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Y 银翘散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钱 (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搏结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现代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温病条辨》卷1:“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1:“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十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临床报道]
黄氏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30例。以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指纹青紫为主症。病在卫分者8例,卫气分者12例,气分者10例。结果:服药后退热时间最短为3小时,最长为5天,其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黄舒.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3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0;9(3):102]
[实验研究]
银翘散的药效及毒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为阐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石氏等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银翘散抗病毒有效部位群(EFY)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是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之一,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因而推测黄酮类成分可能为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为此,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各单位药相应部位总黄酮的测定,可以看出9味药对EFY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以连翘、薄荷、荆芥和金银花贡献为大,说明银翘散抗病毒活性中连翘、薄荷、荆芥和金银花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石钺,等.银翘散抗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24(2):44]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由版主最后编辑:
银 翘 散

《温病条辨》

【组成用法】连翘一两(9g) 银花一两(9g) 苦桔梗六钱(6g) 薄荷六钱(6g) 竹叶四钱(4g)生甘草五钱(5g)荆芥穗四钱(5g) 淡豆豉五钱(5g) 牛蒡子六钱(9g)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9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妈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本方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适用范围】温病禄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义讲述】这个方子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治疗各种的风热之邪,温热之邪伤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在开始讲了表热证提了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没有提一句话,这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句话在这是要注意的,刚才讲桑菊饮,也没提这个,在这特别提到。因为它这个是从口鼻而入,所以风寒之邪所伤,有时伤于肌腠,风热之邪、温热之邪都从上而入,从口鼻而入,所以首先犯肺,当然肺合皮毛,所以它这样呢,皮毛的见证,不如肺的见证来的强,来的特殊。所以从银翘散,它本身的证,可以看出来,所以刚才讲了表热证,提到一个渴的问题,提到一个咽痛的问题,都讲了肺中有热,津液伤,肺热上熏,是吧,都是这么个问题,那么银翘散呢,它有个不同之处,它可以有汗,可以无汗,可以恶寒,可以恶风,当然恶风就比恶寒轻了,当然有汗不畅,跟无汗就有区别了,那么它这个问题就是标志着毛窍是否闭塞,以及闭塞的程度,毛窍开,汗就出,毛窍闭,汗就不出,那么毛窍开而不畅,就有汗不多,汗出不持续,是吧,所以这都说明了有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应的跟恶风、恶寒是对等的。正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就考虑到用辛凉解表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辛温药,这是一个。那么,第二个呢,这个方子当中,特殊了一个不同的概念,认为温热之邪,都是一种不正之气,天地之间的不正之气,秽浊之气,有传染性,所以在这个治疗,同时考虑了芳香僻秽的问题,以芳香僻秽,以辛凉解表清热为主,配合一点辛温药,是加强辛凉解表的作用。

此方用银花跟连翘作为主药,取其凉而能透,芳香僻秽,特别是银花。同时这两个药都能解毒,都有这么个作用,所以有时候银花是清热解毒药,对,它可以清热解毒,但是银花它有芳香之气,它还可以透表,只是这些力量作用不大,连翘也是这样,连翘是清而兼透,关键就在一个透字上,这两药都有透的功用,都有透邪的作用。不然容易误解,辛凉解表剂,怎么不用两个辛凉解表药作为君药,而用银花、连翘,而银花、连翘在一般概念上,没有理解到它能够解表的作用,连翘是膈上之药,是气分药,清气分热,它是清而兼透的药。银花也是这样,所以银花作为清热解毒,作为“疮家圣药”,这都是过去书上所讲的,疮家的圣药是吧,和酒吃,用黄酒,它可以透汗,这个透汗不仅是酒的作用,银花本身也有这么个作用,这是一个。第二个大剂量银花也可以有微汗,特别是配大剂量黄芪用, 刚才讲这个都是用在外科里面的,不是指这,只是引这些东西来证实一下,银花本身也有透表的作用,正是因为它透表的作用不够,所以取其芳香僻秽来治疗温邪的同时,再加上一些辛凉解表的药,这里面有薄荷,还有牛蒡子,是吧,这都 是辛凉解表的,而牛蒡子本身还可以解风热之毒,对于咽肿、咽痛,它都有作用,它还可以去风痰,所以这两个药,它是帮助来解除表热之邪 ,因为它本身是辛凉的,所以这两个呢,它应该是臣药的第一组,臣药的第二组药,就是荆芥跟豆豉,这两个药是辛温的,通过这个辛温,在辛凉的同时来开皮毛透邪,那么豆豉这个药有好多的说法,是吧,首先一个对豆豉这个药,究竟是凉药是温药有争论,认为说制法不同,用麻黄水泡、用青蒿做,有不同,但是作为豆豉来说,它本身是温的,根据是从本草书上讲,李时珍就讲过,大豆性平,豆豉则性温,做成了豆豉它就温了。另外从吴鞠通本身,另外有个方子,“去豆豉加玄参、生地、丹皮。去豉者,畏其温也”,他都说的很清楚,豆豉的特点,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实际上豆子做成豆豉的时候,它已经过发酵了,它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所以它也是一种发散药,一种上行的药,但是它不是一个解表药,它是由里往出透的,单独用它是治疗胸中之壅热。而这里呢,它跟这些药相配合了,有辛凉解表的药,有清热解毒而芳香解表的药,它既能芳香僻秽,又能解表透邪,所以这样的配合之下,特别是它跟荆芥相合,它就可以发汗解表。

