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0
- 年龄
- 47
丹医心悟——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
邓一飞 笔记 并摘录曲伟师兄
1996年10月5日
浅论中医的现代化——纪念先师廖公
近年来,中医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一个机遇,一个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意识到发掘中医宝库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医学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众多“科学警察”对中医学开展围攻,指中医为伪科学。同时,在中医自身内部也存在重大的问题。近六十年的学院教育,并没有能够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中医师;反之,现有中医师的平均水准比之师徒传承的时代大幅度下降,几至于中医只剩下治疗慢性病,只剩下一次看病数十付药慢慢喝的状态。
幸有先师廖公者出,力倡丹医心法,打破传统中医学术保守的习惯,大力教育提携年轻学子。从师学者,各行各业,各有受益。师皆予以鼓励,寄予厚望。如余等之以西方医学教育为始者,师亦大加勉励,而云熟悉现代医学者能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
余退而思之,非但思师所授医法,亦思师之所言。云何以现代医学人而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久思而稍有得,不敢私藏。愿借此公之同道,以为回报师教育之恩于万一。
何谓现代化?余意所谓现代化者,非指机械化学、电脑自动之谓。盖每一时代,于其当时均可称现代。上古解绳而治,人皆自安,病者可祝由而已,此乃当时之现代化。中古人心渐浊,圣人乃制砭石、毒药、导引等法以对治,此亦当时之现代化。以是思之,则今之现代化者,亦当据当代之现状而为之变。
由此观之,则所谓现代化者,即以不变之心法,应千变万化之时代。应时而现,以对其需。譬如古圣以参苓术草而制四君子法,若身处之地竟无参苓术草之名,则四君子法无所用耶?曰否,否!所谓四君子者,盖以其意,择是四药而现也。若实通其意,则于山野草丛之中,择其数种归煎,亦可得同等之效也。此所以丹医居深山之中,往往遍尝草木,以之制药,此盖丹医之现代化法则也。
进而思之,则中医岂只在针灸方药乎?世间一切法,能现此心此意者,皆可为医者用。是以大医嘻笑怒骂,皆可活人;言谈举止,莫非是药。如济公抟身泥而为伸腿瞪眼丸者是也。
虽然,此事非跻身圣域者难能。则学者当依此意,参当今之世,制变通之法,使一般医者,皆可法之而救困扶厄。仲景法热论而制伤寒方剂,盖此意也。
当今之时代,实已较往昔又生巨变。人心在变,疾病在变,而环境亦变。往昔山野之草药,其功用亦因此而有不同。所以如仅守古人之方,则其效或不彰;只有通达心法,应时而变,中医才能成为真正无往而不利的医学。
丹医心悟一
l 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l 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危险。由喉扁桃体炎症,迁延而致肾炎。
l 中医要成为一种熟练的手艺、艺术,应深入去学,留心细节,忘却俗事。认识脉证由经验总结而来[1]。如夏天脚肿,由于脾胃湿热[2]。
l 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
l 金银花,何首乌用于血脂高。
l 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l 先天所赋不行,用野生药植代替粮食,日久天长能改变人,后天改变的那部分,全在自己手中,服食修道之法[3]。生命不仅在乎运动,在于修道、吃药、气功。酒令人乱性、生愚、发狂。
l 腰痛在左,痛引脾脏。脉见少阳弦脉者,多为三焦与胰脾之病,非寻常之腰痛。
l 下齿痛多为大肠之证,上齿痛多为胃之证。
l 磨牙、胃痛就是肠胃痛,用柴胡桂枝汤。
l 咽堵气降不利者,心跳过速就是甲亢,用参附龙牡收之安神。
l 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诊断明。
l 诊断:病、脉、证、腹诊合参。
l 关于秃顶:肾气足头顶热秃;斑秃——溢脂;体质当开顶,不开则坏眼。
l 相法:全身长小红痣,要生财。眼眉的头侧长痣,生活十分浪漫。
l 病菌说:中医先有病后生菌,西医菌是因后有病。
l 流鼻血:白芨5(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茅根10、藕节20、桃仁10、生草10、生石膏30、灶心土(补脾)20、大青叶2、牛膝10
l 阳暑:不可发汗,只可以清热。方曰: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生草10、黄芩10、川连2、竹茹5、防风5、菊花5、生石膏(先)20、车前子(包)10
l 十二筋脉皆过肾、膀胱、毛际丛,故曰“宗筋”。所以阳痿须多方面考虑。面瘫是阳明筋急,坐骨神经痛少阳、太阳筋急。
l 处方配伍之心法:鹅掌风-湿气,食盐,用少许水搓手。尿毒症-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过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l 胰证的重症在建里周围起疹现危候。
l 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l 淋病单用生甘草泡水饮用见效。
l 血压高之人也眼压高,病主在肝。眼压高的兵刃,用草决明煮水用。
l 西瓜食用过量,反而不利尿,同时瓜毒产生高价铁Fe3+
l 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
l 疝气:肝脾湿热,经筋松弛,小肠下坠。臀部垫高,用震荡之手法,托其复位。
l 苦夏之证(夏日乏力气短):人参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术汤(麻黄5、白术5、生石膏30、甘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20、连翘5、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川连2-3)。
