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4/19
- 帖子
- 664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16
- 年龄
- 41
[原擂台赛医案 ] 如下 :
[正式擂台] 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 [复制链接]本帖最后由 青龙三现 于 2011-5-15 06:03 编辑
性别
女
年龄
57
以前得过的疾病或症状(高血压\心脏病等)
饮食无节,消化不良
紫殿
高血压,不吃药时(180-160/100-90)
现在最主要的症状及发病的详细状况
消化不良,没有饥饿感,到吃饭时强迫吃。口干欲饮,但稍不能喝多,喝多胃不舒服。胃有胀痛感,但不是太强烈,痛时后背左侧有胀痛感,同时颈部也有落枕样感觉,(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胃胀(感觉胃中气多)时打饱嗝或排气后稍舒服,但过后仍胀(胃胀白天较慢,晚上加重,尤其是后半夜)。心口有略有灼烧感。当病情加重时胀痛加重,与此同时心口灼烧、刺痛感觉明显。冰凉食物一点不能吃,吃后胃会痛胀,但不泛酸,不呕吐。胃痛时有时会延及到下腹部。患者爱生闷气。患病三年多。说话时气短。血压高,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爱感冒, 平时好像多时间有感冒症状。
持续多长时间
三年多
加重或缓解病情的因素
劳动较重时病情加重(因是农民)
伴随哪些症状
头眩晕;小便较少;后背左侧发胀;说话气短,感觉费力
面部气色
无光泽,脸色黄白
舌质、舌苔、舌体大小
舌前部分舌苔淡薄,后半部分较厚且白,感觉略大
舌的图片
脉象(快慢,有力无力,每分钟次数)
稍慢,每分钟(60--70次);脉跳动微弱、无力,细
渴饮
渴欲热饮
饥食
不知饥食 食不知味 食后腹胀
小便(色、质、量、次数、气味,是否通畅,是否夹杂质,伴随症状)
量少,其它正常(泌尿系统易感染),量少时上肢发胀,正常时不发胀,但肤色略有点青色。
大便(色、质、量、次数、气味, 伴随症状)
有时干硬(像便秘),有时成稀汤(像拉肚子)
其他异常(精神、情绪、睡眠、头、五官、脖颈、胸部、胃脘、腹部、下阴、四肢、皮肤)
形体瘦弱;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易怒;睡眠差(爱做恶梦);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有时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口气有时有嗅味;颈发胀有落枕感延伸至腰部(主要在左侧);胃脘像胀痛感(较轻);腹有时有点疼;左后背发胀,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腿有时冰凉;尿量少时,皮肤有时发胀,尿量正常时皮肤不发胀,正常色中略带些青色。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伴随症状,末次月经时间)
带下(色、质、量、气味)
经医院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和方法
内镜所见: 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粘膜未见异常,胃窦粘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增生,血管网透见粘膜以白为主,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未见异常。
内镜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C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
胃病用药:摩罗丹、丽珠得乐、吗叮啉;舒肝和胃丸
高血压用药:寿比山、倍他乐克
某女57岁,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
往病史:
饮食无节,消化不良,紫殿;高血压,不吃药时(180-160/100-90)
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消化不良,没有饥饿感,到吃饭时强迫吃。口干欲饮,但稍不能喝多,喝多胃不舒服。胃有胀痛感,但不是太强烈,痛时后背左侧有胀痛感,同时颈部也有落枕样感觉,(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胃胀(感觉胃中气多)时打饱嗝或排气后稍舒服,但过后仍胀(胃胀白天较慢,晚上加重,尤其是后半夜)。心口有略有灼烧感。当病情加重时胀痛加重,与此同时心口灼烧、刺痛感觉明显。冰凉食物一点不能吃,吃后胃会痛胀,但不泛酸,不呕吐。胃痛时有时会延及到下腹部。患者爱生闷气。患病三年多。高血压高,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爱感冒, 平时好像多时间有感冒症状。
用药:摩罗丹、丽珠得乐、吗叮啉后病情较有减轻,大便基本正常(一天或两天一次,不太干燥);后改服附子理中丸(一盒半)胃胀略有加重,胃上其它症状没变,但血压有下降且用药次数减少。
2011-5-15 05:55:17 上传下载附件 (24.81 KB)
答201105中国中医药擂台赛“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医案:
从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慢性胃肠炎,结肠炎到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于胃癌,结肠癌,可谓之为慢性胃病“三步曲”。
无论那一步曲,寒湿阴盛为标,气虚阳衰为本病机相同,即就是寒滞化热也是同中有异,另外病程与疗程以及疗效相差悬殊甚大。
就五脏而言,慢性胃炎本质在于太阴经脾肺肾寒湿阴盛病证,厥阴、少阴经肝心气虚阳衰病机,故有胃病虽责于脾,而善治者唯治于心、肺、肝、脾之理。
处方:
黄芪50g、当归15g、白术15g、苍术15g、桔梗10g;厚朴15g、枳实10g、槟榔10g、大腹皮15g;桂枝10g、干姜10g、公丁香6g、荔枝核15g、附子15g、肉桂6g、薏苡仁40g;川芎10g、香附10g、郁金10g、姜黄10g。生地40g、白芍10g、玄参20g、牡蛎30g、石决明30g、黄芩30g 、钩藤10g(后煎)。