所以无论这个银翘散证,表热证,无论它有汗、无汗,它决不是正常的汗,正常的汗,汗出持续,周身都有汗。它只能是两个情况,一个情况汗出而解,一个是阳明经证,气分证,汗出而热,不恶风寒,汗出而恶风寒还发热,说明了它表还有邪。所以我不知道我这个反反复复这个听的不一定清楚,容易混,目的还是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习惯上汗,人发热汗出,有邪汗,有正汗,你例如前面讲桂枝汤后面讲的,解表剂当中的要求,“服后遍身微似汗出”,这是正汗,这个汗出以后,表证就能解,因为它这个汗出,就标志着阳气、卫气已经通达到肌表了,已经发挥正常作用了,已经把在表风寒驱逐出去了,毛窍的开合正常了,卫气已经通达到肌表了,这是正汗。那么如果说有汗,而表证不解,那么这个就说明它,表有邪,毛窍的开合还不正常,因此它有时候汗可以看到,但有的时候它相反毛窍闭的时候,就没有汗,所以我们说它有汗不畅,或者简单地说汗少,都是这么个意思。所以症状要联系起来看,不是单纯看一个症状。回过来还有一个嘛,阳明经病嘛,白虎汤证嘛,蒸蒸汗出了嘛。

还有把所有症状联系起来给它做辨证,综合起来分析,银翘散证首先是这样,同时通过其它的一些证,说明肺有热,咳嗽、咽痛都是说明它肺有热,舌尖还可能红或者舌边还可能红,舌苔是薄白的,它还可以是薄黄的,脉是浮数的,所以在这同时用了桔梗,用了竹叶,用了芦根,用了甘草。在前面这些药的同时,用桔梗、甘草利咽喉,实际上还是宣肺气,祛肺邪而同时通过了竹叶、芦根,可以有助于生津,有助于除烦,它这个渴、烦都是由于热在里的问题。

所以它这个方子病比较深一些,它的药虽然说是六钱一次,但是吃了以后就跟桂枝汤似的,它规定了一天吃几服,多长时间再吃一次,而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之所以特殊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临床上用银翘解毒丸往往失败,为什么?是吧,银翘解毒丸本身就不合规矩,解表的药要散、要快,你用蜜做丸药你说它能快吗?还由于银翘散的药做丸药必须加大量的蜜,还不是一半对一半,一般的是一分药要加一点三分到一点五分的蜜 ,你说这个三钱, 这个丸药里面有多少药,那么有好多人甚至还不懂得,认为早晚吃两丸就行了,还有的早晚吃一丸,你说这吃了能有效吗?就象有一次看到一个方子上为了这个病人夜里不好好睡觉,它一看朱砂安神丸三粒,三粒朱砂安神丸它能有效吗?这水丸三粒才有多点大呢,也就三四分重,它当然没效了,所以这个问题提出来一个是涉及我们用剂型的问题,用量的问题,所以作为方剂它脑子里考虑的问题特别多,药味的配伍(剂量的比例)、用量的比例,以及每服剂量的大小都需要考虑。

