地黄半分,芎?半分,黄耆(锉)1分,木香1分,当归(锉,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
出处: 《圣惠》卷九十二。
主治: 小儿大便出血,腹痛黄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等分。
出处: 《本事》卷五。
主治: 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 用清米饮调下2钱,空心,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 1.《本事方释义》:槐花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厥阴,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荆芥穗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少阳,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此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纯用辛凉苦寒之药,以泄肠胃之热,血得凉而宁静,则病自然减耳。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
附注: 槐花汤(《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青皮、槐花、荆芥穗各等分。
出处: 《洁古家珍》。
主治: 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不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当归1钱,地榆1钱,生地7分,芍药7分,黄芩7分,升麻7分,枳壳8分,槐花8分,阿胶8分,防风5分,侧柏叶5分。
出处: 《回春》卷四。
主治: 粪后红。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1两(去皮,炒)。
出处: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
主治: 脏毒,酒病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新汲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皂角(去皮,烧烟绝)、白矾(熬沸定)、槐花(炒黄黑色)、甘草(炙)各等分。
出处: 《苏沈良方》卷七。 功效:化胃膈热涎。
主治: 膈热生涎,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苍术1两,厚朴1两,陈皮1两,当归1两,枳壳1两,槐花2两,甘草半两,乌梅半两。
出处: 《丹溪心法》卷二。
主治: 肠胃不调,胀满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附注: 槐花饮(《赤水玄珠》卷九)。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1两(炒),蒲黄半两,川面姜1分。
出处: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
主治: 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新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不以多少。
出处: 《奇效良方》卷六十。
主治: 舌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敷舌上;或火炒,出火毒,为末,敷。如舌肿,以真蒲黄末干掺之。
制备方法: 上晒干,研末。
各家论述: 《医方考》:诸见血皆是火证,槐花能疗血中之热,故愈。
附注: 槐花一物散(《医方考》卷五)。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槐角各等分(炒香黄)。
出处: 方出《百一》卷十四,名见《得效》卷七。
主治: 脱肛。
用法用量: 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膏去皮蘸药炙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拣净,炒)、地榆(炒)各等分。
出处: 《卫生总微》卷十一。
主治: 血痢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至1钱,乳食前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4两,黄芩4两。
出处: 《接骨入骱》。
主治: 伤大肠,粪后去红急涩,面赤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晨空心灯心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共为细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苏木、败荷叶、赤芍药、黄连、甘草、枳壳、干莲蓬、石榴皮、当归各等分。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主治: 肠风下痢,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枣子煎;红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莲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滑石、车前子煎;水泻,御米壳煎;渴者,木瓜、乌梅煎;身有热,柴胡、黄芩、麦门冬煎。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荆芥、枳壳、艾叶。
出处: 《疡科选粹》卷五。
主治: 痔漏,或肛门肠肿流脓血,其痛如割不可忍,及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上以水煎,入白矾量许,先熏后洗。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炒)。
出处: 《朱氏集验方》卷七。
主治: 咯血失声。
用法用量: 用糯米饮调服2钱。仰卧。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炒槐花、炒侧柏叶、醋炒枳壳、川黄连、炒荆芥穗。
出处: 《金鉴》卷四十。
主治: 肠风、脏毒便血。热伤阴络,热与风合为肠风,下血多清;热与湿合为脏毒,下血多浊。
用法用量: 乌梅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加减: 肠风,加秦艽、防风;脏毒,加炒苦楝、炒苍术。
 
名称: 槐花散别名:槐花散
组成: 槐花1分,荆芥1分,千针草半两,伏火硇砂3钱。
出处: 《鸡峰》卷十七。
主治: 五痔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麝香1钱同研如粉,用好酒1盏,临卧煎热调药末下丸子,1日3服。
制备方法: 上同为细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