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B 半夏厚朴汤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4.使用注意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组成】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9g),苏叶二两(6g)。


【主治】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正文】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运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名称: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出处:《金匮》卷下。

功效: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4升,分温4服,日3夜1服。

各家论述: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2.《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名称: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汤泡7次)1钱,厚朴(姜汁制)1钱,山栀(去皮,炒黑)1钱,川黄连(姜汁炒)1钱,广陈皮(去白)8分,茯苓(去粗皮)8分,甘草(生用)3分,黑枳实(麸炒)1钱,苍术(泔浸,炒)8分,泽泻5分,香附子5分,青皮5分,当归6分,白豆蔻6分。

出处:《直指附遗》卷七。

主治:翻胃吐痰,胸满肋痛,嘈杂吐涎。

用法用量:上(㕮)咀。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不拘时候服。
 
名称:半夏厚朴汤

组成:红花5厘,苏木5厘,吴茱萸1分,干生姜1分,黄连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苍术3分,白茯苓3分,泽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生黄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当归梢4分,猪苓4分,升麻4分,神曲6分,厚朴8分,半夏1钱,桃仁7个,昆布少许。

出处:《兰室秘藏》卷上。

功效:消胀化积。

主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用法用量:上(㕮)咀,作1服。水3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

加减:渴,加葛根3分。

附注:服广茂溃坚汤二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再服此药。
 
【组成】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9g),苏叶二两(6g)。


【主治】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正文】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运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9g 苏叶[2]6g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3]。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苦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温通,助半夏和胃止呕,共为佐;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为使。

因其用药多苦温辛燥,故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



[1] 生姜:此处一物三用,和胃降逆止呕;辛散水气以消痰;振奋脾阳加强运化。

[2] 苏叶:为解表药,此处用之意在使气上行,以配合诸降气药,使气机升降通顺,亦可治梅核气。

[3] 梅核气:每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为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9g 苏叶[2]6g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3]。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苦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温通,助半夏和胃止呕,共为佐;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为使。

因其用药多苦温辛燥,故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



[1] 生姜:此处一物三用,和胃降逆止呕;辛散水气以消痰;振奋脾阳加强运化。

[2] 苏叶:为解表药,此处用之意在使气上行,以配合诸降气药,使气机升降通顺,亦可治梅核气。

[3] 梅核气:每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为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