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D 大柴胡汤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方]柴胡半斤(15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升(9g),洗 生姜五两(15g),切枳实四枚(9g),炙大枣十二枚(4枚),擘 大黄二两(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用法】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洗(9g)枳实四枚,炙(9g)大黄二两(6g)大枣十二枚(5个) 生姜五两(15g)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适用范围】少阳与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口苦,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厚,脉弦有力。

【方义讲述】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在临床上用也比较多。拿现在来说肝、胆、胰,基本都用这些方法,都是用中医治疗肝脾胃的办法,那么大柴胡在这里面应用的变化非常广泛,那么大柴胡汤具体的临床应用那是相当多的,我们主要的要掌握大柴胡的精神实质,这个方子的特点在哪儿,那么从这个方子跟小柴胡比较,最容易掌握,它有几个特点,小柴胡汤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这是小柴胡的一个证,可是在大柴胡里面不同,它是呕不止,它不是喜呕了,那么跟解释小柴胡汤的喜呕,来疏胆气,因为少阳为病,胆气郁,所以一呕以后它的气就一伸,胆气就得到暂时一疏,但是病又不除,所以过一会儿,还是胆郁不止,所以喜呕,由于里面有热所以它就心烦,而现在呢,不仅仅是这样了,已经变成了呕不止,从字面上看,它变成了微烦,那么是心烦,是不是这个微烦比那个心烦还轻呢?不是,因为它上面有郁郁两个字,不但烦,而且胸膈之间郁闷,那么这个证就类似于承气的痞满证,它还可以见到不仅是胸胁苦满的问题,还可以见到胸胁之间胀,胸胁之间痛,这上面写的心下痞硬,或者满痛,不仅心下,胸胁也可以见到,这个就是说,从经络上来分析既有少阳,又有阳明,所以它这个证连在一块,都说明了有了阳明实证,所以大便的变化只是作为一个用大柴胡的变化的标准,因为大柴胡汤本身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有大黄,一个是没有大黄,但是从它方子后面说的,它应该是有大黄,因为它方子后面讲清楚大黄,这上面没有引到,“ 寒多加生姜”,所以这些问题都可以考虑,这都是它的不同之处。

而这个方子之所以去人参甘草,跟过去讲小柴胡汤不一致,讲小柴胡之所以用扶正的药,两个目的,一个是防止病传太阴,一个是通过扶正,更好的使得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出,那么现在已经有了阳明之证,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嘛,所以考虑这么个情况把人参甘草去了,而在去人参甘草的同时,就用了小承气的意思,用了枳实跟大黄,那么加上芍药,它主要是满痛的缘故,因为这个问题在小柴胡里面就有了,腹痛去黄芩,加芍药,那么在这儿,它是满痛,用芍药跟枳实大黄配合起来,既可以调和气血,又可以除满痛,这是这个方子的配伍特点,那么从伤寒上还有一个问题说明了什么东西,因为原文原大柴胡的治疗是误下而后造成的,它是小柴胡汤证,误下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注意这么个情况,它的特点在于寒热往来,在于呕不止,在于郁郁微烦,在于心下满痛,所谓心下就是胃,或者是脾,这就说明是胃肠的问题,而在用量的时候要注意,它虽然仿的小承气,但是大黄用量不大,所以这一点要注意,因为它不是完全到了阳明,从六经辨证来治疗,它究竟还是少阳,所以在少阴阳明合病的时候,它不能单纯只顾了泻阳明,泻阳明就不利于解少阳之邪,所以它用这个意思,如果大便通利的话,那就可以不用大黄,这个就是大柴胡的意思。

从这个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到,治胆治胃,现在好多的胆囊炎、结石、胰腺了,这好多方面都是仿了这个方法来加减来用,通过这个方子进一步理解小柴胡为什么这么组成,那么通过这个就可以进一步理解,进一步说明和解剂这个和字的意思,我记得在讲和解剂这个和字,它既要扶正又要祛邪,回顾前面的就可以使初学的人对这些理解的更深一些。

【附方】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组成:厚朴半斤(15g) 甘草 大黄各三两(各9g)大枣十枚(4个) 枳实五枚(9g)桂枝二两(6g) 生姜五两(12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功用:解肌发表,行气通便。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