所以银翘散做为现在用,解表,这样的证,临床上比较多见,但是要用把这分量就要用透,用不透、用不足,它不能够解决病。所以有时候不要因为病人告诉你我吃过银翘解毒无效而就给它否了,我本来想用这证本来很象银翘散证,我应该用银翘散,可它吃了没效,怎么办,我再另外想别的办法,容易把自己搅乱,现加上现在这个银翘解毒丸,在制做过程中由于机械化的生产,有好多药效没有了,包括那个片剂,因为它现在一磨以后高温,所以这些问题是专门找了药厂问这些问题,在搞药的专门研究这些,从生产工艺到各种做法效果的比较。所以这个方子注意这么个情况,至于其它一些药,建议一定出去不要上它们的当,什么羚翘、犀羚感冒,它有没有是回事,就是有了也没用,过去我给它算过,它所谓叫羚翘解毒丸,它不知要吃几十丸才有一分羚羊呢,有什么用呢?浪费药材,所以这些问题考虑到当前成药的情况混乱,在用的时候注意这些。这就是涉及这一方面给大家说一说,在这方子上面对于两个药就没有,牛蒡子、薄荷的解释这上面就落下一段。所以有时候讲义上有错的,要注意。

那么联系了这个问题,在吴鞠通自己讲的东西里面有一点注意一下,在方论里面,它把立这个方子的意思给说清楚了,它根据喻嘉言芳香逐秽的用法,根据李东垣清心凉膈散的用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银翘散,就它的学习别人的东西而这个,所以这个东西容易误会。那么到了明清,温病学说开始形成,知道芳香辟秽,知道病从口鼻而入,跟过去讲伤寒从皮毛而入增加了一个病的病因,跟病的来源途径不同,因此在治法上也有所不同,这是喻嘉言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芳香逐秽这个问题早就有了。另外这所谓的清心凉膈散不要误解为我们习惯讲的凉膈散,它这个过去叫桔梗汤,它是张洁古的,它一开始也不叫桔梗汤,有的写桔梗散的,它是由凉膈散去硝黄,它原来是加减凉膈散治胸膈间的外感,上焦的邪热,那么这个方子在底下的葱豉桔梗汤里面就可以看到桔梗汤的内容,它是去掉了硝黄后加上了桔梗,就凉膈散那个方子,有好多方子都是后人给它加的名字,你比如九味羌活汤在张洁古本身叫解离伤寒法,就是解表法,它这个呢是加减凉膈散治疗六经热证,所以后来改成桔梗汤,在这儿又变成清心凉膈散,名字的不同,从这方子看,却是基本相同,但是它不用黄芩,它这上面说的很清楚。当然它的说法有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它认为黄芩犯了里,这句话怎么理解,黄芩是清肺火泻肺火的,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它是外来之邪,我还用清而散的为好,我不用清而泻的,所以它用豆豉,用荆芥,配合起来用,用竹叶,用芦根,它不用黄芩,这就是个人的见解,不等于这样的病用小量的黄芩就犯了里了,紧跟着它有这么个解释,所以注意一下。

【附方】银翘汤(《温病条辨》)组成:银花五钱(15g) 连翘三钱(9g)竹叶二钱(5g) 生甘草一钱(3g) 麦冬四钱(12g) 细生地四钱(12g) 水煎服。功用:滋阴透表。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另外从这可以看一看底下这个银翘汤跟上面银翘散,它的区别。那个到银翘汤的时候它就是由于阳明温病用了下法以后,没有汗了,没有汗有一点要注意,它必须是脉浮的,这在后来温病里的说法叫“邪还于表”,它从哪儿知道呢?它从泻了以后,泻了行了,里面的热结已经去了,可是热没退净,为什么,里面还有热邪,它已经要从表出了,因为里面的腑气已经通了,可是它要出,没出的来,它还无汗,所以看它要出就因为脉浮,它用下法的阳明温病,它决不能脉浮,而下了以后反而脉浮为什么呢?它就说明腑气已通,邪要出来,已经到了肌表了,可是没有透出来,因为还没有汗,没有汗的理由,为什么?无非是津伤气虚,所以在这个时候它加了一点养阴的药,加上一些清热透表的药,所以这些问题就可以考虑。这在温病的治疗里面,在将来治疗,现在不提出治疗各种急症,各种热病,它有好多先一开始不见表证,治了以后它倒反而邪出来了,甚至有时候并不是用的解表的药,你用的滋阴的药,生津的药,它由于津液已足以后,它倒相反的汗出而解,这种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前天讲了,解表剂不等于汗法,就因为讲义所讲解表剂,它不是完全是发汗的,并不包括所有解表的方,这个概念要清楚。就是将来我们在临床用方,不要局限在解表剂里面选,还有不同类型的表证,还有不同类型从表而解的方剂,这是这个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地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吴鞠通最细,前天在九味羌活汤的里面,生地、黄芩的问题,生地没谈,这里谈一谈,因为它的区别最大,它习惯三个生地,鲜生地、细生地、大生地,我们当然生地作为清热、凉血、生津,就这么个用处,跟熟地是不同的,一个凉,一个温,所以这两不同,可是相比较而言,鲜生地清热、生津、凉血,它不滋阴,细生地清热的作用不如鲜生地强,它兼有一点滋阴的作用,实际上细生地的作用在滋阴方面不如大生地,在清热方面不如鲜生地,而大生地滋阴的力量就比较强,滋阴凉血补血。这里所以提出个滋字来说,就是着重的理解我们这儿讲的是解表剂,是治疗外邪的,外邪用了滋腻的药,它是容易留邪的,特别是外邪,外感表证当中有了湿邪的时候,更不宜用,有湿有痰,在这种情况宁可用鲜生地,而鲜生地在这儿再说一下,实际上是野生地,或者时间长的很短的,因为地黄它不是长一年,可能有河南的同志它知道吧,河南有四大怀药,它越长的时间长块越大,里面有用的东西就越多,可是有时候有野的,象个小胡萝卜似的,很细,那这种情况用来清热生津,那么大量的吐血热证,也用它捣汁也可以,它不如大生地好,所以这个生地有好多区别的地方,不管药铺里面怎么样,它将来要正过来的,另外作为医生来说要了解这个情况。

