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6
- 获得点赞
- 257
- 声望
- 63
前一段时间,一对年轻人带着一个小孩过来求诊,切完脉,我告诉对方,你小孩晚上经常喜欢趴在床上睡觉……
周围的其他患者十分惊讶的感叹道,“晚上趴着睡觉也能号出来?不可能吧?也太玄乎了!”
为了打消小孩父母的担心,也为了让周围的患者清楚的了解中医,我接着说道:“你小孩左手寸脉细软无力,反应心脏气血亏虚,属于虚证。我们人体的疾病,如果属于虚证,按压病变部位就感到舒服些,就好比平时我们肚子痛,如果用手捂着压着感到舒服,这是虚证;如果捂着压着疼痛加重,感到不舒服,就属于实证。你小孩心脏气血亏虚,趴着睡觉时心脏被压着,就会感到舒服些,所以他就选择这样的睡觉姿势。”
我接着讲:“号脉本质上是号不出睡觉姿势的,但通过号脉可以确定脏腑的虚实,通过判断虚实,自然就可以推演出许多东西,有时甚至可以推测出不良生活习惯!”
周围的患者笑了笑,原来是这样啊!
中医借用望闻问切,收集四诊资料,医者将四诊资料综合之后,推演出人体五脏的病理状态,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不懂中医的人,在他的眼里所看到的只是最后一步,即中医的诊断结果以及用药情况,他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诊断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所以当医生通过切诊、通过中药治好病人的病时,他们就认为中医是蒙的,是瞎猫子碰到死老鼠。
小时候,当我们不懂的时候,就喜欢问个为什么,搞清楚了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长大后,遇到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很多人就不再继续问个为什么,而是以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将这些疑问直接排斥掉,认为这些东西是假的、虚幻的、编造的,甚至认为是故弄玄虚,这不仅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学习,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告诉所有中医爱好者以及反中医人士,中医不玄,认为中医是玄学只是你还没有深入了解中医。
在身体上我们都已成长,在学术探求上,让我们永远要有一颗儿童般的好奇之心,有了好奇的心,一切才有可能!
共勉!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周围的其他患者十分惊讶的感叹道,“晚上趴着睡觉也能号出来?不可能吧?也太玄乎了!”
为了打消小孩父母的担心,也为了让周围的患者清楚的了解中医,我接着说道:“你小孩左手寸脉细软无力,反应心脏气血亏虚,属于虚证。我们人体的疾病,如果属于虚证,按压病变部位就感到舒服些,就好比平时我们肚子痛,如果用手捂着压着感到舒服,这是虚证;如果捂着压着疼痛加重,感到不舒服,就属于实证。你小孩心脏气血亏虚,趴着睡觉时心脏被压着,就会感到舒服些,所以他就选择这样的睡觉姿势。”
我接着讲:“号脉本质上是号不出睡觉姿势的,但通过号脉可以确定脏腑的虚实,通过判断虚实,自然就可以推演出许多东西,有时甚至可以推测出不良生活习惯!”
周围的患者笑了笑,原来是这样啊!
中医借用望闻问切,收集四诊资料,医者将四诊资料综合之后,推演出人体五脏的病理状态,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不懂中医的人,在他的眼里所看到的只是最后一步,即中医的诊断结果以及用药情况,他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诊断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所以当医生通过切诊、通过中药治好病人的病时,他们就认为中医是蒙的,是瞎猫子碰到死老鼠。
小时候,当我们不懂的时候,就喜欢问个为什么,搞清楚了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长大后,遇到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很多人就不再继续问个为什么,而是以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将这些疑问直接排斥掉,认为这些东西是假的、虚幻的、编造的,甚至认为是故弄玄虚,这不仅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学习,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告诉所有中医爱好者以及反中医人士,中医不玄,认为中医是玄学只是你还没有深入了解中医。
在身体上我们都已成长,在学术探求上,让我们永远要有一颗儿童般的好奇之心,有了好奇的心,一切才有可能!
共勉!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