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转载:《中医实证·水饮证篇》之一

魏庆春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06
帖子
792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见症亦千变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

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滑欲滴者,必有水饮!遇此舌象,不论其症状如何,即当利水;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

水、饮、痰、湿有何区别?答:水饮痰湿,同出一源,但其形态及特性却有所不同。湿者,潮湿之气也,乃无形之邪。水、饮、痰乃有形之邪也!水与饮最为相近,常并称为水饮。痰与湿差异较大,多另当别论。

湿者,散之如雾,聚之成痰。 积水为饮,饮凝为痰。水清、饮稀、痰稠。

水饮痰湿的形成,论及形态差异,可概括为:“从无形到有形、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

水邪致病,可分为三类:水饮、水臌、水肿。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痰饮:脾主湿,肺主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肺不运,水湿流注胃肠,聚为痰饮。
悬饮:水停胁下,咳则牵引胸胁作痛,或兼发热,此乃悬饮。即今之所谓“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水”之类。
溢饮:水气行于四肢,手足浮肿无力,谓之溢饮。
支饮:水饮停于胸膈、胃脘,如物支撑,以至心下坚满,咳逆不顺,谓之支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