所以从这两个方子看一看,银花、连翘它还是有透表的作用的,也可以说它有发汗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很小,前一个着重的利用它芳香辟秽,也就是加上了辛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是它也有透邪解表的作用,只是力量差一些,正是因为它差一些,所以需要加薄荷、牛蒡子,还要用适当的荆芥跟豆豉帮助它开皮毛,用桔梗宣它的肺气,更好的祛邪,竹叶、芦根这纯粹是因为有热伤了津液,有烦,有喝,有咽痛,所以有了这些情况。它之所以有咳嗽,它有风热之邪在肺,所以你除了肺中之热以后,它自然这些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是治疗的这么个情况,通过两个,之所以后来想一想,把那个银翘汤也得讲一讲,尽管它在临床上不如银翘散用的多,而且用滋阴、生津、益气,使得这个邪重新从表而出,还有其它一些方子,这个地方就说明了银花跟连翘的作用。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出处】银翘散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连翘(9克) 银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9克)
【方诀】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肠,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禁忌】斟酌。
【用法】按原方配伍比例酌情增减,该作汤剂,水煎服。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此说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方解】温者,火之气也,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所以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温病初起,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渴、咽痛。肺失清肃,故咳嗽。治当辛凉解表,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吴氏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臣药有二,一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皆是佐使药。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芥穗、豆豉”之明文。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条)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
【化裁】“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此皆银翘散证常见诸兼证之治法,体会其精神即可,不必拘执于一证一药。
【附方】银翘汤
【附注】银翘散为“辛凉平剂”
【文献】方论 吴瑭:“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蠢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缉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
 
名称:银翘散

组成:连翘1两,银花1两,苦桔梗6钱,薄荷6钱,竹叶4钱,生甘草5钱,芥穗4钱,淡豆豉5钱,牛蒡子6钱。

出处:《温病条辨》卷一。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表。

主治:温病范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等属外感温邪,有肺卫症者。

用法用量: 每服6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2时1服,日3服,夜1服;轻者3时1服,日2服,夜1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加减: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3钱,侧柏炭3钱,栀子炭3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2-3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各家论述: 1.《温病条辨》: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附注:银翘解毒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本方改为丸剂,名“银翘解毒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改为片剂,名“银翘解毒片”(见《中国药典》一部);本方改为膏剂,名“银翘解毒膏”(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名称:银翘散

组成:双花4钱,连翘4钱,荆芥2钱,杏仁2钱,麦冬2钱,犀角2钱,菊花2钱,玄参3钱,芦根3钱,黄芩3钱,生地3钱,薄荷1钱,甘草1钱半。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功效:辛凉解热。

主治:温热病,感冒发热,口渴,头疼,身痛,喉痛,干呕及小儿麻疹初期等。

用法用量:每服2钱,芦根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名称:银翘散

组成:连翘3钱,银花3钱,粘子3钱,荆芥2钱,蝉蜕钱半,薄荷1钱5分,生甘草5分,桔梗1钱,广郁金2钱,淡豆豉2钱。

出处:《镐京直指》卷二。

主治:春温。发热头痛,口渴,右脉浮数过左。

用法用量:口服。

制备方法:上为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