l 药对:茵陈、竹茹(调胆汁);陈皮、法夏;丹皮、酒军(苦寒凉血)。
l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l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3-5、滑石10、生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连翘5、黄连2、白芍10、石苇5-10、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术5。
l 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蔓荆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生苡仁、泽泻利水分但伤阴,外感初起少用,否则不易退烧。夏日高烧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姜两片用以发散。
l 针眼:蝉蜕5、蔓荆子5、菊花5、桑叶5、酒军5、银花10、穿心莲5、生石膏20、生草10
l 鹅掌风:大肠津枯,皮肤失养,方用麻细附加阴药,用湿盐搓。
l 案:坐骨神经痛,脉弦洪微迟,气虚双寸陷。甲方:党参20、黄芪30、党规10、茯苓10、远志10、菖蒲10、升麻3(升厥阴)、柴胡10(升少阳)、生草10 (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术加桂:麻黄3、桂枝3、黄芩10、川连2、白芍10、银花10、连翘10、四君子、臾肉10、枸杞子10、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寄生10、牛膝5
l 血小板少(血虚、出血淤血):黄芪20、党规10、银花10、阿胶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熟地20、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甘草10
l 外伤肿痛方:乳香、没药、苍术、黄柏、丹皮、栀子10
l 退目屎之用:乌贼骨、蝉蜕、大腹皮、菊花
l 舌之前半部麻木难受,为心火所致。
l 治阴黄:茵陈为主药,配(1)五苓散加桂、术、泽泻、生姜;(2)五皮饮;(3)附子(阴寒较好);(4)八珍汤
l 高血压(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气血不均),周潜川认为痰饮留内而致肝水。
l 木土发争,位于绛宫,剑突下寸半,左开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窦部位,贲门之下(莲花宝典记)。
l 肝气出于左,行于右,所过为肓俞。(《莲花宝典记》)
l 永岩法师将衣钵传于周潜川,周在辩经大会中,慧发显圣,被全国五大丛林之大和尚共同认定为临济宗第十二代嫡系传人,周潜川法号镇键。
l 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邓一飞 笔记 并摘录曲伟师兄
1996年10月5日
浅论中医的现代化——纪念先师廖公
近年来,中医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一个机遇,一个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意识到发掘中医宝库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医学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众多“科学警察”对中医学开展围攻,指中医为伪科学。同时,在中医自身内部也存在重大的问题。近六十年的学院教育,并没有能够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中医师;反之,现有中医师的平均水准比之师徒传承的时代大幅度下降,几至于中医只剩下治疗慢性病,只剩下一次看病数十付药慢慢喝的状态。
幸有先师廖公者出,力倡丹医心法,打破传统中医学术保守的习惯,大力教育提携年轻学子。从师学者,各行各业,各有受益。师皆予以鼓励,寄予厚望。如余等之以西方医学教育为始者,师亦大加勉励,而云熟悉现代医学者能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
余退而思之,非但思师所授医法,亦思师之所言。云何以现代医学人而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久思而稍有得,不敢私藏。愿借此公之同道,以为回报师教育之恩于万一。
何谓现代化?余意所谓现代化者,非指机械化学、电脑自动之谓。盖每一时代,于其当时均可称现代。上古解绳而治,人皆自安,病者可祝由而已,此乃当时之现代化。中古人心渐浊,圣人乃制砭石、毒药、导引等法以对治,此亦当时之现代化。以是思之,则今之现代化者,亦当据当代之现状而为之变。
由此观之,则所谓现代化者,即以不变之心法,应千变万化之时代。应时而现,以对其需。譬如古圣以参苓术草而制四君子法,若身处之地竟无参苓术草之名,则四君子法无所用耶?曰否,否!所谓四君子者,盖以其意,择是四药而现也。若实通其意,则于山野草丛之中,择其数种归煎,亦可得同等之效也。此所以丹医居深山之中,往往遍尝草木,以之制药,此盖丹医之现代化法则也。
进而思之,则中医岂只在针灸方药乎?世间一切法,能现此心此意者,皆可为医者用。是以大医嘻笑怒骂,皆可活人;言谈举止,莫非是药。如济公抟身泥而为伸腿瞪眼丸者是也。
虽然,此事非跻身圣域者难能。则学者当依此意,参当今之世,制变通之法,使一般医者,皆可法之而救困扶厄。仲景法热论而制伤寒方剂,盖此意也。
当今之时代,实已较往昔又生巨变。人心在变,疾病在变,而环境亦变。往昔山野之草药,其功用亦因此而有不同。所以如仅守古人之方,则其效或不彰;只有通达心法,应时而变,中医才能成为真正无往而不利的医学。
丹医心悟一
l 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l 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危险。由喉扁桃体炎症,迁延而致肾炎。