厚朴七物呢实际上就是桂枝汤、厚朴三物汤,这底下药有点不同,就注意这个问题,它既大黄的量也少,桂枝的量也少,还少味药吧,两个合方还少个药,桂枝是五个药,厚朴三物是三个药,它这是七个药,少个芍药,所以这些方面都注意一个这个情况,就是它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它的里证是腹满,它的表证是发热,虽然它的腹满没写的太明确,它的其它条文已经讲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就说明它这个腹满是实证,不是虚证,所以肚子里面胀满,整天如此,既是实证,大便必然不通畅,所以这些话都在文字里跟其它条文一合,这个症状就出来,而特殊了这个发热,而用了桂枝,就说明这个发热恶风,有汗而不解,这些表证都存在,所以它的脉的是浮而兼数,而且有力,必然有舌苔,换句话说,如果恶寒发热,大便又不好,但是无汗。

那么这些情况用大黄就得注意了,这个情况在小孩多见,大人也见,小孩多见什么情况呢,吃多了,感冒以前的宿食在,那么在那个情况不要一开始就用大黄,它必须先要解表,因为表寒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关键是无汗,在那个时候治疗就要注意这个情况,不要轻易用大黄,可以用解表跟消导的药并用,等它表解以后再着重的消导。

所以常有这种情况,所以举这么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来解表攻里,这么个情况怎么治疗,怎么应用这个,就注意它表证是否有汗,因为讲义上虽然这么写了,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不太容易这个,“腹满发热”,这里面特别掉了一个,“饮食如故”,这句话跟刚才提出来有什么不同,饮食如故说明积滞在肠,不是食滞在胃,这四个字添上。如果大便通利,也是去大黄,如果说寒多,生姜还要增加,这个所谓寒多要加生姜,所谓呕要加半夏,这都说明这个人素来肠胃有寒,虽然有宿食,虽然有积滞,但它素来又有寒,就从这一点来区别,另外从舌苔来区别它,见这个证,舌苔黄的颜色不深,甚至是白腻的。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

出处: 《伤寒论》。

功效:发表攻里,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脘腹痞硬或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现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太阳病,过经10余日,反二三下之,后4-5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伤寒10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按之心下满痛者。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满痛烦躁,欲谬语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温服1升,1日3次。

各家论述: 1.《伤寒明理论》: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

附注: 《金匮》有大黄二两。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2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黄芩2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主治: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踡,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此方比大柴胡汤,无大黄、枳实,用枳壳;比小柴胡汤,无甘草、人参,多枳壳、芍药。详之治十一证,皆治大柴胡汤之轻证,小柴胡汤之重证。又治阴病可下证中, 度量自得其宜。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8两,半夏(汤洗)8两,生姜4两,知母2两,芍药2两,大黄2两,萎蕤2两,甘草(炙)3两,人参3两。

出处: 《外台》卷一引《范汪方》。

主治: 伤寒7-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每日3次。

制备方法: 上切。

附注: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外台》引《集验方》无人参。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2两,半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枳实半两,大黄1两。

出处: 《易简方》。

主治: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或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口生白苔,大便不通;或发热汗出;或腹中满痛;或日晡发热如疟;或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6分,去滓,食前服。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枳实(麸炒令黄)1两,槟榔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

出处: 《圣惠》卷十一。

主治: 伤寒2-3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出处: 《伤寒大白》卷二。

功效:双解表里。

主治: 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加减: 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半夏2两半(汤洗7次),大黄2两,枳实1两(麸炒,去瓤)。

出处: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功效:疏利风热。

主治: 头痛。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0片,大枣2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白芍、枳壳、黄芩、大黄。

出处: 《治痘全书》卷十三。

主治: 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痘疮寒热,大便秘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加减: 表里俱见之症,加石膏、知母。

附注: 《痘科类编》用量作“各一钱”。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芒消、大黄。

出处: 《痢疟纂要》卷九。

主治: 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者。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
 
名称: 大柴胡汤

别名:大柴胡汤

有一次小妹生病了,连续输液七天,症状反而加重,父亲打来电话,说小妹每天就是躺床上不动,一跟说话就十分生气,恶心喜呕,大便不通,舌苔黄,给予此方三剂,一剂喝完,就起身大便,完后就能和小朋友去玩,次方应以晚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苔黄,脉铉有力为辩证要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