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肝病则味酸,脾病则味甘,肺病则味辛,心病则味苦,肾病则味咸

suibzl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6/02
帖子
42
获得点赞
1
声望
8
肝病则味酸,脾病则味甘,肺病则味辛,心病则味苦,肾病则味咸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有肝病的人吃东西总觉得味道是酸的,有脾胃病的人吃东西觉得味道是甜的,有肺病的人吃东西觉得味道是辣的,有心脏病的人吃东西觉得味道是苦的,有肾病的人则觉得是咸的?
 
不是。
至于为什么,我也解释不了
 
从其他地方拷贝来的. 转帖.

夫五行者,所以骇万类之五象者也。学者治于医,求五行之道于《内经》。知肺为金味辛、肝为木味酸、肾为水味咸,心为火味苦,脾为土味甘。然于《辅行决》却言,金味酸、木味辛、水味苦、火味咸,土味甘。同为五行,何以势同冰火,判然异路?

学者昏昏,莫知其理,亦有直认内经之文为讹者,虽有正道之心,不免欲明反诲。所谓五行者,言其一象之数也,无象即无数,象离则数离,象变即数变。故五行,不可离一象而与他象之五行相较也。较则误,误则流,流则乱,乱则远道。

需知《内经》言五味配五行,有言病理者,有言生理者。《辅行决》之五味配五行,只为药理所言。病理、药理、生理,此为三象。三象之内,五行各异,不可混为一谈。

言生理者,为其水木其位居下,故上升,金火之位处上,故下敛。以此成升降回环之性,是以无病。然上升,下歛,是其本性,本性不必助,唯虑其过任其性,过任则妄为,妄为是以病成。故水木之性上升,监以咸酸;火金之性下敛,制以苦辛。土甘本为缓,其性静兼,君子之德也,无偏性,故居中央。故水谷入胃,别其味,分溉五脏,五脏皆能从其性而无使过之,是以无太过无不及也。

言病理者,言其味可外觉也。夫五味,病者可见,不病者不可见。肝病则味酸,脾病则味甘,肺病则味辛,心病则味苦,肾病则味咸。五味之外现,缘于拂其五行升降之本性,有太过不及之处也。故《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治法之大则,学者深究此文,蒙惑之处,释然可解。

言药理者,因五行之本性而配属之。肝德在散,故配以辛;肺德在收,故合以酸;脾德在缓,故属以甘;心德在耎,故类以咸;肾德在坚,故比以苦。《脏气法时论》曰: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

圣人法则天地,象其类而用之,顺其性曰补,逆其性名泻。补泻之意,升降之理,昭然若此,唯敏思善学者能得之。
 
从我自身经历来看觉得是肝病之人喜酸味食物,脾病之人刚喜甘,其他同理。
 
同意楼上所说,我想这也是人自身的一种保护能力,造成饮食口味的偏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