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清点了一下俺手头的中医书,晒书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年龄
45
素问
灵枢经
内经知要
内经讲义
难经本义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来苏集
活人书
金匮要略讲义
温病条辩
温热经纬
温病学
医学启源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金匮勾玄
丹溪心法
内外伤辩惑论
望诊尊经
针灸大成
理虚元鉴
冷炉医话
长沙方歌括
临证指南医案
汤液本草
医宗金鉴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脉经
救生集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外科证治秘要
医学心悟杂证要义
本经逢原
本草崇原
医林改错
医贯
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汤头歌诀
药性歌括400味
各科教材
寓意草
医门法律
=========================================

差不多了,大的是这些,小的懒的统计! 趁天好出来晒下,免的长毛了!
 
书不在多,研透几本就可
中医对悟和灵透很重要
 
书真多啊,能看完吗,这可不是闲书,几天就能看完一本,一本都得啃上几年还不一定能明白一半呢
 
有主有次列,以内经 伤寒为核心,旁参各家
 
内以讲义和各科教材是否有电子版的,第几版的
 
呵呵,没事你就啃啃医宗金鉴顾名思义,你这辈子就是大名望太医,没精力就随便啃其中一本伤寒温病也行,专科

金鉴确实是好书
 
顺便说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千古名言,有好书就要好好学,专注自己主攻方向,特别文言文理解。

主要是搞内经,从最开始前的看不懂到现在慢慢看点味道出来,感觉这个内经啊,是要一辈子去读的书列

慢慢读进去后,你得钻研它把,要想往细里钻透,历代对于内经研究的大家的书不能不看把

从杨上善的太素,皇甫谧的甲乙经,马莳的灵枢发微,张介宾的类经,吴昆的吴注,张志聪的集注,到高世宗的直解,张琦的释义,甚至日本人丹波的素问识,灵枢识,都得要去学呢

所以看下我上面的书目,好多都还没有,还差的多呢,呵呵
 
希望小的也晒下,全晒,给大家开开眼界。特别对初学中医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主要是搞内经,从最开始前的看不懂到现在慢慢看点味道出来,感觉这个内经啊,是要一辈子去读的书列

除了张仲景的,都不怎么地。
 
好像人类仅得伤寒一病哦。
六气还有风、热、想、暑、热、湿、燥哦。
张仲景,实际上阻碍了中华医学的发展!
 
好像人类仅得伤寒一病哦。
六气还有风、热、想、暑、热、湿、燥哦。
张仲景,实际上阻碍了中华医学的发展

看你网名很有意思,当是“易学大家”乎?张仲景,对中华医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有公论。张仲景并未自认是医之颠峰和医之雷池告诫读者不可逾越,书中也不过是举其大要。认为(多、反复)读之可“思过半矣”,强调的是“思”,即悟,悟其理,悟其法,悟其药,悟其变,悟其证,悟其识等等而已,丝毫没有要读者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这何以阻碍了中华医学的发展?
 
道兄只看古人书吗,难道今人都不入你的法眼。
 
道兄只看古人书吗,难道今人都不入你的法眼。

兄台明眼,只是个人觉得中医的精隋都在历代的典籍之中,况且改开30年来,出书已成名利工具

不买也罢,80年代以前学风还是很正的,有些老先生的书还是值得看的

以前曾写过《买书看书的疑问》一贴,专谈此事,沉到本版块后面去了
 
书太多可能看不完 ,消化不良
 
我个人对书的观点现在又跟刚学的时候不一样了。我喜欢现在看点医案,因为太多的时候我们是涉及临床的,医案呢,我不喜欢臭白活的,谁的我不爱看我就不说了,各有优点,我就说说我喜欢的吧,我喜欢叶天士的,叶的每一味用药都非常厉害,再就是用经方治病的了,但是我不怎么喜欢日医,感觉死板,而且,量也太小了,有些病不是2克能解决问题的。

我本人还是喜欢把药从本经中拿来用,而不是从张志聪那样的,太玄了。而且我的运气学说学的并不好。所以有障碍,最近看廖仲淳的本经很喜欢,比如他的巴豆形容的就很好,他说巴豆占到皮肤上都会起泡,那么更何况到肠中呢!所以说,用药之前你都要把这药什么样,自己先吃,比如石膏,细辛,麻黄,川乌,没怎么煮好的附子,对了,前几天吃附子干姜汤合金匮麦门冬汤喝中毒了,舌头跟脊柱都是麻的,给我爽坏了,麻了能有3个小时药劲才过去,我那是25克啊,可见,煮透是祛毒的关键。

再就是我喜欢清朝大夫的医案,因为i这个时期的医学相对成熟,比如,我现在很喜欢用大黄这味药,因为他在医宗金鉴里面出现的次数太多了,我比较了解的作用也多,可是我每给别人下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吃,我比较无奈,可能是我比较小的原因。

再就是明国时期的了,比如医学衷中的比较多,张锡纯,祝附子,等等。何廉臣的全国名医医案也不错,标出了用药的量,而且,大多数都能看见那时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用经方的,而不是一派寒凉。天花,鼠疫等在那里都有记载,感觉很神奇啊,这在现在都是不能去碰的病,可是他们却很自然的治好了。
 
-- 这在现在都是不能去碰的病,可是他们却很自然的治好

估计用现在的药去治, 不好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