开水煎,3-4次/日服
[正式擂台] 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 [复制链接]本帖最后由 青龙三现 于 2011-5-15 06:03 编辑
性别
女
年龄
57
以前得过的疾病或症状(高血压\心脏病等)
饮食无节,消化不良
紫殿
高血压,不吃药时(180-160/100-90)
现在最主要的症状及发病的详细状况
消化不良,没有饥饿感,到吃饭时强迫吃。口干欲饮,但稍不能喝多,喝多胃不舒服。胃有胀痛感,但不是太强烈,痛时后背左侧有胀痛感,同时颈部也有落枕样感觉,(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胃胀(感觉胃中气多)时打饱嗝或排气后稍舒服,但过后仍胀(胃胀白天较慢,晚上加重,尤其是后半夜)。心口有略有灼烧感。当病情加重时胀痛加重,与此同时心口灼烧、刺痛感觉明显。冰凉食物一点不能吃,吃后胃会痛胀,但不泛酸,不呕吐。胃痛时有时会延及到下腹部。患者爱生闷气。患病三年多。说话时气短。血压高,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爱感冒, 平时好像多时间有感冒症状。
持续多长时间
三年多
加重或缓解病情的因素
劳动较重时病情加重(因是农民)
伴随哪些症状
头眩晕;小便较少;后背左侧发胀;说话气短,感觉费力
面部气色
无光泽,脸色黄白
舌质、舌苔、舌体大小
舌前部分舌苔淡薄,后半部分较厚且白,感觉略大
舌的图片
脉象(快慢,有力无力,每分钟次数)
稍慢,每分钟(60--70次);脉跳动微弱、无力,细
渴饮
渴欲热饮
饥食
不知饥食 食不知味 食后腹胀
小便(色、质、量、次数、气味,是否通畅,是否夹杂质,伴随症状)
量少,其它正常(泌尿系统易感染),量少时上肢发胀,正常时不发胀,但肤色略有点青色。
大便(色、质、量、次数、气味, 伴随症状)
有时干硬(像便秘),有时成稀汤(像拉肚子)
其他异常(精神、情绪、睡眠、头、五官、脖颈、胸部、胃脘、腹部、下阴、四肢、皮肤)
形体瘦弱;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易怒;睡眠差(爱做恶梦);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有时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口气有时有嗅味;颈发胀有落枕感延伸至腰部(主要在左侧);胃脘像胀痛感(较轻);腹有时有点疼;左后背发胀,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腿有时冰凉;尿量少时,皮肤有时发胀,尿量正常时皮肤不发胀,正常色中略带些青色。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伴随症状,末次月经时间)
带下(色、质、量、气味)
经医院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和方法
内镜所见: 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粘膜未见异常,胃窦粘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增生,血管网透见粘膜以白为主,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未见异常。
内镜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C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
胃病用药:摩罗丹、丽珠得乐、吗叮啉;舒肝和胃丸
高血压用药:寿比山、倍他乐克
某女57岁,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
往病史:
饮食无节,消化不良,紫殿;高血压,不吃药时(180-160/100-90)
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消化不良,没有饥饿感,到吃饭时强迫吃。口干欲饮,但稍不能喝多,喝多胃不舒服。胃有胀痛感,但不是太强烈,痛时后背左侧有胀痛感,同时颈部也有落枕样感觉,(胃胀痛加重时,后背胀痛也加重)胃胀(感觉胃中气多)时打饱嗝或排气后稍舒服,但过后仍胀(胃胀白天较慢,晚上加重,尤其是后半夜)。心口有略有灼烧感。当病情加重时胀痛加重,与此同时心口灼烧、刺痛感觉明显。冰凉食物一点不能吃,吃后胃会痛胀,但不泛酸,不呕吐。胃痛时有时会延及到下腹部。患者爱生闷气。患病三年多。高血压高,头眩晕,眼睛眼泪、眼屎较多,感觉像有小动西在眼睛里边。爱感冒, 平时好像多时间有感冒症状。
用药:摩罗丹、丽珠得乐、吗叮啉后病情较有减轻,大便基本正常(一天或两天一次,不太干燥);后改服附子理中丸(一盒半)胃胀略有加重,胃上其它症状没变,但血压有下降且用药次数减少。
2011-5-15 05:55:17 上传下载附件 (24.81 KB)
答201105中国中医药擂台赛“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医案:
从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慢性胃肠炎,结肠炎到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于胃癌,结肠癌,可谓之为慢性胃病“三步曲”。
无论那一步曲,寒湿阴盛为标,气虚阳衰为本病机相同,即就是寒滞化热也是同中有异,另外病程与疗程以及疗效相差悬殊甚大。
就五脏而言,慢性胃炎本质在于太阴经脾肺肾寒湿阴盛病证,厥阴、少阴经肝心气虚阳衰病机,故有胃病虽责于脾,而善治者唯治于心、肺、肝、脾之理。
处方:
黄芪50g、当归15g、白术15g、苍术15g、桔梗10g;厚朴15g、枳实10g、槟榔10g、大腹皮15g;桂枝10g、干姜10g、公丁香6g、荔枝核15g、附子15g、肉桂6g、薏苡仁40g;川芎10g、香附10g、郁金10g、姜黄10g。生地40g、白芍10g、玄参20g、牡蛎30g、石决明30g、黄芩30g 、钩藤10g(后煎)。
开水煎,3-4次/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