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62
- 获得点赞
- 832
- 声望
- 113
2011年06月29日 03:23
来源:新京报
【焦点话题】
截至昨日,在当当网的保健和心理健康类图书排行榜上,马悦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不生病的智慧》,仍然排在前10名,尽管在书后的读者评论当中,关于固元膏的疗效,关于活泥鳅可能的寄生虫问题,早已争论得激烈不已。不过“唯信方能得救”,马悦凌和她的养生书,自有一种生存并且壮大的土壤。
养生从来都是门生意。在今天,这生意看来是越做越大了。比如最近被媒体聚焦的养生教母马悦凌,就被勾勒出了一整套养生产业链:以具有个人魅力的神奇人物为核心,衍生出图书、食品、医疗、网络等多层面多渠道的求财路径。其中,马悦凌的图书在当当网很长时间里面都是养生类的畅销书,排名靠前,销量惊人。而明明是食品,却吹嘘有种种神奇疗效的固元膏,单就广东一地的销售利润就达数亿。不难判断,马悦凌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商业团队,他们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规避法律制裁的能力也在升级,而作为产业,更是处在上升期,即便这次被媒体爆出种种悖谬之处,甚至信誉破产———一如此前的张悟本、李一,只怕在不远的未来,新的神迹依然会出现,让人们感叹这实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马悦凌的医术,或者用她的话说,探寻的“整个人类走向健康的康庄大道”究竟价值几何?不妨参考下科学松鼠会网站所做专题以及跟帖中展开的激烈讨论,在此不需多言,值得一谈的是造就马悦凌的文化环境。在我看来,除了民众缺乏常识,科学素养不高这类老生常谈,不妨看看马悦凌的修炼术,看看这位养生教母是怎么一步步炼成的。这对于理解这个有趣的时代,实在是个很好的路径。实际上,所谓养生教母教父,他们做的,不过是最大程度契合了中国民众对于生命、健康的理解,为人们现实生存的困境描绘出一条看似有效其实虚幻的道路。
马悦凌并没有受过真正的医学训练,虽然长期在医院工作(1982—2005),但仅仅是初级护理人员,并无医师资格证,她的医学知识,其实是这个社会长期流行的某种伪科学知识的杂烩,身为养生畅销书作者的马悦凌,其知识的来源,就是“从各种健康、保健与养生杂志和书籍搜集治疗各种疾病的小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马既是养生文化的领潮流者,更是中国特色养生文化的产物。当然,神奇之人必有神奇之处,马悦凌为何能脱颖而出,仅仅靠这些杂志书籍是解释不了的。除了这些以讹传讹的养生八卦,马悦凌还另有过人之处。
首先,马悦凌有自己的“神迹体验”,能够干出为治疗自己的胆囊炎连续吃3条生泥鳅的事情。既然对待自己都可以如此,对待其他人,扎当归针之类更是能下硬手,至于最后有没有疗效,唯信方能得救,不能得救就是因为不够虔诚,这类粗浅诡辩逻辑恐怕早就准备好了。那么,这种没有敬畏感的蛮性从何而来?怕是与缺失敬畏的社会环境感脱不开干系。
其次,也是我更在意的,是她的“单位文艺骨干”身份。在目前出现的种种神医,“大师”当中,拥有这个身份的不仅仅是马悦凌一个人,这是一个值得仔细体味的身份。所谓文艺骨干,往往是宣传员的别称,“大师”宣扬的思想更以科学面目出现,而且不容置疑,这是马悦凌能够成功的最大的社会文化土壤。
迷信止于智者,如果反智成为社会某种基调,仇视常识构成精神的底色,“大师”们当然会前仆后继不断涌现。
来源:新京报
【焦点话题】
截至昨日,在当当网的保健和心理健康类图书排行榜上,马悦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不生病的智慧》,仍然排在前10名,尽管在书后的读者评论当中,关于固元膏的疗效,关于活泥鳅可能的寄生虫问题,早已争论得激烈不已。不过“唯信方能得救”,马悦凌和她的养生书,自有一种生存并且壮大的土壤。
养生从来都是门生意。在今天,这生意看来是越做越大了。比如最近被媒体聚焦的养生教母马悦凌,就被勾勒出了一整套养生产业链:以具有个人魅力的神奇人物为核心,衍生出图书、食品、医疗、网络等多层面多渠道的求财路径。其中,马悦凌的图书在当当网很长时间里面都是养生类的畅销书,排名靠前,销量惊人。而明明是食品,却吹嘘有种种神奇疗效的固元膏,单就广东一地的销售利润就达数亿。不难判断,马悦凌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商业团队,他们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规避法律制裁的能力也在升级,而作为产业,更是处在上升期,即便这次被媒体爆出种种悖谬之处,甚至信誉破产———一如此前的张悟本、李一,只怕在不远的未来,新的神迹依然会出现,让人们感叹这实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马悦凌的医术,或者用她的话说,探寻的“整个人类走向健康的康庄大道”究竟价值几何?不妨参考下科学松鼠会网站所做专题以及跟帖中展开的激烈讨论,在此不需多言,值得一谈的是造就马悦凌的文化环境。在我看来,除了民众缺乏常识,科学素养不高这类老生常谈,不妨看看马悦凌的修炼术,看看这位养生教母是怎么一步步炼成的。这对于理解这个有趣的时代,实在是个很好的路径。实际上,所谓养生教母教父,他们做的,不过是最大程度契合了中国民众对于生命、健康的理解,为人们现实生存的困境描绘出一条看似有效其实虚幻的道路。
马悦凌并没有受过真正的医学训练,虽然长期在医院工作(1982—2005),但仅仅是初级护理人员,并无医师资格证,她的医学知识,其实是这个社会长期流行的某种伪科学知识的杂烩,身为养生畅销书作者的马悦凌,其知识的来源,就是“从各种健康、保健与养生杂志和书籍搜集治疗各种疾病的小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马既是养生文化的领潮流者,更是中国特色养生文化的产物。当然,神奇之人必有神奇之处,马悦凌为何能脱颖而出,仅仅靠这些杂志书籍是解释不了的。除了这些以讹传讹的养生八卦,马悦凌还另有过人之处。
首先,马悦凌有自己的“神迹体验”,能够干出为治疗自己的胆囊炎连续吃3条生泥鳅的事情。既然对待自己都可以如此,对待其他人,扎当归针之类更是能下硬手,至于最后有没有疗效,唯信方能得救,不能得救就是因为不够虔诚,这类粗浅诡辩逻辑恐怕早就准备好了。那么,这种没有敬畏感的蛮性从何而来?怕是与缺失敬畏的社会环境感脱不开干系。
其次,也是我更在意的,是她的“单位文艺骨干”身份。在目前出现的种种神医,“大师”当中,拥有这个身份的不仅仅是马悦凌一个人,这是一个值得仔细体味的身份。所谓文艺骨干,往往是宣传员的别称,“大师”宣扬的思想更以科学面目出现,而且不容置疑,这是马悦凌能够成功的最大的社会文化土壤。
迷信止于智者,如果反智成为社会某种基调,仇视常识构成精神的底色,“大师”们当然会前仆后继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