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名言(一)

大度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氣
--金翼匱
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靈樞?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话传三遍假成真,方抄三遍吃死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