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5
- 获得点赞
- 357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中气类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
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
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
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
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
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
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
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用于大黄枳实芒
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平人以一粒破四
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
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上
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切不可服。研碎生用,熟用
杀人!
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
胃,去滞消瘀。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
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
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
也。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古下
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阴虚之人木气
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
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阴虚忌用。肺家有寒,水上
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
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
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
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
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
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
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
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
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
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
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用于大黄枳实芒
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平人以一粒破四
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
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上
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切不可服。研碎生用,熟用
杀人!
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
胃,去滞消瘀。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
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
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
也。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古下
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阴虚之人木气
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
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阴虚忌用。肺家有寒,水上
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
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
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