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从王绵之教授仙逝看“末代中医”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4
获得点赞
95
声望
38
毛嘉陵 撰文
头上罩着刚刚拥有的现代中医师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的光环,一颗现代中医药巨星又从杏林星空陨落……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绵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8日1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王绵之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2009年7月12日9时整在八宝山殡仪馆菊厅举行。

我在《第三只眼看中医》中提出的“末代中医”概念:“末代”不用多解释,就是最后的一代。“中医”在这里专指“纯正的中医”,即属于传统的、正统的、正宗的、经典的、“原生态型”的中医;具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中医;能够拥有极强的“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中医;能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的帮助,就能“司外揣内”诊断疾病的中医;能够熟练使用理法方药的中医;能够辨证施治的中医……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严格意义上的“纯正中医”。“纯正中医”应该是指19世纪(即1800年)以前的中医,因为在此之前西学对中国的影响还不深,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逐渐在中国传播,一些中医师开始不同程度地接触了西医知识,在其学术中也就有了些影响,但总体上还能保持“纯正”中医药学术传统。因此,我们最终还是将20世纪(即1900年)以前的中医确定为“纯正中医”?

接着,我们就来寻找“末代中医”。20世纪以后,西学在中国全面传播、广泛推广、上下接受,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中医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中医纯正的“传统形象”。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成立,拉开了中医药现代高等教育的序幕,新的一代中医成长起来,从此,“纯正中医”开始逐渐变成“文物”,进入历史博物馆,成为人们的美好回忆。因此,我们将1956年作为一个历史的分界线,在1900~1956年培养成长起来的中医我们将其划分为“末代中医”,当然,这批中医中的部分专家仍然也不乏西化倾向者。而1956年至文革前头几批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由于他们受到“末代中医”的影响,基本上可称为“准末代中医”。而在此之后成长起来的“中不中、西不西”的新一代中医,除了极少数以外,基本上已经远离传统,在他们身上几乎已找不到纯正的传统“基因”了。

“末代中医”这代人逐渐远离我们而去,这也逐渐成为了中医药后继乏人的残酷现实。中医药高级人才缺乏的警钟已经敲了几十年了,但至今似乎也未能让人感受到新希望的振奋。

今年国家首评30位国医大师,树立了一个可为中医药行业仰望的“偶像”,实际上更像是为学术上日渐式微的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其意义必将影响深远。然而,按照现在主流的评价标准来看,中医药行业极度缺乏评价其学术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这就难为了评选国医大师的组织者和评选者,也许完全就是出于无奈,制定了一个必须从医55年的“硬标准”,以至于这30位国医大师都是些古稀老人,最小的也是七十多岁。让人难过的是国医大师的称号才刚刚授予一个月,就已仙逝了两位,呜呼哀哉!如果按这个硬指标来评价,也许很多古代名医都成不了这种标准的大师。此外,这30位国医大师身上还隐藏着一个“密码”:这就是他们绝大部分启蒙和成长于前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时期,这似乎让现代中医药教育多多少少也有些尴尬。

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中医专家也不乏闪闪星光,但至今却难赏巨星的光芒。我们期待着已经闪光的星星能够成就为一群新的中医药巨星,将中医药星空照耀得明亮透彻,给众生带来健康的福音和生命的新希望……

附:王绵之教授简介

1923年教授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医世家,为第19代传人。1957年8月调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方剂学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届委员,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学部医学学科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重大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中药分委员会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12月,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国医名师”称号。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由版主最后编辑:
让人难过的是国医大师的称号才刚刚授予一个月,就已仙逝了
两位,呜呼哀哉!
 
令人伤心,叫人难过,患者的痛!中医的伤!!!我们后辈更应努力!!!
 
为这些大师凭称号是应该的,也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但国家还应该对那些年富力强,有专长的中医师收徒,把他们的经验传承下来。
 
纯中医应在于是不是具备“中医的思想”,而非诊治手段。人非圣贤,安能无过?一辈子单靠“司外揣内”难保无过。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我们应当也必须引用其它医学(包括西医)可用之技。
 
目前中医界的能人其实还是很多的,只是从机制上来说,他们很难走到时代的前列,最终沉于默默贡献
 
危重病治得太少,(一般由西医抢救、开刀、放化疗等)坏病治法太少(西医手段用尽、器官损坏或残废、放化疗或西药毒副作用严重损害)。在医院的医生年年考试的都是固定模式,严重禁锢了人的思想,在民间的没有扩长空间,甚至没有生存空间,由于假药、伪医泛滥,身怀绝技的有时制药行医都是违法,只能蜗居本地,不能到各地交流献技,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没有百花齐放哪有春天,没有春天哪有百花齐放!没有百家争鸣,中医将是也正是现在的死水一潭。时世造英雄!从建安纪年后出仲景到民国大疫后医家辈出,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斯人虽辞黄鹤去,幸留著述在人间。
传承不朽!
 
危重病治得太少,(一般由西医抢救、开刀、放化疗等)坏病治法太少(西医手段用尽、器官损坏或残废、放化疗或西药毒副作用严重损害)。在医院的医生年年考试的都是固定模式,严重禁锢了人的思想,在民间的没有扩长空间,甚至没有生存空间,由于假药、伪医泛滥,身怀绝技的有时制药行医都是违法,只能蜗居本地,不能到各地交流献技,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没有百花齐放哪有春天,没有春天哪有百花齐放!没有百家争鸣,中医将是也正是现在的死水一潭。时世造英雄!从建安纪年后出仲景到民国大疫后医家辈出,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言之有理!
 
纯中医没了,末代中医也没了。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无可更改。人没了,书还在经典还在。只要是还有人读中医就不会亡。现今的中医有以下几类:
1)院校中医
2)海外中医
3)民间中医
4)中医爱好者
严格说来中医的环境已经不如以往了。法律限制太多,受现代医学的挤压严重。不过中医还是能够存在。国医大师一批接着一批。虽然有些水分但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民间中医经过艰苦的磨难自然会成为中医的中流砥柱。海外的中医政策比较宽松,大浪淘沙的结果会使中医遍地开花。纯中医在海外以各种方式延续着。
 
中医要生存要发展,需要解决很多难题。目前最需解决三大问题:药材质量问题,头衔评定问题,民间中医受限太大的问题。
 
最后编辑:
药材质量问题:农残污染,药不道地,假冒伪劣。药材不行,医技再好也没用。
头衔评定问题:主要看写文章和出书的多少,机构的医生是单位出钱鼓励出书。
民间中医受限太大的问题:民间大量无证中医,有不少人身怀绝技却无法施展。
 
药材质量问题:农残污染,药不道地,假冒伪劣。药材不行,医技再好也没用。
头衔评定问题:主要看写文章和出书的多少,机构的医生是单位出钱鼓励出书。
民间中医受限太大的问题:民间大量无证中医,有不少人身怀绝技却无法施展。
不是可以报考专长中医的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