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香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198
声望
68
迎香.gif

迎香-体表图


【名称】:迎香
【归经】:大肠经
【拼音】:Yíng xiāng
【国际标准代号】:LI20
【特点】:禁灸穴;大肠经与胃经的交汇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描述】: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迎香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穴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穴、冲阳穴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由版主最后编辑:
迎香穴

迎香.jpg
 
由版主最后编辑:
【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⑴鼻衄 ⑵胆道蛔虫症
【机理】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又位于鼻部,可宣肺气、通鼻窍,故可治鼻衄及鼻部诸疾。本穴又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胆道与肠道相通,故又可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透刺
【治疗经验】
◎吴成善
操作:向内上或向四白穴方向斜刺5分左右,或向鼻通透刺,局部胀痛、流泪,有时扩散至鼻部,留针15分钟(大量出血者可留针30分钟或更长)。一般刺患侧迎香穴即可获效,疗效欠佳时亦可加刺健侧迎香穴。针刺强度:高血压和心脏病、体质虚弱者用弱刺激,其余病例均用强刺激,且每隔3-5分钟提插捻转1次,慢性反复出血病例每日针1次,急性大出血可每隔1-2小时针1次,直至痊愈。
典理病例:傅xx,男,28岁。1983年9月27日就诊。五官科检查有鼻粘膜慢性充血。患者自幼即经常发生鼻衄,曾多方医治无效。近1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要发生鼻衄,伴有头晕心慌、失眠。予针刺双侧迎香穴,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提插捻转l次。针1次出血明显减少,针2次出血停止,再针l次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鼻衄多属心火、肺火、胃火所致。迎香穴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针刺迎香穴能直接作用于肺和大肠,同时可影响到鼻附近的胃及小肠经,进而作用于脾和心,所以针刺迎香穴能抬疗心火、肺火、胃火等所引起的鼻衄。
◎孙锦章:1976年至1986年,笔者采用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长时间留针(12-24小时),治疗28例较严重的胆道蛔虫症,取得了显著疗效。一般针刺后半小时左右疼痛即有所缓解,2小时左右疼痛大都消失。本组28例经针刺治疗后,疼痛均获缓解。15例体温升高者,第2次针刺治疗后2天内体温均下降或恢复正常。7例有轻度黄疸者第2次针刺后2-3天,血清胆红质恢复正常。6例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者,针刺疼痛缓解后3至4天复查,胆总管内蛔虫光带消失。
操作:取稍细有弹性的毫针2支,分别由迎香穴垂直进针,深约0.6-0.7cm,以有痠胀感为度,然后将针斜向外上方刺向四白穴。因进针较深,斜向外上方刺时常刺到颧骨上不能顺利到达四白穴,故需用另一手将颧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提起,且需将针柄向下加压,使针呈倒弧形,针尖上翘,避开颧骨。到达四白穴时,患者有麻胀感,有时可麻及上唇。若患者面部组织较厚,无法判定针尖是否到达四白穴时,可继续向前进针,将另一手食指按于眼眶外下缘,可感到针尖与指尖相触,使针尖定于或略穿透四白穴。针刺完成后,用胶布固定针。
针刺进行时用强刺激,留针12-24小时,若患者有发热、黄疸时,针刺疼痛缓解后,过12小时再重复针刺1次,留针时间相同。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8岁。中上腹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反复发作近2周,5天来加剧。于1984年6月11日来院急诊。在当地卫生院用过中药、驱蛔灵、阿托品、强痛定、抗菌素等治疗元效。检查:急腹痛面容,大声呼叫,不时在床上打滚。体温37.5℃。巩膜可疑黄染。中上腹剑突下压痛明显,无肌紧张。白细胞12000/mm3。胆红质为2mg。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在检查过程中呕吐2次,并有蛔虫2条。当即针刺迎香透四白穴治疗,留针24小时,并配合补液,应用庆大霉素及解痉剂。针刺后2小时安静入睡,次日疼痛完全消失,剑突下已无压痛。第3日重复针刺,留针24小时。体温已下降至正常。第4日复查白细胞为7400/mm3,复查B超胆总管内蛔虫光带消失。第5日胆红质恢复正常。随诊3月未再发作。
按语:胆道蛔虫在祖国医学称为“蚘(蛔)厥”或“虫心痛”。按经络学说,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迎香穴则是手足阳明之会。胆蛔的症状属于手足阳明经的内脏病症,这是取迎香透四白穴针刺的依据。一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缓解疼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除能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外,还可能加强胆道的收缩功能,增加胆道内压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短期留针法(30分钟)去针后疼痛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在去针后作用迅速消失,而在很短时间内蛔虫不太可能迅速退出,而致症状复发。长时间留针即可增强功效,避免复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