l 中医要成为一种熟练的手艺、艺术,应深入去学,留心细节,忘却俗事。认识脉证由经验总结而来[1]。如夏天脚肿,由于脾胃湿热[2]。
l 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
l 金银花,何首乌用于血脂高。
l 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l 先天所赋不行,用野生药植代替粮食,日久天长能改变人,后天改变的那部分,全在自己手中,服食修道之法[3]。生命不仅在乎运动,在于修道、吃药、气功。酒令人乱性、生愚、发狂。
l 腰痛在左,痛引脾脏。脉见少阳弦脉者,多为三焦与胰脾之病,非寻常之腰痛。
l 下齿痛多为大肠之证,上齿痛多为胃之证。
l 磨牙、胃痛就是肠胃痛,用柴胡桂枝汤。
l 咽堵气降不利者,心跳过速就是甲亢,用参附龙牡收之安神。
l 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诊断明。
l 诊断:病、脉、证、腹诊合参。
l 关于秃顶:肾气足头顶热秃;斑秃——溢脂;体质当开顶,不开则坏眼。
l 相法:全身长小红痣,要生财。眼眉的头侧长痣,生活十分浪漫。
l 病菌说:中医先有病后生菌,西医菌是因后有病。
l 流鼻血:白芨5(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茅根10、藕节20、桃仁10、生草10、生石膏30、灶心土(补脾)20、大青叶2、牛膝10
l 阳暑:不可发汗,只可以清热。方曰: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生草10、黄芩10、川连2、竹茹5、防风5、菊花5、生石膏(先)20、车前子(包)10
l 十二筋脉皆过肾、膀胱、毛际丛,故曰“宗筋”。所以阳痿须多方面考虑。面瘫是阳明筋急,坐骨神经痛少阳、太阳筋急。
l 处方配伍之心法:鹅掌风-湿气,食盐,用少许水搓手。尿毒症-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过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l 胰证的重症在建里周围起疹现危候。
l 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l 淋病单用生甘草泡水饮用见效。
l 血压高之人也眼压高,病主在肝。眼压高的兵刃,用草决明煮水用。
l 西瓜食用过量,反而不利尿,同时瓜毒产生高价铁Fe3+
l 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
l 疝气:肝脾湿热,经筋松弛,小肠下坠。臀部垫高,用震荡之手法,托其复位。
l 苦夏之证(夏日乏力气短):人参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术汤(麻黄5、白术5、生石膏30、甘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20、连翘5、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川连2-3)。
l 药对:茵陈、竹茹(调胆汁);陈皮、法夏;丹皮、酒军(苦寒凉血)。
l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l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3-5、滑石10、生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连翘5、黄连2、白芍10、石苇5-10、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术5。
l 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蔓荆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生苡仁、泽泻利水分但伤阴,外感初起少用,否则不易退烧。夏日高烧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姜两片用以发散。
l 针眼:蝉蜕5、蔓荆子5、菊花5、桑叶5、酒军5、银花10、穿心莲5、生石膏20、生草10
l 鹅掌风:大肠津枯,皮肤失养,方用麻细附加阴药,用湿盐搓。
l 案:坐骨神经痛,脉弦洪微迟,气虚双寸陷。甲方:党参20、黄芪30、党规10、茯苓10、远志10、菖蒲10、升麻3(升厥阴)、柴胡10(升少阳)、生草10 (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术加桂:麻黄3、桂枝3、黄芩10、川连2、白芍10、银花10、连翘10、四君子、臾肉10、枸杞子10、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寄生10、牛膝5
l 血小板少(血虚、出血淤血):黄芪20、党规10、银花10、阿胶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熟地20、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甘草10
l 外伤肿痛方:乳香、没药、苍术、黄柏、丹皮、栀子10
l 退目屎之用:乌贼骨、蝉蜕、大腹皮、菊花
l 舌之前半部麻木难受,为心火所致。
l 治阴黄:茵陈为主药,配(1)五苓散加桂、术、泽泻、生姜;(2)五皮饮;(3)附子(阴寒较好);(4)八珍汤
l 高血压(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气血不均),周潜川认为痰饮留内而致肝水。
l 木土发争,位于绛宫,剑突下寸半,左开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窦部位,贲门之下(莲花宝典记)。
l 肝气出于左,行于右,所过为肓俞。(《莲花宝典记》)
l 永岩法师将衣钵传于周潜川,周在辩经大会中,慧发显圣,被全国五大丛林之大和尚共同认定为临济宗第十二代嫡系传人,周潜川法号镇键。
l 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