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六经辨证的思考
从近年出土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汤液经法》的内容。虽然这些并非《汤液经法》的全部,但是从中的出《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那么,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为什么不选择五行辨证或者八纲辨证,而另辟蹊径使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呢?
结合《伤寒论》的内容,我们发现六经辨证,实际上涉及到了病理、病位、病程,这三个方面。其中病理,即发病的内外因素;病位,即发病的位置;病程,既疾病的发展阶段。比如说起太阳病,我们首先就已经把疾病定位在表;为外邪如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其病理基础是太阳经腑受到外邪的侵袭与干扰;而五脏辨证,是一种平行的辨证体系,它可以反映疾病的病理和病位,却不能反映疾病的发展阶段,我想这该是张仲景不选择五脏辩证的最主要原因。而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很明显是受了《内经》热论篇的影响,并结合其他各篇,发展和扩充了《内经》中六经辨证的内容。所以前人评价内经与伤寒一脉相承,是有渊源可通。
其次,内经为什么不选择八纲辨证呢?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因为八纲辨证成熟于明代张景岳,与张仲景相去千年有余,张仲景怎么会选用呢?实际则不然,因为八纲辨证是建立在五脏辨证的基础上的,所以八纲辨证同样存在者五脏辨证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精确指明疾病的发展阶段。但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汤液经法》本身即以五脏辩证为基础,且五行辨证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张仲景不可能不熟悉五脏辨证体系,而这个推断又在《金匮要略》中得到了证实。那么,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实为破而后立,因其熟悉五脏辩证,是深知其之不足,是破五脏辨证之成法,而立六经辨证的新法,且又不违背于五脏辩证。正因如此,后世以五脏辨证和八纲辨证来解释伤寒,也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解释。
一点看法,仅供探讨。
从近年出土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汤液经法》的内容。虽然这些并非《汤液经法》的全部,但是从中的出《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那么,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为什么不选择五行辨证或者八纲辨证,而另辟蹊径使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呢?
结合《伤寒论》的内容,我们发现六经辨证,实际上涉及到了病理、病位、病程,这三个方面。其中病理,即发病的内外因素;病位,即发病的位置;病程,既疾病的发展阶段。比如说起太阳病,我们首先就已经把疾病定位在表;为外邪如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其病理基础是太阳经腑受到外邪的侵袭与干扰;而五脏辨证,是一种平行的辨证体系,它可以反映疾病的病理和病位,却不能反映疾病的发展阶段,我想这该是张仲景不选择五脏辩证的最主要原因。而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很明显是受了《内经》热论篇的影响,并结合其他各篇,发展和扩充了《内经》中六经辨证的内容。所以前人评价内经与伤寒一脉相承,是有渊源可通。
其次,内经为什么不选择八纲辨证呢?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因为八纲辨证成熟于明代张景岳,与张仲景相去千年有余,张仲景怎么会选用呢?实际则不然,因为八纲辨证是建立在五脏辨证的基础上的,所以八纲辨证同样存在者五脏辨证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精确指明疾病的发展阶段。但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汤液经法》本身即以五脏辩证为基础,且五行辨证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张仲景不可能不熟悉五脏辨证体系,而这个推断又在《金匮要略》中得到了证实。那么,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实为破而后立,因其熟悉五脏辩证,是深知其之不足,是破五脏辨证之成法,而立六经辨证的新法,且又不违背于五脏辩证。正因如此,后世以五脏辨证和八纲辨证来解释伤寒,也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解释。
一点看法,仅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