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转载:《中医虚证·气虚证篇》

魏庆春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06
帖子
792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气虚病机:

气者,人之根本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素问·六微旨大论》 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则无力。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气足则神旺,气虚则神衰。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则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气虚证之舌象,或舌淡苔白,或舌体微胖大,稍有齿痕;脉或软、或大、或数,但重按,必无力。“脉无力”乃辨识此证之要点也。

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又曰:“劳则耗气”,故气虚者,常动则症状加剧,或劳则症状加剧。

气虚者,宜静养。气虚者,原本懒动,亦不宜多动。

《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则头昏、脑鸣、甚则头空、隐隐作痛。

清阳不升,面部五官失于滋养,则清窍不灵,或视物不清、或耳塞耳闭、或舌痛舌痒,或鼻窍不通、或口疮唇燥。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肌腱松驰,可致脏器下垂,如: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睾丸下坠等等。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湿浊下注可致白带、阴痒、脚气、湿疹;脾肾精微下注,可致尿浊;胎元不固,可致流产;谷气下行,可致阴吹。

气主固摄,统摄阴液。凡津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精液者,皆由气所主,气不摄津则多唾、多口水、多涕,多泪、多汗,多尿;气不摄血则肌衄、鼻衄、乳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量多等。

《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气虚者,大小二便皆生异常:大便或稀薄或次数增多,小便或尿频或尿涩等。

麻者,气之虚;木者,血之虚;气血不足或气血受遏,肌腠失于荣养,则肢体麻木。
 
后退
顶部