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4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而奠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此后,代有发展,《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金元时代,对虫类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本草纲目》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杨栗山、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盐山张锡纯、武进恽铁樵、镇江章次公诸先辈。
此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弘扬了中医药学。
《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7日报导“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该药现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药,说明虫类药的应用,是有其巨大的潜力的。此外,日本奈良县ロ一マ 冫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虫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卓越作用。
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
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9.收敛生肌10、补益培本
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
在此应该指出的,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虫类药以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白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有时服后有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甚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煎汤内服,多数均可缓解,极个别严重者,则需中西药结合以缓解之。
虫类药其性多为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攻坚破积之剂多为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这样才能制其偏而增强疗效。
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省药材,提高疗效,又可减少病员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便于服用。因此,剂型改革也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二、疑难病诊治之技巧
所谓疑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关键是我们如何加强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总结,找到“证”的本质,明析客观规律,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发挥中医药的卓越作用。特别是在辨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殊效。“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如果不能治,那是我们尚未认识客观存在的许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故。《内经•灵枢》:“言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人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这是我对疑难病在辨治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思路和钥匙,经常由此而消除困惑,得到解决。而须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时,如能在辨治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多可提高疗效。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而奠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此后,代有发展,《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金元时代,对虫类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本草纲目》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杨栗山、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盐山张锡纯、武进恽铁樵、镇江章次公诸先辈。
此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弘扬了中医药学。
《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7日报导“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该药现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药,说明虫类药的应用,是有其巨大的潜力的。此外,日本奈良县ロ一マ 冫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虫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卓越作用。
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
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9.收敛生肌10、补益培本
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
在此应该指出的,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虫类药以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白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有时服后有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甚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煎汤内服,多数均可缓解,极个别严重者,则需中西药结合以缓解之。
虫类药其性多为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攻坚破积之剂多为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这样才能制其偏而增强疗效。
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省药材,提高疗效,又可减少病员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便于服用。因此,剂型改革也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二、疑难病诊治之技巧
所谓疑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关键是我们如何加强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总结,找到“证”的本质,明析客观规律,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发挥中医药的卓越作用。特别是在辨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殊效。“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如果不能治,那是我们尚未认识客观存在的许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故。《内经•灵枢》:“言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人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这是我对疑难病在辨治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思路和钥匙,经常由此而消除困惑,得到解决。而须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时,如能在辨治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多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